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需要客观的评价历史,才能找到现代发展的方向(四)。
已有 508 次阅读 2011-08-30 21:48
我对现代收藏的体会有两次最好的收藏时段:1、90年代也就是我上学的时间段,那时候刚有地摊交易,很多听说北京潘家园可以摆地摊卖古董,就都从祖国各地四面八方的跑来交易,由于是改革开放的第一个阶段,那时大家都还比较纯洁,基本上古代假货较少,这一阶段只要坚持不泻能收到很多象样的好古董,而且那时候很少有什么专家,故宫的人也不允许去买古董,好象国家有政策,博物馆的工作人员不应参与古董文物的买卖,这个时候大家的眼力基本都一样,潘家园古玩城很多老板都是练地摊出身,可是现在这些人很少有好东西了,只要你做这行基本很难留住精品,我算是特例,因为不指这个吃饭,所以那时候的好东西都留了下来;2、2005年到2008年,这是一个网络快速发展的阶段。自从有了中央电视台的鉴宝活动,全国收藏热已经升温,只是交易环境还在进一步改善过程,有了网络后,渐渐网上开始销售艺术品,我在这里尤其感谢雅昌艺术网,记得有一次见到池刚先生(雅昌总经理)我还特意感谢,还有其他一些热门收藏网络,比如华夏艺术网,中国收藏网等等。有很多收藏家或老专家不屑于我的说法,网上可信吗?而且又不是上手,太危险了。其实这正是年轻人的优势,很多老专家岁数都很大,眼睛都已经花了,他们很难在网上找图片,我一度在网上热忠于翻看图片,那时侯整夜整夜都不睡觉,信息太多了。有很多家里面没有几件古董也可以在网上开店做买卖,而且那时候网上骗子也少,市场在最开始阶段都比较干净,好东西也多,我跟很多老专家聊过这事,他们都不信,还说现在那里有漏可拣,他们是在指潘家园等古玩市场,因为这个时候假货已经很多了,尤其是在各大古玩市场上,各地的赝品云集于北京,然后很多外地的还特意到北京拿假货回去卖。这个时候网上虽然也有但毕竟这是个新鲜事物,维持了很长一段时间的干净。我的很多高等级藏品都是前几年在网络上买到的,当然很多贵重器物也要去现场,那真是走街串巷,上山下乡,一点都不夸张。实业也都因为喜欢古董荒废了,好在股票市场很好,我的收益非常不错,95年入市,10万学费都交过了,这轮确实感谢国家感谢企业的慷慨,也对得起我的经济学学位,因为总在网上看图片,眼睛都不如以前了,上眼帘都有点肿,由于知识的不足,我开始出入各大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甚至档案馆,这是我人生最快乐的一段时间,知识真的能增长你的力量。。。。。。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