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没有《追捕》,就没有这七段相声

 远望鱼香肉丝 2014-11-18

没有《追捕》,就没有这七段相声


云也退


No.7 《聊天》(李伯祥、杜国芝)

“李大白话蛋”是从这一段成名的。李伯祥的成与败都在这张快嘴上,因为节奏缺少控制,他的相声很多听过就忘,但是,《聊天》还真只有他能演,只有他能讲出那种排山倒海的气势:

“你还可以谈谈德国的拿破仑,法国的希特勒,美国的丘吉尔,日本的罗斯福,苏联的瓦尔特,巴西的真由美!”

No.6 《寻知音》(刘伟、冯巩)

《小花》的主演现在都成了狠角色:陈冲、唐国强、刘晓庆。《追捕》和《小花》前后脚在大陆上映,刘伟唱《小花》的插曲《妹妹找歌泪花流》,中间的拖腔咏叹“啊啊啊——”串到了《啦啦啦》。自从听过《寻知音》后,《妹妹》一歌我就不知道该怎么唱才对了。

No.5 《拍手歌》(刘伟、冯巩)

《追捕》的热度持续了至少有八九年,刘伟、冯巩出道时余温未散。在杜丘和真由美成为俊男美女的象征之外,横路敬二则成了“傻冒”、“二百五”的代名词。《拍手歌》讲的是儿童教育,刘伟历数历史上的早慧儿童,冯巩说了句:“刚才,你说的都是聪明孩子,横路敬二这样的你一个没提呀!”


No.4 《诗情画意》(马季、唐杰忠)

马季的相声距离电影很远,就连革命电影都没怎么出现过,但是《诗情画意》里提到了杜丘,足以说明高仓健和《追捕》之热。尽管如此,马季、唐杰忠在提到这些片中人名时,仍然有一种掩藏不住的迟缓,他们无法像年轻人一样有代入感,一提就眉飞色舞。

马季:我还读过陶渊明的,白居易的,苏东坡的,孟浩然的,王安石,李清照的,还有王之涣,王维,还有王勃,还有杜甫,还有杜丘……

唐杰忠:哦还有真由美,史村,横路敬二——日本电影?

No.3 《我是导演》(牛群、冯巩)

之所以说牛冯是早期的“相声改革者”,是因为他们率先把一些东西“玩坏”。牛群喜欢夸张,爱嚷嚷,不惜一惊一乍,《我是导演》创意不错,演得太过火,不过还是很可一听的。从横路敬二衍出“横路敬一”,并用夸张的语调去强调,过去还真没什么人演过。

其中谈到杨洁的《西游记》、谢晋的《芙蓉镇》和张艺谋的《红高粱》,说明此作问世于1988年后,“横路敬二”仍是热词,可见《追捕》的力量。

No.2 《搭配协会》(刘伟、冯巩)

这是刘冯第三次借力于《追捕》了,这哥俩又勤奋又有才,那时只有劳模、杰青和新长征突击手,要是媒体能评个“影响力人物”,他们必定上榜。

“搭配”是1980年代中后期中国的热词,由于经济结构的问题,大量商品滞销,只好搭配着别的东西卖。《搭配协会》是刘冯的巅峰之作,想象力奇特,优美如同音乐。刘伟用了四部日本片《阿信》、《血疑》、《追捕》和《望乡》的主角,代表婚姻介绍所提供的四类女性:

“有温柔而坚毅的阿信型,纯洁而深情的幸子型,勇敢而泼辣的真由美型,有善良而凄楚的阿乞婆型。”

冯巩当然选“真由美型”。整个八十年代,真由美都是国人眼里的女神。

值得一说的是,当刘伟说“保证把‘真由美’介绍给你”时,冯巩打断他:“‘真由美型’,你把那‘型’字带出来,要不然杜丘不乐意。”这种不算什么包袱的小细节里有纯正的冯巩式智慧。他是一个奇才。

No.1 《下棋》(杨振华、金炳昶)

没有什么比这段能印证《追捕》的人气了,杨振华说得意洋洋的棋手“刚看完日本电影《追捕》……”《追捕》两字刚出,台下就开始炸了。

杨振华能写能说,但将来人们提起他,只会提一提《下棋》。这就是个乘着《追捕》的东风红极一时的作品,短小简练,见好就收,但那些重要的台词,“仿佛走过去就会融化在蓝天里”之类,经此作一搬用,几乎常青在了国人的集体记忆里。不过,正如《追捕》是1978年的片子,《下棋》也是个典型的八十年代相声,台上的人不像现今的演员那么惟我独尊,那么在乎个人气场。杨、金都是慢条斯理,拖着长音,他们知道哪怕我只有十分钟,也不必急着抖包袱,台下的人有的是耐心。

一个证明:《下棋》中的《啦啦啦》,是先把全曲唱一遍,等于先让观众回味一遍《追捕》的意境,然后才填入新词:

“车没啦,你的车没有啦,车没啦,我踩完车我还踩马——”

然后又不填词了,杨继续唱“啦呀啦,啦呀啦,啦呀啦,呀啦”,这种收敛克制,或者说对电影原作的一种致敬,也是那年头的相声特有的。


号外:云也退在凤凰FM的主题谈书节目“公车上书”现已开播,每周一次,欢迎点击“阅读原文”收听,蟹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