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我过来的时候,香港的天气不太好,灰蒙蒙的,落了雨点。一到北京,我就迫不及待钻出机舱,领略一下传说中的“APEC蓝”。当然北京的秋天一直是很美的,天气和APEC并不一定是因果关系,这方面我不是专家,不过在来时的飞机上看到中美碳减排目标的相关报道,让我有理由相信,北京将会有越来越多这样的蓝天。 中美作为全球最大的两个碳排放国,能提出这样长远而明确的碳减排目标, 这在几年前还是难以想象的,我有幸参加了2009年的哥本哈根大会和去年的华沙大会,亲眼目睹了各国在气候问题上达成共识的艰巨挑战,但也在一次次参加气候大会的过程中,感受到了碳减排理念的扩散。从我个人角度来讲,虽然有人质疑多边气候谈判的效果,但只要各方肯坐下来谈,这种认真的态度和公共领域激起的讨论,就是一个好的方向。 说到这里,相信肯定有人纳闷:万科不做汽车、不做能源,怎么跟“碳减排”挂上钩了,还一次次去参加联合国气候大会?其实很多年前,我也没搞清楚这个问题,直到2002年的一次登山经历,改变了我对气候问题的整个看法。 我记得那是2002年,去非洲登乞力马扎罗山,很多人对乞力马扎罗的印象,来自海明威的书《乞力马扎罗的雪》,书里说乞力马扎罗是非洲赤道附近的一座山,非洲最高峰,常年积雪。当年我看过书,感到非常好奇,在赤道附近的山居然还常年积雪。不过2002年去登这座山的时候,一路上没有看到雪,我就纳闷:是海明威写错了,还是我看错了?后来一翻资料,原来这座山已经不是常年积雪了,原因就是全球气候变暖。 这个给我印象非常深刻,中国人讲“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但书上读一万遍不如亲眼看一遍。十年前我陆续登了七大洲最高峰,还去了南北极,发现不仅仅是乞力马扎罗了,甚至珠峰,下面的冰塔林也在迅速地退化,高山的湖泊明显增加,对附近的山地国家造成了很大的危险。 有了这些亲身经历后,我就在想自己能做点什么,万科能做点什么。后来,又一个偶然的机缘,我去亚马逊考察热带雨林,得知那里非法采伐猖獗,“地球之肺”已经千疮百孔。那么这些在南美砍下来的树木去哪儿了呢?大家可能想不到,中国已经是世界第二大林产品进口国和消耗国。在原木和热带木材进口量方面,更是超过其他所有国家。大量木材源源不断地流入中国,加工后40%出口到美国、欧盟、日本等国,60%在中国市场消费,其中又有70%用于建筑中。 我开始意识到:万科作为中国最大的住宅开发企业,与远在万里之外的热带雨林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些亲身经历坚定了我推进住宅产业化和绿色建筑的决心。根据行业研究,如果中国10%的建筑推行工业化建造方式,一年能节省150 万户家庭的用电量,60万户家庭的用水量,减少3万户住宅混凝土用量,节约6000 公顷森林的木材! 2009年,中国政府在哥本哈根气候峰会承诺,到2020年减少碳排放强度45%,这是中国低碳环保的里程碑。哥本哈根峰会结束后,2009年当年万科建设了中国第一个绿色三星项目,从那时起,万科开发的绿色三星住宅面积占到中国全部绿色三星住宅面积的50%,到今天,万科年度碳减排的量增长了三倍。 当然,在住宅市场上,万科市场份额只是2.5%,一花独放不是春,虽然2012年,中国政府开始提供绿色建筑补贴,但目前来看,绿色建筑的成本还是比传统建筑高,市场推广遇到一定阻力,从欧美发达国家的经历来看,这种现象很正常,先进理念和技术需要一定时间来消化。 对于绿色低碳,政府的态度非常关键,我目前是新加坡国立大学商学院的特聘教授,与商学院院长杨贤教授和房地产研究所邓永恒教授一起共事,今年他们在哥伦比亚大学《资本主义和社会》学刊联合发表了一篇论文,之后在《每日电讯》、《华尔街日报》等国际媒体上广泛转载。论文对2000年-2013年中国283个城市的市长升迁的因素进行了统计学的量化分析,结论是市政府对环保的投资金额与市长、书记升职的可能性成显著反比,同时GDP的增长仍然与关于升迁成显著正比。这说明环保不但不会为官员升职带来加分,而且还会影响因素。 当然政策和习惯的改变,可能是一个比较长期的过程,但事在人为,我们都能够感受到身边的政策正在发生积极变化,比如在房地产、建筑行业,2009年以后国家不断出台了绿色的标准和激励政策,这些对于绿色低碳都是非常积极的因素。 还记得2009年我参加哥本哈根大会的时候,看到主导议程的是各国政府,民间NGO和企业代表团只是作为观察员,参加一些边会,并没有进入主要议程的机会。但是去年的华沙气候大会就很不一样,中国的民营企业开始主动参与,万科与发改委气候司密切配合,在华沙承办了“中国角”,记得当时第一次承办这样的活动,万科的经验也有限,但是我们与气候司沟通顺畅,边学边做,与国际上同行交流,把气候大会当成一个借鉴、学习、合作的平台,这个过程中,我们对气候问题的理解也在加深。 这样一步步走来,今年利马气候大会和明年法国气候大会,发改委选择万科继续协助承办,利马大会企业日边会的主题是“城市的绿色低碳未来”,我们希望能通过和WWF以及世界资源研究所(WRI)的合作,围绕企业绿色创新、绿色供应链、宜居社区和城市低碳四个主题,向国际来宾展示中国优秀企业在低碳绿色方面所做出的努力。此外,我们还惊喜地发现,今年的利马气候大会和明年巴黎气候大会,中国除了政府和民营企业,一些大型国有企业也准备参与进来,几年前这样的景象还很罕见,今天它还算是新闻,相信用不了几年,在未来的气候大会上,企业将成为分量越来越重的参与者。万科愿意成为这一过程的倡导者和推动者之一。 在利马大会召开前的这个时候,万科与WWF签约,成为“碳减排先锋”项目的新成员。万科与WWF的合作由来已久,我本人也是WWF美国的董事,但在加入这样一个新项目之前,我们还是做了充分的调研。 碳减排不仅需要政策支持,也需要科学的计量和管理方法,来指导具体、准确、量化的碳减排目标和行动计划,并引入第三方的碳审计,让低碳减排纳入企业的管理行为,这就是万科加入WWF碳减排先锋的原因。由WWF指定的权威专家用科学方法评估并审定减排目标,而且比之前的目标及行业基准大幅超前,这是对万科提出新的要求。今天在现场的企业比万科更早加入碳减排先锋,有丰富的经验和成绩,其中不乏万科在环保方面的标杆。比如可口可乐和WWF的淡水保护项目,曾经启发了万科与WWF合作开展木材保护;比如万科在学习利乐的垃圾分类经验,在北京和利乐合作推动社区垃圾分类。万科能够加入碳减排先锋,与国际上领先的企业分享经验,让我们获得了一个宝贵的学习机会。 万科是加入WWF碳减排先锋的第一家房地产公司,城市的绿色低碳仅仅靠万科的努力是不够的,万科占有全国房地产市场只有2.5%,就算万科实现超前的绿色承诺,对整个中国碳减排目标的贡献率也是个很小的一个比例,因此需要努力带动整个行业一起行动。万科承诺,向同行免费开放万科绿色建造技术专利,我们在东莞、北京的建筑研究中心是全部向外开放的。到2018年,万科将推动90%以上的供应商采用最新的ISO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在木材保护方面,我们不但加入WWF的GFTN木材保护项目,还携手7个木材产品供应商一同加入。 最后,我想特别介绍一下阿拉善这个组织,阿拉善10年前在月亮河成立,现在已经是中国最大的企业家环保组织,有200多家会员,不仅在沙漠种植梭梭林治沙,也推动企业进行生态保护、绿色低碳的实践。WWF中国区CEO卢思骋先生曾经担任过阿拉善的秘书长,而阿拉善SEE的CEO王利民先生原先就是WWF上海办公室的负责人,这样的高级管理人员的交流合作,不断把国际环保的经验带到中国企业家群体中,也带动中国企业频繁地进入国际环保对话。 最后,衷心希望“碳减排先锋”能给中国各类企业提供一个高效的环保对话平台,万科作为“碳减排先锋”的新兵,愿意与在座各位一道,为利马大会、巴黎大会以及后续的环保议程作出努力,愿北京天天都是“APEC蓝”! 相关视频:《城市的低碳未来》(建议WiFi) 【万周注】:“碳减排先锋”项目始于1999年,是由WWF(世界自然基金会)发起的全球各行业领军企业参与应对气候变化的项目。截至目前,已有30家全球知名企业成为“碳减排先锋”成员。该项目致力于推动企业自愿实施大幅超前的温室气体减排行动,推动可再生能源的使用,并积极推广可持续商业模式,进而对市场、行业及政策产生积极影响。 万科集团作出承诺:截至2018年,增加产业化住宅产品比例,累计开发采用产业化技术的住宅面积4900万平米,预计累计减排146万吨二氧化碳当量;新建绿色建筑面积不少于1350万平方米,预计累计减排256万吨二氧化碳当量;新建住宅产品太阳能热水系统累计安装量不低于56万平方米,预计减排128万吨二氧化碳当量。同时,万科还承诺将向同行业免费开放现有的住宅产业化技术专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