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独家】跟随陈春花学“管理的常识”:管理的内在规律

 johnnyrao 2014-11-19





点上面 华夏基石·洞察 关注 彭剑锋领衔创办,中国顶尖管理智库!

导读?

陈春花华夏基石管理咨询集团领衔专家,中国著名企业文化与战略专家,教授、博士生导师,新希望六和股份有限公司联席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陈春花老师的《管理的常识》是一部经典,本文是付利军先生对其管理思想进行的系列精读文章之一。

本文经付利军先生授权发布,转载请注明华夏基石·洞察作者信息


文/付利军(华夏基石·洞察微刊铁杆粉丝、天使投资人、上海客品互通联合创始人)


管理的实践与理论


很多时候,我们需要很好地了解知识的规律性,如果我们知道他背后的规律和逻辑的时候,我们的发展才更好一些。理论可以很好地解释现实的现象,并对出现的问题的解决方案做出合理的预测。


我们经常会发现,理论和实践有差距,并且会说理论都是纸上谈兵,没啥用。但也有可能是因为我们对于理论的把握还不够,或者理论用错了地方。


管理真正成为生产力,是因为对管理效率的改善。管理要解决的就是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获取最大限度的产出,也就是如何使生产效率最大化。管理的理论是来自于实践,正是因为管理的实践过程中遇到非常多的问题,管理的理论才会出现。管理的理论用来回答:管理的效率到底是怎么贡献出来的。


2011年,是管理成为科学的100年,我们不妨回顾下管理理论的发展历程。


第一阶段:科学管理——劳动效率最大化


1911年泰勒,写了《科学管理原理》,这本书源于他对于一个工厂工人的的观察,让一个人作事情,和让他和其他四个人配合做事情,效率差别太大了,后者的效率远远高于前者。在《科学管理原理》中,泰勒提出了管理四大原理:工作分工、员工培训、与员工沟通、管理者和员工平等对话。


科学管理的目标:劳动效率最大化,手段:分工。只有分工,才有流水线,没有流水线是不可能有工业化的,没有工业化后面的一系列都是没有的。


当我们发现效率低的时候,常常会问:是不是考核出了问题,是不是人力资源出了问题,是不是员工能力出了问题。每次遇到这个问题的时候,首先要看是不是分工出了问题。决定效率的第一个最重要的元素其实是分工,其他都是影响因素,但不是第一位的因素。一旦发现效率低下有问题的时候,一定是分工要优先去讨论,到底是不是在分工上出了问题。一旦在分工上出了问题,我们会发现他的效率还是不够的,因为产出是不够的。


范例:海尔能够在国际家电市场代表中国企业冲出来,进入国际产业分工,占据一席之地,并率先在完全竞争市场中进入千亿元俱乐部,和分工有很大的关系。海尔的管理理念,提倡“日事日毕,日清日高”。海尔并没有停留在理念上,而是最后转化为行动和指令,转化成管理模式———OEC管理,OEC的要求是每个人每一天所做的每一件事情,你都必须控制和清理,每天工作每天完成,而且每天的工作质量都有一点(有1%)的提高。


总结:劳动能够产生贡献,第一个是源于它对分工的安排,分工是使劳动效率最大化的基本手段。


第二阶段:组织管理——组织效率最大化


分工固然带来了效率,但过细的分工和过高的效率要求也会带来一些意想不到的后果。在电影《摩登时代》中,卓别林演一个拧螺丝帽工,看到什么圆的都想去拧,甚至扣子和鼻孔也去拧。分工问题越来越严重,大家就开始讨论:人是人还是机器,控诉摩登的时代让人变成了机器。科学管理只解决了劳动效率,忽略了对人的尊重,你对人不尊重的话效率就会有限。管理学就进入第二个阶段:组织管理,提升组织的能力,不让个人受那么大的伤害。这个时代有两个代表人物,一个是马克斯·韦伯,一个是亨利·法约尔。


马克斯·韦伯的贡献是:权力必须给职位,而不是个人,因为职位上是有责任的,并且有法律约束。这是一个非常大的进步,因为之前,权力是通过世袭、承袭、遗传给个人的。马克斯·韦伯提出要让组织发挥效率,首先要把权力给出去,给到职位。


亨利·法约尔提出以最理性的方式预先假定了法律和权力的概念。


我们说的人走茶凉其实是有一定道理的,因为权力是给职位而不是个人的。


组织管理的目标:组织效率最大化;手段:专业化、等级制度(分权)。组织管理要求所有职能部门能力很强,依据责任把权力分下来。如果发现组织效率有问题的话,一定是这两个地方出来问题,要么是专业化程度不够,要么是没有把权力分下来。


范例:国内组织管理做的非常好的是美的,第二个千亿进入完全市场竞争的民因企业。美的的成功有很多方面的因素,但最重要的是组织效率很高,最近几年每年产值都会增加100亿人民币。反过身来看这家公司的时候,我们发现它有有非常强大的职业经理人队伍。当美的要进入一个新行业的时候,会要求进入行业品类前三名,风扇、电饭煲、空调、微波炉、热水器、冰洗、照明。美的强大经理人队伍有两个特点:职业意识非常强,同时高绩效。者和美的的组织制度有关系何享健提出:集权有道、分权有序、授权有章、用权有度。


第三阶段:人力资源管理——个人效率最大化


霍桑、梅奥,提出六点主张:以人为本;人存在于组织环境中,而不是社会中;人际关系中的关键活动是激励人;激励是以团队精神为导向的;透过集体既能满足个人需求,又能实现组织目标;个人与组织都想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


新人力资源方法具有5个特征:视传统的组织设计为一套含特殊心理学构想的技术;确信正规的组织模式会给个体带来心理上的痛苦;为改善状况,提供技术性组织处方;认为管理者应该相信下属对于工作的责任感;建议管理者应该允许下属参与、制定工作内容。创造机会、组织环境、满足需求、发掘潜力。


要让人发挥效率的最主要原因:创造机会、组织环境、满足需求、发掘潜力。


当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时候,就需要发挥人的效率。德鲁克说过:人是最积极、最有创造力、最有效率的。


范例:国内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做的非常好的是华为,国内民营企业千亿俱乐部排名最前的企业。任正非认为企业发展主要的牵引动力是机会、人才、技术、产品。这四种力量相互作用,机会牵引人才,人才牵引技术,技术牵引产品,产品牵引更多的机会,这是一个循环。员工在成长圈中处于主动位置。要重视对人的研究,让他在集体奋斗的大环境中,去充分释放潜力,更有力、有序的推动公司前进。


管理理论演变的规律


百年管理理论的演变,都在回答同样一个问题———管理为什么能够发挥效率,是通过什么去发挥的:1)科学管理阶段,通过分工释放劳动效率;2)在组织管理阶段,通过专业化和分权释放组织效率;3)在人力资源管理阶段,通过创造机会、组织环境、满足需求、挖掘潜力释放人的效率。


回顾管理历史的目的:

1)对企业来讲,排在第一位的是劳动效率。分工一定是管理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因为,劳动效率是直接产出。等边法则,依据分配责任,来分配权力和利益。我们很多人,非常关注人力资源,关注人的效率,但忽略了劳动效率和组织效率。出现一个现象,每个人的个人效率远远高于组织效率,1+1 < 2 。当大家觉得很困难的时候,通过内耗把公司效率耗掉了。当发现公司内耗很多,人觉得疲惫,责任不清,肯定分工出了问题。同样,激励犯的最大错误,角色混淆,人很疲惫,激励是不会有效果的。


2)管理要解决三个效率,劳动效率、组织效率和人力效率,三个效率的所使用的手段不同。我们会发现原来的那几招为什么在新的环境下不好用了,因为你原来的那几招可能是解决分工的,还用那几招肯定解决不了组织效率和人力效率。


3)人的效率的发挥需要的条件最多,最简单的是劳动效率,上升到组织效率要求就多了,到人的效率要求就更多了。作为公司的高层管理者,想让员工发挥作用的时候,一定要想办法提供更多的东西。



“国家级管理泰斗”彭剑锋领衔创办

“中国顶尖管理专家智库”思想平台

权威、理性、睿见,管理精英必读

华夏基石·洞察 ?ID:chnstonewx】由中国管理学界泰斗、《华为基本法》缔造者彭剑锋教授领衔创办,汇聚包政、施炜、 陈春花、黄卫伟、吴春波、周其仁等中国顶尖专家智库,启迪智慧、助力成功,管理商业精英必读!

关注有礼】新添加本公众号的朋友,将“公司+职位+姓名+Email+电话+地址+邮编+微信号”通过微信回复我们,即可获赠价值200元的礼包,包括:往期前沿管理杂志《洞察》2年(电子版合辑),9部华夏基石资深专家管理著作(电子版)。

原创投稿】投稿,发送至songjs@chnstone.com.cn 宋劲松老师(华夏基石合伙人兼微信运营主编)


查看往期好文章请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