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创原木堆画“养”山村石雕

 苏迷 2014-11-19
4年前,本报山村石雕命运的系列报道,引发苏州大学创行志愿者组织关注。由民间工艺家和大学生志愿者组织联手,引进现代商业操作方式“造血”,保护传承苏州民间工艺的独特模式“试水”——
创原木堆画“养”山村石雕
 昨天,徐佩根和大学生一起交流“原木堆画”作品。 □记者杭兴微摄
  □苏报记者 尤 薇

  从《雨巷》到《印象江南》,一件件
  山 村石雕作品在原木上重现,展现出木与石“结盟”的独特艺术感染力。昨天上午,吴中区非遗山 村砚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四海艺家雕刻工作室艺术总监徐佩根介绍,用
  山 村石雕作品为创意来源,在原木底板上重现石雕魅力的原木堆画及其制作方法,已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1月21到24日,“木石前盟”原木堆画作品展将在中国(苏州)民间艺术博览会上亮相。
  2010年12月24日,本报A03版刊登《澄泥石刻千年工艺走入穷途》等系列报道,对
  山 村石雕命运进行跟踪,引起苏州大学Enactus(创行)志愿者组织关注。4年前,四海艺家和苏大创行团队联手,成立非遗传承“木石前盟”项目组,尝试通过民间工艺家和大学生志愿者组织联手,用原木堆画“养活”传承发展
  山 村石雕的新途径。今年4月,在创行世界杯中国站华东区域赛上,这一创新项目获得一等奖。

  苏报搭桥民间艺人与大学生联手

  徐佩根和苏州大学创行团队的“木石前盟”,缘于本报4年前的关注。
  山村石雕技艺源远流长。1700年前藏书善人桥一带就发现澄泥页岩,民间艺人因材施艺采石作砚,因其组成矿物成分与四大名砚的澄泥砚原料相似,山村石也被称为澄泥石。经过历代民间艺人传承发展,清代  村石雕入选宫廷砚谱,与端砚歙砚并列。2007藏书澄泥石刻成为省非遗项目。
  今年38岁的徐佩根,从15岁起就拜师学习山村石雕。1995年,徐佩根走出藏书,在虎丘庙会上一炮打响,2002年他在东北街开出的四海艺家,是首家开进市区的山村石雕工作室,他创作的《雨巷》、《荷谐》等作品,先后获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奖金奖、中国玉石雕刻最高奖天工奖等。
  为了保护日渐稀缺的  村石资源,1999年政府颁布“禁采令”,随着原材料“用一块少一块”,传统山村石雕工艺面临“无米下锅”的失传窘境。从2010年年底开始,本报对这一现象进行了系列跟踪。
  “当时拿着《苏州日报》,找到了主人公徐佩根”,据苏州大学创行团队“木石前盟”项目组成员介绍,Enactus(创行)为全球三大国际大学生组织之一,截至2013年,在中国已有北大清华等230多所合作高校。近年来苏州大学创行团队利用课余时间,开展各种商业公益项目。看到《苏州日报》报道后,大学生志愿者们萌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把学到的现代商业理念引入传统工艺,帮助民间技艺保护传承。
  这一想法和徐佩根不谋而合。为了“养活”石雕,徐佩根尝试多种经营,先后开出核雕工作室,尝试把创作原料扩大到宁夏贺兰石、福建寿山石、汉代瓦当等。然而他坦承:采用传统方式单打独斗,连生存都困难重重,受房租等资金影响,他开在市区的石雕工作室也不得不关门。大学生志愿者的上门,让他眼前一亮。

  古今碰撞传统工艺和现代营销融合

  2011年6月,一件石与木“结盟”的原木堆画,在徐佩根四海艺家“诞生”。这一新的艺术形式,重现了徐佩根的 村石雕图案主题,并融合传统剪纸、木雕、皮影和微雕工艺技法,以及工笔画注重线面结合的表现手法,将雕刻好的原木零件黏贴拼接,层次感分明地再现石雕艺术魅力。
  “一直在寻找既能表现传统石雕艺术、又有市场的替代材料”,据徐佩根介绍,和创行团队联手后,并请教苏州大学专家,徐佩根尝试用黄杨木等木材代替石材,通过部件层层堆叠等艺术手法,最大限度地体现石雕艺术“灵魂”。创行团队为徐佩根作了市场成本测算,得出三大好处:从综合质地、雕刻难度、材质风格等看,木材与苏州  村石接近; 木材原料丰富成本低廉; 能进行小规模批量生产。
  徐佩根和苏大创行团队组成“木石前盟”项目组,尝试传统艺术和现代理念“结盟”打市场。项目组设计了消费者问卷,在平江路、山塘街等进行调查,按照现代营销模式进行统计分析后,得出顾客倾向于携带方便、寓意吉庆的艺术品,人均花销50元至300元比例最高。综合考量设计出针对性的价格、渠道、产品、营销方案。同时,邀请专业摄影师,为徐佩根创作的 村石雕作品,以及对应的原木堆画拍摄对比照片,并编写详细介绍、制作宣传册,与原木堆画捆绑销售,帮助徐佩根建立四海艺家官方博客,利用现代营销手段介绍  村石雕,既扩大传统  村石雕艺术宣传,又打开了原木堆画的市场。
  “尝到了现代营销的甜头”,据徐佩根介绍,原木堆画上市近一年就实现盈利,并实现批量生产,目前原木堆画每个月能卖出300多件。“原木堆画消费者有八成以上是年轻人”,据项目组志愿者介绍,原木堆画还计划开发DIY 等更多时尚元素,并尝试网店运营。

  实现双赢传承民间技艺创出独特模式

  就在本月,徐佩根“双喜临门”:创作的石雕精品《时间都去哪儿了》,第5次获得中国玉石雕刻天工奖; 和苏大创行“木石前盟”项目组联手的原木堆画作品展,将首次集中亮相。“光介绍石雕精品的明信片就印了600张”,据“木石前盟”项目组志愿者介绍,还将为展示设计宣传海报、宣传册等,用现代手段“包装”。
  现代思维为传统艺术传承创新提供了全新思路。据徐佩根介绍,在和创行团队的联手中,他尝试了商标、知识产权等不少“新玩意”。国家商标局已受理四海艺家19类别、20类别、35类别的申请,以及“徐佩根印”20类别申请,其中35类别已获得商标注册。国家知识产权局受理了原木堆画及其制作方法的专利发明申请,今年6月5日,徐佩根15件代表作品获省版权局著作权作品登记证书。
  在创行团队的帮助下,徐佩根在苏州大学举办 村石雕主题讲座。与北京邮票厂取得联系,授权推出邮票卡纪念珍藏册,这套“和谐中华——中华文化名家艺术成就专题系列邮票电话卡纪念珍藏册”中,徐佩根15件作品印上了邮票、明信片、电话卡。大学生志愿者还帮助徐佩根系统整理总结多年艺术成果,去年12月,徐佩根被评为吴中区非遗  村砚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今年8月,被苏州市政府授予“工艺美术大师”称号。
  “坚定了守护  村石雕技艺的决心”,据徐佩根介绍,四海艺家原木堆画已经初步形成以木“养”石造血机制,石雕技艺形成造血、保护传承“两条腿”走路。他每年集中精力创作三到四件石雕精品,再加上工作室保存约200件精品,全部用于保存展示。徐佩根还有资金收购市民手中的  村石雕作品,到现在已收购10余件石雕精品,他的“宏大计划”是展示  村石雕的历史演变过程。
  联手保护传承民间艺术,也为大学生提供“实战舞台”。据苏州大学创行团队志愿者介绍,“木石前盟”共有几十位学生投入到这一“舞台”,锻炼了市场策划、设计、沟通等全方位能力。
  今年4月,在上海举办的创行世界杯中国站华东区域赛上,由“木石前盟”志愿者组成的团队,经过现场演讲、展示等,在江浙沪38支大学生团队中脱颖而出,获得一等奖。

  木石盟
  诞生记

  石雕之困

  山 村石日渐稀缺,原材料 “用一块少一块”,传统
  山 村石雕工艺面临“无米下锅”的失传窘境。

  以木代石

  大学生创行团队帮忙测算成本:用黄杨木等木材代替石材,通过部件层层堆叠等艺术手法,能最大限度地体现石雕艺术“灵魂”,同时能保持成本低廉,并进行小规模批量生产。

  现代营销

  市场调研先行,推出符合市场需求的原木堆画,上市近一年就实现盈利,每个月能卖出300多件。原木堆画及其制作方法,已申请国家发明专利。

  造血养石

  初步形成以木“养”石造血机制,石雕技艺形成造血、保护传承“两条腿”走路。每年集中精力创作三到四件石雕精品,再加上工作室保存约200件精品,全部用于保存展示。徐佩根还有资金收购市民手中的山 村石雕作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