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淨宗六祖~永明延壽大師

 光自在菩薩 2014-11-18

 

永明延壽大師 (904~975) 唐末五代僧。淨土宗六祖,法眼宗三祖。臨安府餘杭 (浙江杭縣) 人,俗姓王。字仲玄。號抱一子。錢文穆王時知稅務,多用官錢買放生命,罪當死。引赴市曹;王使人瞷之,色不變,命釋之。

 

師遂投四明翠巖禪師出家,時年卅歲。後往天台山參謁德韶國師,初習禪定,得其玄旨,言下大徹,旋受為法眼嫡孫。嘗於禪觀中,見觀世音菩薩以甘露灌其口,因是獲大辯才。

 

師欲並宏淨土之教,登智者禪院作二鬮:一曰一心禪定,一曰萬善莊嚴淨土,冥心精禱,七拈得淨土鬮。

於是一意兼修淨業。後於國清寺行法華懺,頗有感悟,於是朝放諸生類,夕施食鬼神,讀誦法華經,又精修淨業。後住明州雪竇山傳法,法席甚盛,並復興杭州靈隱寺。

 

建隆二年 (961) 應吳越王錢俶之請,住慧日永明寺,接化大眾,賜號智覺禪師,故世稱永明大師。

師倡禪淨雙修之道,指心為宗,四眾欽服,住永明十五年,日課一百八事,夜往別峰行道念佛,旁人時聞螺貝天樂之音。

 

著宗鏡錄百卷,會融諸法同入心宗。又著萬善同歸集,發明空有性相之旨,提策真修,歸之中道。

 

  師曾召集慈恩、賢首、天台三宗僧人,輯錄印度、中國聖賢二百人之著書,廣蒐博覽,互相質疑,而成宗鏡錄一百卷。對當時各宗派間之宗旨分歧,持調和之態度。高麗王見此書,乃遣使敘弟子之禮,並派國僧三十六人前來學法,法眼之禪風遂盛行於海東。

 

  「萬善同歸集」中有數條,明於淨業。

 

  問:即心是佛,何須外求,若認他塵,自法即隱。

       答:諸佛法門,亦不一向皆有自力他力、自相共相、十玄門之該攝、六相義之融通,隨緣似分,約性常合;從心現境,境即是心;攝所歸能,他即是自;且如課念尊號,故有明文唱一聲而罪滅塵沙,具十念而形棲淨土。拯危拔難,殄障消冤,非但一期暫拔苦津,託此因緣終投覺海。

 

寶王論云:浴大海者,已用於百川,念佛名者,必成於三昧;亦猶清珠下於濁水,濁水不得不清,念佛投於亂心,亂心不得不佛;既契之後,心佛雙亡。雙照雙亡,定也;雙照,慧也;定慧既均,亦何心而不佛、何佛而不心?心佛既然,則萬境萬緣,無非三昧也。誰復患之於起心動念、高聲念佛哉?

 

  又問:觸目菩提、舉足皆道,何須別立事相道場?役念勞形,豈皆妙旨?


  答:道場有二:一、理道場,二、事道場。理道場者,周遍剎塵;事道場者,淨地嚴飾;即事明理,須假莊嚴,從俗入真,唯憑建立為歸敬之本,作策發之門,睹相嚴心,自他兼利。上都儀云:夫歸敬三寶者,要指方立相,住心取境,不明無相離念也。佛懸知凡夫繫心尚乃不得,況離相耶?如無術通人居空造舍也。金剛三昧經云:有二入。

 

一理入,二行入;以理導行,以行圓理;又菩提者,以行入無行,以行者緣一切善法,無行者不得一切善法,豈可滯理虧行,執行違理。大乘起信論云:信成就發心有三:一直心,正念真如法故。二深心,樂集一切諸善行故。三大悲心,欲拔一切眾生苦故。

 

  又問:有人久修不證者何耶?
  答:經云眾生心如鏡,鏡垢像不現。又作四料簡云:有禪無淨土,十人九錯路,陰境若現前,瞥爾隨他去。無禪有淨土,萬修萬人去,但得見彌陀,何愁不開悟。有禪有淨土,猶如帶角虎,現世為人師,當來作佛祖。無禪無淨土,鐵床並銅柱,萬劫與千生,沒箇人依怙。

 

  師居永明十五年,弟子一千七百人,常與眾授菩薩戒,施食放生,迴向淨土。開寶八年二月二十六日晨起,焚香告眾,跌坐而化。年七十有二。後有僧經年繞其塔,人問故?曰:我病入冥,見殿左供一僧像,王勤禮拜,因詢之?曰:杭州永明壽禪師也,已往生西方上上品,王重其德,故禮敬耳。崇甯中追諡「宗照禪師」,世宗憲皇帝加封「妙圓正修智覺禪師」。另著有神棲安養賦一卷、唯心訣一卷等六十餘部。

 

摘錄自 《蓮宗第六祖永明延壽大師傳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