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扎根传统 入古出新

 谷子689 2014-11-19

刘大为

史文集的书画艺术近些年来创作成果颇丰,无论从作品内容到形式,还是从作品的展览到作品集的出版,都取得令人振奋的成绩。在深圳备受瞩目,在广东、全国乃至海外也颇有影响。正值年富力强的文集,有着大度豪迈的精神品格,加之厚实的基础,宽阔的眼界,丰富的阅历,旺盛的激情,他能够取得今天的艺术成绩是顺理成章的事。

家学渊源和故里情结是文集书画艺术厚实基础的重要体现。文集的父亲史道明先生是学富五车的雍学泰斗,其道德学问文章诗赋受到普遍景仰,可谓泽被后世。少年文集在父亲耳提面命之下,饱读经史子集,打下坚实的传统文化基础。文集的故乡陕西凤翔,是苏东坡一生中初次做官的地方,东坡的事迹,文集自小就耳濡目染。参拜东坡故迹,读东坡激情洋溢的诗赋,品东坡高格才情的书画,如东坡一般做一名潇洒豪迈的伟大书画家,成为文集幼时的梦想,临摹古画谱,观赏自然胜景,对着一花一草写生,为其书画艺术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幼功。

如果以上讲的是读万卷书,那么深造于西安美院的文集,怀着艺术追求和人生理想,毅然决定走出家乡,到外面去闯一番事业。从西安到北京,最终落地深圳,可谓行万里路。文集的人生道路也正是文集书画艺术的生动写照,扎根传统,入古出新。

文集曾自言,近现代两位画家对他产生比较深的影响,先是黄宾虹,继之是石鲁。而作为旁观者,我认为,未走出三秦大地的文集,对江南水乡的宾翁书画情有独钟,而到了岭南的文集,又反过来对故里的石鲁喜爱有加。这是典型的思远情结,也是一位书画艺术家综合融会不同风格和流派、实现某种超越潜在素质的一种外显。所以我认为,还是从“生”于长安画派、“长”于岭南画派的角度来观照文集的书画艺术比较贴切。从关中厚土到滨海前沿,是文集人生道路的轨迹;根植于传统,又力求创新,是文集书画艺术的内在追求;而在继承中否定,在否定中提升,兼收并蓄,把诸多“对立”化为“统一”,渐成自家面貌,正是文集书画艺术的感染力所在。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师古不泥古,透过古人师自然之迹,契合古人师自然之心,心追手摹,来源于自然,又超脱于自然。力求咫尺千里、千里卧游的神妙境界。文集的山水画,洋洋大观,表现对象不拘于一地一隅,不限于季候时节,大处浑然一体,小处刻画精微,笔因运而活,墨因水而醒,色墨冲融,表现了文集胸中自有丘壑的豪迈气概,浑厚中养出华滋,冲淡中透出激情,成为文集山水画显著的审美特征。其小幅山水构图奇崛又一派天然,笔精墨妙,着色明丽,偏于华滋又不失浑厚,体现了文集扎实的基本功夫和对大自然真山真水的敏感体验。

文集的花鸟画、梅兰竹菊四君子、四时花果、菜蔬、鹰雀燕鸽等等,不一而足,均剪裁入画,以书法篆隶行草用笔,相应施用,表现了一花一草的生态、一鸟一虫的活趣。文集的人物画,多画圣贤哲人、文雅高士,或望远、或静思,或抚琴、或品茗,均表现了超越尘累的理想追求。文集人物画的显著特点是,人物的面部用线质朴,拙中生趣,而人物的身体和面部一样均能根据人物本身的文化属性,或一线游丝,是为自在,或兰叶枣叶,是为超然,或金错铸造,是为凝重,或一抹墨团,是为浑成。总之,线条质感丰富,用墨能分五色,相得益彰,相映成趣。在中国传统文人艺事中,字是画的重要基础。从聚集的角度说,练字能提高内心的修养,从生发的角度说,习书能提升画家的造型能力和驾驭笔墨的功夫。文集书法,诸体皆能,尤精于行草,飘逸之机和赏会之致在文集的行草书中达到完美统一。书法,入古难,出古亦难,有法难,无法更难。文集能自出己意,书写自家面貌,实则难能可贵。考其源流,以金石为强度,以篆隶为厚度,以唐楷为气度,以宋元为风度,于东坡萧散简淡处化出意气风发的气质,看似信手拈来,随意发挥,实则形为心役,举重若轻。从“有累”到“无累”,以臻于心手双畅的妙达之境。

知天命之年的文集,书画艺术自然有其阶段性的特征,那就是画路宽广,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创作激情高涨,艺术感受强烈。从其笔墨所透露出的消息看,文集明显在努力提纯自家的笔墨语言并卓有成效。文集曾与我说,古往今来,没有一位书画家是没有处理好广博与专精的关系而堪称有成就的。厚积薄发,由博及约,大器晚成,是作为一位成功中国书画家的必由之路。可见,文集是有打算的,是自信的,又是谦虚的。我们期待着文集能在书画艺术的道路上走得更高更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