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顾平:30年独自为烈士守陵

 苏迷 2014-11-18
与英灵相伴为信仰坚守最美青春献给长眠烈士们
顾平:30年独自为烈士守陵
 因为老顾的勤劳,陵园里一直很整洁
 陵园里的一草一木,老顾都十分用心
  本报记者 谷雨

  人物名片:顾平,1962年出生,吴中区光福镇香雪村人,现为吴中区烈士陵园管理员。1984年,从正式成为陵园管理员的第一天起,不管工作多么忙碌,也不管陵园多么寂寞,顾平始终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地守护着陵园里的一草一木,一碑一墓。一年四季,不管风霜雨雪,他总是把陵园打扫得干干净净,十分整洁。在顾平看来,给长眠于此的烈士一个安静、整洁的环境,既是对他们的敬仰,同时也是后人必须做好的事。就这样,三十年如一日,顾平一个人,守护着一座陵园,一生中最宝贵的青春,也献给了这片特殊的土地。

  一心一意,一个人守护一座陵园

  吴中区烈士陵园,位于光福镇卧龙山南麓,墓中安葬着林晓洛、周志敏等447名烈士。陵园于1953年立碑,1959年4月建墓,1983年3月整修。初期,墓地面积仅3500平方米。今年53岁的顾平,是陵园管理员,他是地地道道的光福人。1979年,高中毕业后,顾平在村里做了几年整土工。1984年,国家开始征地,22岁还未结婚的他被安排到烈士陵园当管理员。
  “当时的陵园,还没有现在这样的规模。”老顾说,他刚做管理员那会儿,陵园没有围墙,也没有大门,里面杂草丛生,十分荒芜。当时如此年轻,怎么会做起陵园管理员工作?针对记者的好奇,老顾淡淡一笑:“当时想法很简单,本来就是农民,干啥都一样,先干起来再说。”
  老顾说,由于当时陵园里的土地都是斜坡,因此首先要将地整平,将杂草除掉、种植树苗。一段时间下来,和他一起分到陵园工作的同事,无法忍受工作的辛苦而调走了。从那以后,整个陵园便只有他一个人负责管理。
  陵园里安葬着四百多名烈士,这是一片圣地,一定要看管好,绝不能让乱七八糟的人来侵扰长眠的烈士们。这是老顾给自己定下的规矩。然而,刚接手管理员工作不久,他就遇到了一个意外情况,也是他遇到的唯一一次让自己受惊吓的事。有一次,头天晚上,他把打扫工作全部做完后,离开了陵园。第二天一早,当他来到陵园准备清扫卫生时,无意中发现,陵园卫生间的门上多了一扇门板。他用手推了推,发现里面被人顶住了。当时他心里一阵忐忑。他又推了几下,里面竟传来一个女人的声音。这可把老顾吓得不轻。等他喊来村民后,才弄清了事情真相,原来,这名妇人是附近一个村的,精神有点问题,由于当时陵园还没有建大门,于是在夜里跑到陵园卫生间里住了下来。
  这件事,也让顾平心中颇有感慨:陵园没有大门不行。在他的请示下,陵园先是修建了围墙,又建了大门。1998年,陵园进行扩建,占地总面积超过了17000平方米,面积虽然翻了几倍,然而,还是由他一个人管理。
  管理员的生活,单调而枯燥。每天抬头看到的是高耸的烈士纪念碑,低头则是一座座烈士墓碑,守在这个院子里,生活里除为烈士们擦洗墓碑、修剪枝叶外,就是打扫卫生。
  “平时来的人不多,但清明前后便是高峰期。”每年清明前,老顾都会仔细为烈士墓碑描清字迹。每天早晨6:00多,赶在扫墓的人群到来之前,就把墓园打扫干净。7点开门,前来扫墓的人一批接一批,签字、放哀乐、帮前来扫墓的家属带路,等到他们烧好祭品后再进行清理……

  一草一木,都凝聚了他深深的感情

  不管何时,当你走进吴中区烈士陵园里,只见这里松柏葱郁、百花竞放,干净整洁的陵园里,几乎找不到一片落叶。纪念碑上“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八个大字,更是令人肃然起敬。
  由于整个陵园只有老顾一个人管理,因此,陵园大小事情,他都要上心。用老顾的话来说,他是自己管自己。一年365天,去掉清明前后的一个月,大部分时间,都是他一个人独守。然而平时,老顾却没闲着。每年春天,他忙着给树木修枝、打药水,除虫,为清明扫墓忙碌;夏天,如果遇到天热,那么他还要想办法给树木浇水,以免树木干死。“现在有自来水好多了,人也稍微轻松了一些。”老顾说,陵园是七八年前才通上了自来水,在此之前,每到干旱时节,这里的树木浇水,都是他想办法将水从几百米外的地方引到陵园里。让老顾印象最深的是,有一年夏天,眼看树木的叶子都要烤焦了,为了找水,他找来了三个水泵,第一个水泵,将水泵到一口大缸里,第二个水泵,从缸里将水泵再泵到另一口大缸里,第三个水泵,将水泵到陵园的一个水池里,经过这样的三级泵水,终于解决了树木的干旱问题。
  而每到大风大雨或冬季下大雪时节,陵园里的一切也都让老顾十分挂心,只要风雨或大雪一停,他便立刻从家里赶到陵园,在陵园里认真走上一圈,看树木有无损坏,围墙有无破损,瓦片有无掉落。有的冬天,夜里下雪了,由于担心松树会倒下,哪怕半夜三更,他也要到山上来查看一番,看到有不行的,赶快绑起来。
  去年夏天,见陵园里的冬青树长高了,有点凌乱,他决定对其进行修剪。于是,他爬上了围墙。然而,在对冬青树修剪时,不小心惊动了一个藏在冬青树里的马蜂窝,顿时蜂群出动,向他发起攻击。我当时觉得眼前一黑,人“从围墙上摔了下来,幸好摔到树木丛里。”老顾说,随后他便感到头上、腿上、屁股上,几乎全身,都是火辣辣地疼。他连忙往家里跑去,好不容易撑到家,人便眼前一黑晕了过去。后来家人连忙找车将他送往光福卫生院,进行输液治疗。最后一检查,发现他被马蜂蜇了27处,其中,头上蜇了5下,屁股上蜇了2下,其余的便是大腿、手臂和腰上。治疗的医生说,幸亏送治及时,再加上头部被蜇相对较少,否则,生命都有危险。经过近一周的治疗,人终于康复了。这样的事,老顾却没有跟上级部门任何领导提起过,等身体稍微康复后,他又开始了陵园里的树木修剪工作。

  一生一世,守护陵园三十年感觉很值

  “这么多年下来,也养成了习惯,如果一天不来陵园里走一圈,心里总觉得少了点什么。”老顾说,陵园里447座烈士墓,他每天都要转一遍,就像是多年的老邻居一样。每次,无论是打扫卫生,还是给墓碑擦拭,他总是怀着虔诚的心,生怕惊扰了下面的烈士。
  时间久了,陵园里的400多个烈士墓,老顾闭着眼睛,也能知道他们所在的位置。年龄最小的叫江影,只有“16岁;让我感觉最自豪的是周志敏烈士,他就是我们光福人。”老顾说,甚至他还能报得出这些烈士的出生地:这个是光福瑶上人,那位是枫桥人,跨塘、斜塘、江苏连水等地的都有。
  一转眼30年匆匆而过,当年的烈士亲属们口中的“小顾”,如今已悄然变成了“老顾”,不仅称呼变了,老顾渐白的鬓角,也见证了他守护陵园的岁月。老顾所在的香雪村是远近闻名的苗木种植基地,老顾的哥哥和妹妹都靠种植苗木生活得风生水起。也有人劝老顾,与其守着管理员的那点工资,还不如自己去培育苗木,一年下来,收入比现在高多了。然而,老顾却不这么想,在他看来,虽然亲戚都在城里买了房子和车子,但他不羡慕,钱不在多少,只要够生活便可。当他看到自己打理后的陵园环境整洁有序,树木生机勃勃,他内心里感到很充实。
  “老顾三十年如一日守护着烈士陵园,把陵园管理得干净整洁,真的很不容易,作为烈士家属,我们表示衷心的感谢。”烈士周才福的亲属,在陵园留言册上写上了这样朴实而又发自内心的感激话语。烈士家属张女士也告诉记者,这么多年,每次他们来祭扫,老顾都陪在边上帮着搭把手,让他们很感动。记者采访了解到,很多烈士家属也都把老顾当做亲人般对待,来了都会到他这里坐一坐、聊聊天。
  “老顾这人,很实在,能吃苦,也很热心,邻居遇到任何麻烦,他都乐意帮忙。”谈起老顾,光福镇香雪村党委副书记李仁忠也满是敬佩。
  再有几年,老顾也要退休了。不过,在他看来,只要自己还能走得动,他仍然会一如既往地担负起守护烈士陵园的职责,因为每天陪着那些忠魂,让他感觉心里踏实!

  记者手记:

  作为一名普通的烈士陵园管理员,顾平始终兢兢业业、默默无闻地独自守护着烈士英灵。三十年来,他见证了吴中区烈士陵园从最初的小陵园变为如今的环山陵园;三十年,他用自己的心血为陵园扫平了路,培育的幼苗如今长成了大树;三十年,烈士亲属们口中的“小顾”再到如今的“老顾”,他用一生的行动,表达了他对长眠的烈士的敬重和爱戴。老顾就是这样一个人,没有特别轰轰烈烈的事迹,但是他身上的那份平淡、持久、耐得住寂寞的情怀却带给我们深深的感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