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到晨光的几年,所有生活用品都实行票证制。有粮票、油票、肉票、布票、工业品票、点心票等。没有票有钱也没用。但是在富顺有票也沒用,当地商店除有些土产品外,几呼沒有什么工业品供应,就连卫生纸都没有。只有一种用麦杆做的很厚黄色的纸,里面还夹有硬梗。塑料托鞋都没有,只有草鞋和当地布鞋。晨光人日常生活用品全靠到外地出差人员互相代购。每个人到外地出差一般都採购大小十來个提包,上车找人送,下车有人接。有人形容出差人是“三子”到外地下火车是“老子”,有钱,兜里有大把钞票。到商店是“疯子”见什么买什么,时间紧,快跑快抢。回來时是“驴子”又背又扛,累满头大汗。我几次去北京都帮大家买了很多东西,大的有折叠园饭桌,五灯收音机。我和周维翔有缘,有几次去北京都赶上他在北京送我上火车。那个时代所有商业都是全民的,大大小小商店沒有一家是个体的,店员全都拿工资,销售效益与他们收入无关,所以那个时代各行各业服务人员都是上帝,花钱的人都是孙子。你拿钱买东西要看她脸色,她不高兴可以不理你,不卖你和用话伤你。就连厂门口东方红商店几个光脚板上斑的女店员都是如此待人。东方红肉店菜店跟她认识的可以不排队还能买到好肉好菜。否则你就花钱受气。回想起晨光人在那个年代虽然物资贫乏,生活困难一些,但也养成了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高尚品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