分享

腹型不宁腿综合征二例

 闫振文 2020-12-04

不宁腿综合征(restless legs syndrome,RLS)是一种临床表现为双下肢难以名状的不适感,总想活动双腿的疾病。通常合并异常的感觉障碍,例如蚁走感、酸胀感和电流流过下肢等感觉,休息(平躺或坐着)时出现,活动(行走或按摩)后可缓解。具有昼夜节律变化的特点,表现为夜间症状加重或仅在夜间出现,而这种表现特点对中重度患者造成严重的睡眠障碍,如入睡困难、睡眠时间缩短、白天疲乏感等。

RLS通常主要累及双下肢,但是仅累及上肢、单侧肢体或腹部的RLS病例也被陆续报道。我院在RLS诊治过程中,也发现2例腹型RLS病例,报道如下。

例1

女性,52岁,下腹部蚁走感31年,于2009年7月来我院门诊就诊。症状在平躺或坐着的时候出现,行走后能好转,多在夜间出现。该患者同时有双手抖动31年,持物或写字时出现。两个弟弟均有手抖史。未服用抗抑郁等药物。体格检查:意识清楚,脑神经正常,四肢肌力V级,双手姿势性震颤,左手更为明显,说话时颤音,腱反射对称(+),感觉无异常,病理征(-),共济运动及步态正常。腹部体检和B超检查无异常发现。实验室检查:铁蛋白、血红蛋白、肾功能和甲状腺功能均正常。至我科就诊,给予普拉克索每晚0.25mg症状部分改善,加量至每晚0.50mg治疗后明显好转。

例2

女性,59岁,下腹部难以名状的不适感8年,于2012年4月来我院门诊就诊。夜间平躺时出现,行走后症状部分缓解。患者有右手抖动6年,静止时出现。否认抗抑郁等药物服用史,否认其他疾病史。体格检查:意识清楚,脑神经正常,四肢肌力V级,右手静止性震颤,无运动迟缓,腱反射(+),感觉系统无异常,病理征(-),共济运动及步态正常。腹部体检和B超检查无异常发现。实验室检查:铁蛋白、血红蛋白、肾功能和甲状腺功能均正常。给予普拉克索每晚0.25mg,治疗后症状明显改善。

讨论

该2例RLS患者的临床症状特点均符合RLS的诊断标准,即难以名状和总想活动的不适感,伴有异常感觉障碍如蚁走感,活动后能部分缓解,具有昼夜节律的变化。2例患者的症状仅局限在腹部,对多巴胺受体激动剂治疗有明显的疗效,可以诊断为“腹型RLS”。 

RLS患者多表现为双下肢的感觉障碍。在多巴胺类药物治疗过程中,部分患者可出现病情加重,表现为症状扩散至身体的其他部位,如上肢、腹部等。但是仅仅表现为腹部症状的RLS尚属少见。国外曾报道3例仅仅局限在腹部症状的RLS患者,其中1例患者为原发性RLS,1例合并贫血,1例在干扰素和利巴韦林治疗后出现RLS症状,所有病例都进行多导睡眠仪检测证实周期性下肢多动指数为22、25和 35,对多巴胺受体激动剂(普拉克索)均有很好的疗效,剂量为0.60、0.70和0.18mg。据此,作者认为腹型RLS是一种特殊而少见的类型。 

有趣的是,我们报道的这2例腹型RLS患者均合并震颤。第1例患者的震颤特点符合特发性震颤的诊断标准。RLS和特发性震颤的相关性已有报道,有研究提出表观遗传修饰和副突变是导致两者相关的可能机制。但是特发性震颤是一常见病,同时存在仅是一种巧合还是存在内在的联系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第2例患者有单侧的静止性震颤,提示帕金森病可能。而帕金森病与RLS的相关性已经在较多的研究中得到证实。 

综上所述,我们报道的2例腹型RLS病例,发现其与不同类型震颤合并存在,这一有趣的现象有待于进一步探讨。

中华神经科杂志 2014年1月第47卷第1期

作者:马建芳 陈生弟(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神经内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