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散文精选:乡村的晚秋初冬

 昵称535749 2014-11-19

一、

进入霜降,也就进入了晚秋。地里的庄稼收割完了,霜落朔风起,天儿确实有点凉。

远远地看到还没有来得及收割的玉米杆,在风中冷飕飕地缩着脖子,干黄的叶子发出沙沙的响声;葵花砍去成熟的盘子后,挺直了腰杆,颈上大片的叶子被风儿吹在天空飞舞,浅黄浅黄的,像小孩子放在天上的风筝。顺风忽而聚集在一起,忽而又飘忽散开的杨树叶子,像流水、像长虫、更像飞舞的一条龙。火炬树这

时节却笑逐颜开,如彩锦、似绸缎、像丹霞,红的耀眼。早种的麦苗绿茵茵的,晚种的麦苗嫩黄黄的,被朝阳一照,麦地挂满串串金珠,像极了翡翠和玛瑙。只有耐寒的国槐和柳树,硬挺着还撑着绿伞。昨天还是一片金色云儿的杏树,也只剩下两三片或四五片叶子,显得骨瘦形销,成了乡村晚秋初冬独有的一份风景。

二、

晚秋初冬时节的白天,浊漳河是静谧的。清晨的霜,傍晚的风,都使人感到丝丝寒意,就连潺潺的河水,也泛着青光,给人冰凉冰凉的感觉。

骑着摩托车到工业园区企业上班的农民工,还有赶着在上冻前完工的207国道筑路民工;早日裹上了冬天的衣服,戴起了厚厚的手套,嘴里呵出的气流,都像冒出来的烟雾。只要一停下手里的活计,两只手交互不断地搓着取暖。然而在白天,湛蓝的天空高爽明净,阳光清澄美丽。在避风的墙旮旯,却聚集起一伙一伙晒太阳的老人和妇女,大家谈天说地、访古论今。也有几个不着歌调的俏皮老头,开着带荤腥的玩笑,惹来妇女一片骂声和满堂的大笑;晚秋初冬时节,这是乡村里一年最悠闲的时光,也是乡村独有的文化。

三、

街道两侧的花圃里,经霜打过的菊花低着头,将影子布在地上,月季花枝头还倔强地开着几朵花儿,红的、粉的、黄的、白的,点缀着这清冷的晚秋初冬。

庄户人的平房顶上,到处堆满金黄的玉米,房檐下挂着一串串红的辣椒;窑洞的窗台上晒着软软的柿子;地下靠砖墙竖着一把一把挽好的大葱。几只在田野里疯够了的麻雀,又飞回了院落;瞅人们不注意,俯冲下来或叼几粒玉米,或啄含一口柿子,那样子慌里慌张。庭院里一只老猫眯缝着眼,在玉米皮编织的坐垫上晒太阳;看家的黄狗卧在主人铺好的棉絮上,抬头注视着进出的人们,偶尔“汪汪”地叫几声。

四、

晚秋初冬时节,月色朦胧的夜,满地树影,参差斑驳。落叶的梨树、枣树、果树、桃树只剩下枝条,在风中摇曳着;葡萄裹上厚厚的草衣,做好了迎接寒冬的降临的准备。

有老人的农家,窑洞里早日生起了煤球炉子,从门顶或窗户上伸出来的烟筒吐着淡淡的青烟;没有生火的农家,晚上睡觉也要加盖一床被子。老人和孩子,晚饭后猫几眼电视,早早歇息了。年轻的小夫妻,忙完家务,躺在床上呢喃着说不完的情话。晚秋初冬的夜长长的,又不用下田干活,正是浓情蜜意的大好时光。笼罩在晚秋初冬暮色里的乡村,倒也清净。除了偶尔的几声狗叫,完全没有了夏的喧嚣闹腾,春秋的忙忙碌碌;生活的节奏似乎放慢了,庄稼人忙里偷闲也该歇歇了。(文/阅读时间网读者·李苏旺)

注:本文系阅读时间网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违者必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