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4)两名摄影师获第14届平遥国际摄影大展十万元大奖

 老街茶馆图书馆 2014-11-19

 9月21日晚上7点,2014第14届中国平遥国际摄影大展颁奖盛典在“又见平遥”剧场隆重举行。晚会由凤凰卫视双语主持人李科夫和山西卫视主持人雷璐主持。

  “优秀摄影师评审委员会大奖”一直是平遥国际摄影大展颁奖盛典的压轴环节,也是备受摄影人关注的奖项。王争平的《马语者》和徐波的《鲲鹏极目》经过众多评委的审议最终商定为本届“优秀摄影师评审委员会大奖”的最终获得者。
 

优秀摄影师评审委员会大奖颁奖现场
“优秀摄影师评审委员会大奖”颁给了王争平的《马语者》和徐波的《鲲鹏极目》。(图片来源:黄河新闻网)


  本次颁奖晚会一共揭晓了10类奖项,共有80人获奖。大会首先颁发“优秀摄影师奖”,其中新闻类优秀摄影师分别是:吴传明(《迟到半个世纪的铭记》)、李钟杰(《向着太阳的人们》)、徐小丹(《起舞蓝天》)、郭元伟(《浊日》)、李晓飞(《消失的记忆》)。社会生活类优秀摄影师分别是:胡群山(《将逝的驿站》)、吕鹏(《初·世界》)、马静坡(《宋陵·元像》)、杨抒怀(《开放的年轻人》)、霍志强(《河北工业·记忆》)。自然类优秀摄影师分别是:李秀(《马赛马拉的狮子》)、顾莹(《飞鸟世界》)、张义君(《心中的马》)、马晓波(《生命·生活》)、邓良明(《高原生灵》)。风光类奖项获奖者有:许世宏(《大地印象》)、高文秀(《南极印记》)、王建中(《黄河三峡》)、王岩(《归来》)、张晖(《差异》)。艺术类获奖者则是:吴迪(《霾景》)、涂向东(《塗识骏马》)、李志国(《众生》)、蔡冰(《新市民面孔》)、吕益民(《有形无形》)。

  接下来的“凤凰卫视优秀摄影画册奖”共有10人获得,分别为:陈大志(《墨影画韵》)、王莹文(《寻找足迹》)、查春明(《西沙西沙》)、李迪(《孟加拉的城市贫民》)、庞相梁(《石油钻工》)、周荣生(《感受欧罗巴》)、郝海珍(《百鸟朝阳》)、王石(《风光极限》)、陈茂盛(《飞跃非洲》)、郝河山(《南街村》)。

  电影单元颁发了“最佳影片奖”——《尿不出来》、“最佳导演奖”——《回草原》、“最佳编剧奖”——《家·人》。

  “新人奖”获得者分别是:武将(《田野守望者》)、刘林杰(《高级动物》)、徐思敏(《餐桌上的动物》)、吴亚楠(《馨乐敬老院的老人们》)、黄东黎(《表象之外》)、孔令捷(《海上西洋镜》)、居婧婷(《诸相非相》)、Davey(《河流》)、段然(《自行车》)、张续(《网络城市的痛》)。

  在大展期间组织的“大美平遥·印象朱坑摄影采风比赛”,经过大会评审共评选出5名三等奖:孙梦雯(《现场》)、唐寅峰(《吹打》)、何健生(《一针一线总关情》)、刘畅(《分享》)、赵根才(《留不住的老院情》),3名二等奖:季小微(《丰收的喜悦》)、窦泽中(《归来》)、梅红漫(《我想当演员》),2名一等奖:梁生仁(《古堡仙境》)、彭鸣(《印象六河》)。

  本届大展“资助奖”由金海岸凭借《钢的城》和王晴以《生命的回声》获得,平遥国际摄影大展艺术总监张国田为其颁奖,在接下来的一年中他们将利用大会资助的100000元奖金进行创作,并在来年的大展中进行汇报。

  马丁·希尔 Martin Hill(《拯救森林 To Save a Forest》)、维塔·德克汉诺斯 Dirk Hanus(《内心世界 Inner Spaces》)、塞西莉亚·帕里茨 Cecilia Paredes(《背景故事 Background Stories》)、艾迪·凯什 Ed Kashi(《三个摄影故事 Three Photographic Storie》)、杰夫·莫夫特 Jeff Moorfoot(《蔬菜之死 Legumes Morts》)最终获得了“优秀国际摄影师奖”。

  中国摄影家协会策展人委员会颁发的“优秀策展人飞马奖”则由陈小波策展的《花朵·释放》、中国摄影出版策展的展览、付拥军策展的《快拍中国24小时》、唐浩武和王海宝策展的《摄影史上的无锡影响》及何成策展的《走进雅昌的摄影大师》最终获得。

  本届大展将“致敬奖”颁发给了老摄影家袁毅平先生。

  最后,颁奖晚会宣布了2015第15届中国平遥国际摄影大展主题——守望家园·放飞梦想,期待来年将会有更多更高水平的摄影师、策展人来到平遥、共襄大展盛举。
 

摄影师王争平作品
摄影师王争平作品

摄影师王争平作品
摄影师王争平作品
摄影师王争平作品
摄影师王争平作品
摄影师徐波作品
摄影师徐波作品
摄影师徐波作品
摄影师徐波作品

两名摄影师获第14届平遥国际摄影大展十万元大奖

2014平遥摄影展金奖作品【鲲鹏极目】——徐波

 

山西省摄影家协会官方微信公众平台,发布协会信息、行业动态、分享精彩图文,服务会员,惠及影友。

请各位影友相互推荐,并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


9月19日,第十四届中国平遥国际摄影大展开展在即,中国金融摄影家协会常务副主席徐波的作品《鲲鹏极目》将在平遥柴油机厂展区展出。山川河流在徐波的镜头下像印象派油画般氤氲弥漫,这些作品都是在西藏地区、雅鲁藏布江流域,海拔5000米以上的高空拍摄的。

  缄默有力的河流

  发源于喜马拉雅山的雅鲁藏布江,在藏语中意为“高山上流下的雪水”,被藏族人民视为“摇篮”和“母亲河”。近看雅鲁藏布江,人们会被澎湃清澈的大河折服,嶙峋的大峡谷、沿途茂盛的植被,无不彰显着雅鲁藏布江“哺育”的力量。



这是一种怎样奇妙的体验

背负青天朝下看

宛如庄子笔下的鲲鹏极目鸟瞰。



两名摄影师获第14届平遥国际摄影大展十万元大奖

鸟瞰大地

  如梵高的油画

  在阳光映照下无比绚烂

色彩洇染

氤氲弥漫

  

  

  徐波的镜头充分展现了大河的“母性”:画面如诗、色彩沉静,缄默有力。当飞机经过大河、掠过山峦,到达海拔5000米以上的高空时,巍峨的高山失去了脾气、壮阔的河流抹去了波澜,一切都沉静下来了。相机镜头是这沉静画面的忠实记录者,也唯有静态画面才能充分描绘在世界屋脊之巅俯瞰到的山川河流、风情地貌。

两名摄影师获第14届平遥国际摄影大展十万元大奖

鸟瞰河流

如女人的胴体

在汩汩流动中划出优美的曲线

如梦如幻

若隐若现。

  

  

  河流脉络展现出女性外在的柔美与强韧的内心。它们婀娜、羞涩、沉稳,灵动;淡淡然,如行云般的脚步;美丽寡言,可远观却不可亵玩。徐波说:“在高空上看到大河,全然没有它冲出阻隔时的奔放狂狷,而是安静沉着地向前流淌。”宽厚、包容、隐忍……徐波的镜头形象化了西藏大河的美好品格。

执着的航拍之路

  喜欢的事有一种神奇的力量,让微小的种子生根发芽,一点点绽放出绚丽之花。徐波喜欢摄影,从1984年使用过的第一台相机——尼康FM2开始,徐波始终没有放弃这一爱好,有时甚至比专职摄影师还执着。用他的话来讲:“对光影之美的追求,永无止境。”30年来,徐波从丹东小城到省会沈阳,再到首都北京,经历了祖国改革开放,经济腾飞美好时代。

两名摄影师获第14届平遥国际摄影大展十万元大奖

鸟瞰阡陌

如古老的象形文字

那么深刻清晰地烙印在雪域高原

纵横交错

笔意勾连

两名摄影师获第14届平遥国际摄影大展十万元大奖

这是风的舞蹈

水的雕塑

这是时光长河瞬间而过的闪电

蓦然定格

扣人心弦。

  无论社会环境如何变化,徐波始终尽力捕捉生活之美。徐波最早与“艺术”相遇,是在读书时,他学习过绘画,在美术用品匮乏的年代,就用油漆在玻璃上练习;那时流行自打家具,徐波就在一旁看着工匠做工,默默学习。后来,徐波到吉林通化当兵,一个月赚8元钱,在部队里他当过文书,出过板报。80年代,徐波回到丹东,一次偶然的机会,他第一次接触到了相机。边陲小城,山清水秀,让人想永远将它们记住。徐波就拍摄丹东美景,彼时胶卷属于奢侈品,拍了一些风光照片以后,徐波舍不得按快门了,于是帮朋友拍摄纪念照,成了他80年代-90年代初的主要“摄影作品”。因为珍惜胶卷,徐波每次在按动快门之前都会仔细斟酌构图、用光,这也为后来航拍打下了基础。

  第一次接触航拍,是在徐波到北京工作之后的事情。2004年,徐波和几个朋友去西藏,本应是下午起飞的航班因为天气原因推迟到了次日早晨五点钟起飞。当时天气很晴朗,飞跃雪山上空的时候,山顶上漂浮着一片特漂亮的旗云,徐波连忙拿相机贴着舷窗拍摄了几张。

 

两名摄影师获第14届平遥国际摄影大展十万元大奖

两名摄影师获第14届平遥国际摄影大展十万元大奖

两名摄影师获第14届平遥国际摄影大展十万元大奖

两名摄影师获第14届平遥国际摄影大展十万元大奖

两名摄影师获第14届平遥国际摄影大展十万元大奖

两名摄影师获第14届平遥国际摄影大展十万元大奖

两名摄影师获第14届平遥国际摄影大展十万元大奖

两名摄影师获第14届平遥国际摄影大展十万元大奖

两名摄影师获第14届平遥国际摄影大展十万元大奖

两名摄影师获第14届平遥国际摄影大展十万元大奖

两名摄影师获第14届平遥国际摄影大展十万元大奖

光线在高空中飞翔

  2004年,在民航飞机上隔着舷窗俯瞰美景之后,幸运之门仿佛打开,2007年徐波有机会登上了直升机,从新疆的叶城起飞到西藏的阿里进行了一次长达十六天的空中巡旅。这个航线是由新藏线深入青藏高原上的世界屋脊--阿里。阿里地区平均海拔都在4500米以上,雪峰林立,湖泊众多;错木昂拉仁波错,玛旁雍错,冈仁波钦峰,还有贯穿全境的冈底斯山脉,昆仑山脉,喀喇昆仑脉,每一个都令世人仰止。最重要的是可以从空中拍摄阿里地区的重要文明遗迹—古格王国。古格王国曾经雄霸阿里,但随后神秘消失,这些被世人几近遗忘的残垣断壁还从未有人从空中拍摄过。这张照片也成为徐波最喜爱的照片之一,挂在办公桌对面的墙壁上。

  鲲鹏怒飞,其翼若垂天之云。直升机盘旋而上,到达5000米左右高空,空气稀薄、寒气逼人,打开舱门,凛冽如刀般的寒风扑面而来。在西藏地区旅游都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更何况航拍呢!但是徐波说:“在高空肯定有高原反应,但当俯瞰到下面如诗如画般的山川河流时,那种兴奋程度就让人忘记了高原反应,连按快门都来不及呢。”在高空航拍的确连按快门都来不及,一是因为飞机巡航速度快,二是因为飞机震动、噪音和大风干扰,三是悬空对个人心理素质的挑战,这三大困难考验着摄影师快速构图用光、组织画面的能力,徐波镜头下一幅幅瑰丽的画面也是克服了各种极端天气拍摄得来的。

  在航拍的时候,徐波每次都能发现湖泊都有意外的惊喜。通常湖水都被高山包绕着,轻易不愿示人。飞机掠过,山峦间一泓细碎的波光闪过,如同上帝的眼泪,在湛蓝的天空下,在洁白的雪山畔,湖水尽情地施展着自己美。宝石般的蓝,圣雪般的白,钻火般的波光粼粼,碧玉般的温润透澈;徐波领略到了西藏多变的湖泊,闪耀光芒的河流……

  从神秘的冈仁波齐峰到寒冷的喀纳斯,从一马平川的东北黑土地到雄伟壮阔的黄河壶口,从云雾缭绕的峨眉山金顶到错落有致的哈密坎儿井。十年来,徐波用相机忠实地记录下祖国西北、东北地区巍峨的山峦、旖旎的山川。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鲲鹏极目,触摸天际。徐波的镜头,让人领略到了祖国的河山之美。

 

两名摄影师获第14届平遥国际摄影大展十万元大奖

两名摄影师获第14届平遥国际摄影大展十万元大奖

两名摄影师获第14届平遥国际摄影大展十万元大奖

两名摄影师获第14届平遥国际摄影大展十万元大奖

两名摄影师获第14届平遥国际摄影大展十万元大奖



两名摄影师获第14届平遥国际摄影大展十万元大奖

两名摄影师获第14届平遥国际摄影大展十万元大奖

两名摄影师获第14届平遥国际摄影大展十万元大奖

两名摄影师获第14届平遥国际摄影大展十万元大奖

两名摄影师获第14届平遥国际摄影大展十万元大奖

两名摄影师获第14届平遥国际摄影大展十万元大奖

两名摄影师获第14届平遥国际摄影大展十万元大奖

两名摄影师获第14届平遥国际摄影大展十万元大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