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少教多学”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策略与方法研究之专家谈课题(其五)

 小宝内 2014-11-19

 “少教多学” ——推进语文课程改革的一大贡献

田万隆

(内蒙古自治区教研室)

  “少教多学”这样一个课题的提出,不是偶然的,也不是今天大家才认识到的一个问题。所谓“少教多学”是我们多年来在基础教育领域内很多领导、专家、老师们在经过了很长时间的探索和研究之后有一种不约而同的观点,大家都把这个问题聚焦在这里了。因此,我感觉“少教多学”,言简意赅,非常明白而且非常通俗,大家都能懂。但是它却说出了在教育领域里特别是基础教育领域里一个关于学习的真谛或者叫做本质。我们搞教育的,教与学这是一对矛盾,而这两者又是一个永恒的主题。从孔夫子时代就开始研究了,孔子讲“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这是大家非常熟悉的,这就是讲学习的。我们现在讲学习是一个词,在古汉语里这是两个词,两个概念,学就是教学,习就是一种自我学习方式,大家注意“习”的繁体字是一个“羽”下面一个“白”,指的就是小鸟开始学习飞翔,它的双翅在不断地震动,这才是“习”的本意。孔子讲“学而时习之”,学要有习这个环节来构成,没有习这个环节学习是不完整的,或者说是一个片面的理解。因此今天我们研究少教多学这个课题,一定要从本质意义上搞清楚。

  课程改革到今天已经实行了十年,我们不约而同的将目光停留在这个教学问题上,或者说我们现在提得比较热的,一个是高效学习,提高学习效率;一个就是提高教学质量。这些谈的都是教育的本质,是我们教育的根本目的。但是,怎么样达到这个目的,方法不一样,途径不一样,效果也不一样。近年来,有很多教学模式不断被大家认可和热衷,比如说精讲多练、学案教学,还有现在做得比较好的学校,像洋思中学、杜郎口学校,其实大家叫法不一样,而相通的地方就是“少教多学。”因此这个课题,或者说一个问题也好,绝不是今天才出现的,也绝不是偶然出现的,不是哪个人一拍脑门想出来的,而是经过教学实践研究之后,不约而同地意识到应该在这里面做一些文章。

  少教多学,少,少到什么程度;多,多到什么程度。现在有一些学校就规定:一节课,讲不能超过10分钟,或者不能超过15分钟;规定死学生要有多长时间的练习时间。我觉得似乎也不用规定得那么死。不同的学科,不同的教学内容可以有不同,但是少教多学这个理念是对的,因为学习是个性化行为。学习的最高境界就叫自主学习,通过一系列的科学研究和数据调查我们发现,学习者自我参与度的高低是决定他学习成果或者学习质量的根本原因。不管讲多讲少、学多学少,都要解决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学习的问题。

  语文学科有它自有的规律,在教和学这个问题上历来就意见杂陈。既然语文学科有自己的规律,我们就应该很好地去研究,语文课的教学到底应该教什么,学什么,如何教,如何学,怎么样提高学习效率,以往大家说语文教学少慢差费,这个现象的确存在,尽管经过几十年大家的共同努力,有所好转,但我认为没有根本的转变,语文学习占用了我们学生很多的精力,但是一直是收效不明显。这个问题也让我们很伤脑筋。我觉得,第一语文课水分很大,这45分钟时间里,真正的有效学习时间,到底有多少,是不是需要把一片文章从头到尾掰开揉碎了从作品的背景到作者到分析到提炼中心、写作特色都要面面俱到呢,哪些是有用的,哪些是没用的,哪些是重复的,我们应该很好算这个账。所以,少教多学看似简单,对 于老师来讲,我给你规定45分钟,你只许讲10分钟或者15分钟,不是这个问题,关键你在单位时间里需要讲什么,哪些是不需要你讲的,哪些是非你讲不可的,所以作为一个课题,下一步我们也打算在这方面进行一些研究和探索,从语文教学规律的角度,从学习规律的角度要很好的研究。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研究这个课题是非常有意义的。我希望有更多的同仁都来关注这个课题,大家都来献计献策,争取在这方面能够有所贡献,有所突破,为我们推进语文课程改革做一些贡献。

“少教多学”是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的目标

王来平

(陕西省教科所)

  课程改革已经历时十年了,发展至今还有和很多问题,其中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是没有处理好学生的终身发展和接受当前知识这一对矛盾。“少教多学”课题的提出是有它的历史背景的。从古至今我们都在思考老师如何发挥最大的教学效益的问题。叶老曾经说过:教是为了不教。这就是说,要解决学生学会如何学习的问题。当前,我们基础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才,到了高等教育阶段不会学习,这是我们当前基础教育存在的最根本的问题。“少教多学”不光是解决学生的终身发展问题,很重要的一个就是解决基础教育阶段学生不会学习的一个问题。“少教多学”是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的,同时也是教学的一个最高境界、最终的目标。所以,“少教多学”课题的提出的背景以及以后推广的价值,都是很有意义的。

  我觉得“少教多学”是知识经济时代即将迎来的世界范围内的变革中对我们教育提出的比较深的一个变革。“少教”不是不教,是在有限的时间内,如何解决好教什么,哪些是重点,哪些是学生最需要解决的东西,这是最根本的。你教了这么一点点东西,学生掌握了,学到了这些东西,真正理会了,这就能够达到对学生的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终身发展的非常重要的效应。所以“少教”不是不教,是在有限的时间内,怎样产生最大的效益的问题。

老师在教学当中,如何做到少教多学。首先,老师要知道学生到底需要什么,老师要能认识到学生的认知规律,符合他们心理、生理各个方面,他所处的阶段应该需要的东西。第二,老师要解决自身专业发展的问题,只有老师有一缸水才能给学生一碗水。老师要在自己的专业方面不断完善自己,提高自己的素质、素养,这样才能实现“少教多学”。当然,这里还要解决一个问题,如何把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学生所需要的东西衔接好。这是在教学方法中我们应该研究的一个很重要的问题,需要我们的老师在这方面做进一步的研究、探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