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龙图阁收藏之从艺录(四)

 雪小石 2014-11-18

龙图阁收藏之从艺录(四)

已有 3812 次阅读  2011-12-17 14:43   标签收藏 
   我以前很少写诗,随着年龄的增长,收藏的日益丰富,对古代文化的深入研究,我发现自己不自觉的会有诗性大发的时候,可能是看古代书画太多了,自然形成一种条件反射,加之常年经济活动积累的生活阅历,今年2月才到雅昌艺术网报道建立了自己的博客,发现博友们很多是杰出的青年画家,他们画的山水、人物都非常精美,情不自禁有写诗的感觉,后来参加很多美术馆的展览才发现,雅昌博客里很多画家都是全国各大艺术展览的常客,其艺术实力相当雄厚,所以我在半年多时间里写了很多配画诗,并出了三部诗集,现在把他们合并呈现给雅昌各位好友。。。
来雅昌半年有余,收获丰厚,特别是博客版面里有那么多现代艺术家,他们勤奋的工作在艺术创新领域的第一线,给我们展示了丰富多采、美仑美焕的艺术精华,这些富有创造力的艺术看得我如醉如痴、如梦如幻,我已经无法用古代书画衡量的标准去尺度他们的才华,唯有用发自肺腑的诗情去歌颂他们的艺术,我先后发表了很多诗配画,现在整理一下,把他们综合成集,再次献给雅昌众多爱好艺术的朋友,让我们在领略现代艺术的同时,深度思考绘画的发展方向。。。
(1)我息峰间避尘扰,又得鸿雁寄离骚。。。。。。
 
中国山水画从展子虔的游春图到唐代大小李将军,从五代荆关董巨到宋代李刘马夏,
元代四家接吴门四家直至清代有更高成就的四僧,解放后的李可染傅抱石等等
而又崛起的张大千吴冠中,无不以创新的思维模式完善中国山水画的表现模式。。。
我近段时间发现张明堂老师的水墨点彩山水画颇有特色,遂做诗一首与雅昌网友共赏:
一峰又比一峰高,峰峦层隐绿丝绦,我息峰间避尘扰,又得鸿雁寄离骚。。。。。。
(2)天生傲骨临秋风。。。
我看过很多雄鹰图,今观雄视颇有感悟,遂做诗一首,与雅昌众好友共勉:
天生傲骨临秋风,茫茫云海伴我行,拂去世间多尘雾,一电划过百兽惊。。。。。。
(3)长歌撒落日,夜夜不能酣。。。。。。
葱葱是位女教授,每天都在课堂上培养祖国的艺术未来,而自己做画的时间非常有限,她每天晚上工作很晚,为的就是不断提高自己的艺术水准,敬佩这位当代杰出女画家,有感于她的山房,做诗一首给于雅昌众多热爱绘画艺术的朋友,也为葱葱的努力而加油。。。
长歌撒落日,夜夜不能酣,一曲山房尽,每每换新颜。。。。。。敬葱葱妹。。。。。
(4)爱有千万尺,魂流在故乡。。。。。。
以前不怎么懂油画的欣赏,我是看中国传统绘画的,收藏和研究也都局限于古代书画那部分,最近才对油画特感兴趣,一天看到张德林老师的远航,突然一种背井离乡的愁苦涌上心头,可能每个人对艺术的感知都不一样,我只觉得优美的画面里寄托着浓浓的思念,想到那依依不舍的离别,亲人含泪的双眼,还有什么话语能分担这份情感,远航的人留下了自己的魂,留守的人被风帆带走了心。。。那凄美的离愁被落日的余辉映衬在无边的大海。。。。。让我们再一次感知那份远航的心情,用我真挚的诗词目送他们:我要去远航,伴随那夕阳,爱有千万尺,魂留在故乡。。。。。。
(5)不争早晚攀日月,几点枫花郁秋风。。。。。。
 
杨希雪老前辈是一位优秀的海外华人艺术家,一生大量心血倾注于绘画艺术,他的写实主义油画受到西方各国人民的喜爱,而后他又专攻国画,把西画的色彩柔进中国画的意境当中,这是一场新的变革。。。正如老先生说的:这幅画的材料是大宣纸,水墨加综合色彩;技法是纸团染印综合技法,加上笔墨功夫,创作出我自己风格的作品。由于理念媒材和技法的跨超画种界线,如要将其归类,认祖归宗,那几乎不可能了。中西都不纯种,中西都不承认是同类,就当它是新品种,人们不会有異议吧!到现今世界,什麼都变化,变異,语言、文字、风俗习惯、飲食品味、婚姻血统都在変異,因而在绘画艺术上強调纯粹,实践上己经没有多少意义了!历史上那些大师的作品,仅是他们那个时代的产物,今人自有今人的审美情趣。我抱着开放的态度,接受过各种文化的影响,也能学到一点东西。我感觉杨老先生是那种不断追求创新,不断完善艺术精神的优秀艺术家,是我们这些晚辈学习的榜样。。。。。。所以把这首诗送给杨老前辈:

千岩万壑隐卢中,溪畔人家各不同。。。。。。
不争早晚攀日月,几点枫花郁秋风。。。。。。

 

(6)谁言百丈峰,愈攀愈葱葱。。。。。。

 

浓重的翠绿色,由近及远延伸出画面,配合大面积留白,让我们心旷神怡。。。白色的瀑布象丝带一样穿透浓重的山体,激荡出生活灵动的气息,近景的驳船上仿佛炊烟升起,那悠淡的茶香弥漫在谷底,远方渐落的阳光飘洒在峰顶,披上了一层金黄色的薄纱,感谢郑泽仁老师给了我们如此美仑美唤的仙境。。。。。。如果您嫌我的语言太冗长,就用一首小诗放纵一下我们观后的感想:谁言百丈峰,愈攀愈葱葱,我钓青江月,君看夕阳红。。。。。。
(7)千古同一日,谁诉离乡愁。。。。。。
青年画家罗春波自幼背井离乡,去城里苦学书画,浮华的城市生活让他无法割舍家乡。。陇上的秋天。。。所以在他的研究生毕业作品展里,充满了对家乡的思念。。。
一别几十载,又还陇上秋,千古同一日,谁诉离乡愁。。。。。。用这句诗慰给那些久别家乡的艺术家吧!!!
(8)纵隔千万水,望云寄恭维。。。。。。
我很喜欢福建张明堂老师的水墨风格,可能很多人看到他的画都觉得有点乱,而且不是中国传统水墨的格调,甚至有些专业人士也抱有同感,这可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说一点自己的看法解释我们观者角度看待如此水墨江山的意境。。。不断连绵起伏的山峦和幽谷中穿插行走的河流以及环绕着诸多的云雾让我们对这样的画面感觉很神秘。。。其实神秘的不是画,而是我们的人生,设想我们在出生到成长,再到终老的整个过程不就象这样一幅浓重精彩的山水吗?我们不断攀越一座又一座人生的高峰,涉陷渡过一条又一条湍急的河流,周围几乎被云雾遮挡阻碍我们的视线,让我们找不到方向。。。浓重的画面阐释了人生的复杂和痛苦多于欢乐的色彩,我们不知道人生的彼岸,只能艰难的行走在这山谷与丛林之间,去寻找知音伙伴,一起走过着神秘的彩墨江山。
所以我先写了如下一首诗:
峰峦走未尽,云海眼中游,我歌逍遥谷,君听岭南篌。。。。。。
张老师随即赋五言诗:浮云渡深涧,飞瀑传天音。日游松海里,夜卧白泉边。放歌三千丈,只呼我知音。
藏家和画家之间已经成为知音朋友,我们互相期待举杯共饮的时刻。。。我们都很期待。。。
我又发诗词与雅昌众艺术朋友共勉:好酒人未醉,佳音人未归,纵隔千万水,知音觅几回,我上凌绝顶,望云寄恭维。。。。。。张老师不用多多等待,学生不久就下江南和老师共叙人生,饮酒畅谈,那是最幸福的时刻。。。。。。
(9)大漠孤行求饥渴,书海扬帆负贫寒。。。。。。
我非常喜欢赵文涛老师的诗歌,她给很多画家的作品都赋予了精神的力量...偶见一幅大漠孤行图,上有赵老师的题诗:
大漠纵跨天地旋,飞沙荡过千万年,独行壮士今犹在,豪情冲上彩云端. [佚名作品 赵文涛配诗]
我不由非常兴奋,这个画面阐述人生孤行的心路历程,跟我35岁时写的人生座右铭非常契合,随即跟赋一首,表达人生感悟:
大漠孤行求饥渴,书海扬帆负贫寒,人生有德无所求,遥望春秋千古坛。。。。。。
(10)十里桃花十里香。。。
《桃园山庄》摘自  李华琪
十里桃花十里香,片片红粉着霓裳。一针走过青莲堂,一针慢挑六如郎。葱葱篱枝预攀往,少陵王于贺石窗.还有龙图辍耕忙,只言片语颂流觞。。。。。。(青莲堂指李白号青莲居士,六如郎指唐寅号六如居士,少陵指杜甫,王于指王勃和于龙,贺石窗指贺知章)
(11)早晚面壁锁娥眉,不食人间烟与灰。。。
早晚面壁锁娥眉,不食人间烟与灰。。。
长歌一曲千年过,还笑痴情梦几回。。。。。。感谢焦玉广老师的杰作。。。。。。
(12)半生官场两袖空,宠辱风华各不同。。。。。。
感谢郑泽仁老师给我们带来如此精妙的作品,特做小诗一首供雅昌好友玩味。。。半生官场两袖空,宠辱风华各不同,还道前途有多远,一杖一童一点枫。。。。。。
(13)竹篱灯火映阑珊,几案尽铺百山川。。。。。。
竹篱灯火映阑珊,几案尽铺百山川,无闻国手今何在,妙笔生花赛董然。。。。。。葱葱的努力终于获得了大家的认可,这张幽谷松风图获得全国水墨山水画大赛的银奖。。。。。。
(14)天音承北斗。。。。。。
前几天我看到张老师的画很受启发,随手写了诗:我赴南山崖壁观,溪云伴雾了心烦,一声阿弥沉如水,万般皆下静入禅。。。。。。没想到我儿(10岁)竟然很不服气,也写了首诗:
水流千万丈,心落海中深。
天音承北斗,我佛造山魂。
如果我们在生活中能够一点一滴的学会审美,赞美,我想中国人的素质会得到很大提高。。。。。。
(15)呼风唤雨聚龙门。。。。。。
感叹下笔如有神,呼风唤雨聚龙门,一甩划过千重浪,还看谁是过来人。。。。。。
大家可能认为我的诗与画面有点不符,其实不然,我只描绘了一种心境。。。。。。
因为整个画面上有5000条色彩斑斓的鲤鱼都是出自八旬老画家杨希雪的手笔,画作选入吉尼斯纪录

长201.5米、重约94公斤的《文化5000》画卷,无疑是杨先生最满意的作品之一。这5000多条鲤鱼却有着5000多种不同的神态。杨先生说:“创作一定是一件非常艰苦的工作。绘画者又怎能令鱼儿固定下来进行临摹?即使是抄样本,也不可能找到那么多不同的版本。”杨先生唯一的选择是去养鱼场实地观察,理性地去理解锦鲤的生态和各种动态,从中选择出从背垂直看下的角度。以每一条鱼为一独立观赏的个体来看待,所不同的因素是鱼的大小长短、鱼的色斑、鱼的游动方向、随便的游走位置和鱼的群体分分合合,其他的形态不予考虑。因其他形态可以出现在不同的观赏角度。变长变短,变肥变瘦,即使无限地变,都具备了可能性。

难道我们不应该为老先生的勤奋执着而鼓掌吗?所以我写下这样一首诗,赞颂老前辈:
感叹下笔如有神,呼风唤雨聚龙门,一甩划过千重浪,还看谁是过来人。。。。。。
(16)山水不忘有情人。。。。。。
雨打苍松不留痕,
过往烟云小楼深,
春去秋来花又落,
山水不忘有情人。
很少写藏头诗,试试,别拍板砖,我害怕。。。。。。
(17)舍得孤舟赴春山。。。。。。
看到朱海云老师的画给人以空灵的感觉,好象已经触摸到艺术的灵魂,感觉它离你那么近而仿佛又那么远。。。
一尺白宣万丈寒,一点飞雪映茫然,不走丹青寻常路,舍得孤舟赴春山。。。。。。
(18)从不言笑。。。。。。
今天恰读张明堂老师的日志:咀嚼而后空,顿生想法,吟来大家一笑耳。。。。。。
从来大腹度空空,
不装金银不装名,
言谈只有青竹伴,
笑傲文人几世情。
今有茶舍fatphilip 先生和诗如下:
大腹便便未為空,
筆尖莽莽寫蒼龍
關山長有白云伴,
描出蒼山又幾重。。。。。和詩
我又再和老先生。。。
笔走龙蛇叹苍穹,
开卷不识颜柳风,
茶余饭后斗文墨,
舍我其谁又几重。。。。。。再和老先生。。。。。。
(19)孤心剑胆胜青莲。。。。。。
刚看到此画时颇感诧异,整个山体仿佛被炽热的铁水熔炼,我都快要燃烧起来了,随着心潮的澎湃,忽然从心中升腾一股莫名其妙的力量,我的身体都要不自觉的挺直了,我明白了画家所要表达的意境:做人就要象这座山一样,正直且铮铮铁骨,想我们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文明历程中无数次的灾难都无法撼动我们的脊梁,我们仍然屹立在世界的东方,璀璨的文明一直只我们心中无形的力量,就象这座山一样。谢谢鲍云望老师带给我们的震撼。
侠客行:
风扫山川雨打寒,苍茫云海了如烟,纸中难隐盘龙卧,孤心剑胆胜青莲。。。。。。
青莲指李白。。。
(20)欣然游目万山青。。。。。。
每每看到郑仁泽老师的画,总让我感到心旷神怡,吟来一首与众好友共品。
晓暮林间风初静,亭外春荫水自鸣,我预行舟赴兰若,欣然游目万山青。。。。。。
(兰若:佛教名词,其中若字念rě.梵名Aranya,原意是森林,引申为“寂静处”“空闲处”“远离处”,躲避人间热闹处之地,有些房子可供修道者居住静修之用,或一人或数人。也泛指一般的佛寺。)
(21)穷尽毕生五尺宣。。。。。。
刘曼华老师是资深的漫画画家,但他非常想用自己的思想画出中国的山水画,所以他给了我们另一番想象的空间。虽然它可能不符合中国画的笔法,但我想:行于手,境出心。。。才是我们中国画独到的地方。。。。。。所以有小诗送刘老师:
穷尽毕生五尺宣,
则法难容郁昆山,
思前滤后行无度,
变亦通来不变残。
。。。。。。。。。。。。。。。。。。。。。。。。。
(22)如刀刻画英雄脸。。。。。。
我很喜欢贾志发的山水,风格独特,非常现代味道。可我一直不能用很恰当的言语形容他的风格。借用我儿的一首诗,大家别见笑。。。
赛雪高歌震江山,浮荡房屋堆几间,如刀刻画英雄脸,地石抬树上天原。。。。。。
我儿形容他的画是野兽派山水。。。哈哈哈哈 。。。
(23)化龙点沧海。。。。。。
观张明堂老师的《雾浸长河》颇有感触,小诗一首博君一笑。。。
天山有古道,心径何时开,我站云之顶,撩拨未与来,陈松影日月,英雄撒身骸,还到今朝幕,化龙点沧海。。。。。。
(24)换得落叶洗红尘。。。。。。
我一直惊诧观匠人艺术的写实功力,可能很多人已经看过他在技术方面的表达,真的很微观,真的让人震撼,但他还有另一面,象上面的表达已经超出纯写实主义,不经意的组合勾起了我们对往事的回忆,那一瞬间仿佛把我们带回了从前美好的画面,而回到现实又略微带来些须伤感。。。。。。
沧桑带走多少事。。。换得落叶洗红尘。。。。。。
(25)畏难畏险彩云深。。。。。。
难耐酷热心情烦躁,偶观张明堂老师之青绿山水,顿感豁然开朗有悟。。。人想画时画想人,言语无多留精神,可叹青山不重道,畏难畏险彩云深。。。。。。
(26)纵隔千万水,情比绿知音。。。
我兄曹公度的父亲是张大千的得意门生曹大铁,师徒友情深厚,此图为大千先生送于伯父的精品,虽然两位老先生都已仙逝,但友谊之树万古长青。。。小诗一首,纪念先人。。。
君拨海上弦,我抚高山韵,纵隔千万水,情比绿知音。。。 (伯父住上海,对应文中的海上,大千先生在台湾,有名的阿里山指文中的高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