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6)常见皮肤病的病机和治疗(赵锡武)

 johnney908 2014-11-19
常见皮肤病的病机和治疗
   祖国医学治疗皮肤病方法极为丰富。近年来余通过调营卫、排毒邪的途径,治愈一些皮肤病。经验如下:皮肤病的病因多为外因通过内因而发病.虽然外因大多与风温燥热有关,但是内因之七情变异及人体营卫失常等为致病的主因。
   中医认为:人生赖以气血,气血既营新陈代谢之职,又司保卫身体之功。气血的功用即是营卫。营卫之体即是气血。气血通畅、营卫协调,身体就健康安和。若血脉流传壅塞不通,失于协调,就出现病态。表现在皮肤方面,遂为皮肤堵疾。中医主张“气主煦之、血主濡之’, 《注解伤寒论》谓;“身冷者,卫气不温也。肤硬者,营血不濡也”,可见气血、营卫与皮肤病关系密切.自古“营行脉中,卫行脉外”两语为众所周知,但是,受八字所束缚者为数颇多,为时已久。从今温习《内经>及〈伤寒论》得知:经脉之外。有充肤热肉之血气。故脉外也有营气,与卫气相僧行而出入。张隐庵说过“营气生于中焦水谷之精,流溢于脉中,布散于脉外”。又说“脉中之营气与卫气交通,于孙络之间……布散之营气与卫气宗气大会于分肉之外,是卫气之通于脉中,而营气之行于脉外者也’。可知脉外虽以卫气为主,但卫营和谐,偕行于孙络布散于皮肤。脉内虽以营气为主,但也存在卫气,即张隐庵说的卫随营行营卫虽各主走其道,而复汇合于皮肤肌腠,可见营气与卫气不能分离。
   阴阳互根,营气卫气相互依存, “气为血帅,血为气母”,故营卫分离者死。此即《灵枢·营卫生会篇,所指出的“人生有两死而无两生”之意。由于营血者五脏之精气,五脏不和则营气衰少,营气衰则不能外荣肌肤,营卫失谐,出现病态。《素问》写明, “营气不从,逆于肉理,乃生痈肿’。《灵枢·痈疽篇>也指出, “寒邪客于经脉之中则血泣,血泣则不通,不通则卫气归之,不得复返,故痈肿。寒气化为热,热胜则腐肉”。 《内经》说:“诸痛疮痒,皆属于心”“损其心者调其营卫”,清楚地说明内脏对于营卫、营卫对于肢体皮肤影响之大。
   每当身体营卫失调,经过药物使之转化协调,就能使正气由弱转化为强。临床治疗就应在调营卫的同时,排邪达表。《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指出“非为一病,百病皆然”,譬如浸淫疮: “从口流向四肢者,可治,从四肢流来入口者,不可治。’病在外者可治,入里者即死,就是提倡排逐病邪使之外达的意思。因此治皮肤病当散,当表,当由内向外排迅不留遗患。谚云, “除邪务尽”即是此意。 ..
  治则:根据上述认识及〈金匮要略〉中排脓散用枳实、芍药、桔梗、鸡子黄。排脓汤用甘草,桔梗、生姜、大枣,皆为行气活血调和营卫之剂。可以理解病在外者不使其邪内人病在里者必令其邪外出。余遂综合越婢汤、麻杏苡甘汤、葛根汤,防己地黄汤、宣痹汤,泻心汤,荆防败毒散,升降散、独活寄生…等汤化裁应用,以期使人体代谢旺盛,血脉相传,营卫协调,令邪无容留之处。以治疗皮肤诸疾以及某胶原性疾患。如牛皮癣、泛发性湿疹、神经性皮炎、荨麻疹、红斑性狼疮等多显疗效.
   治疗方法
   1.荨麻疹,脂溢性皮炎及老年搔痒症用方:防风9克 苍术12克 桑枝24克 浮萍12克 茵陈18克 薏仁30克 地肤子18克猪苓12克 银花30克 地丁9克 皂刺8克
   2.神经性皮炎、泛发性湿疹用方:桂枝9克 麻黄8克 葛根18克 生石膏18克 甘草9克 薏仁18克 杏仁9克 白芍9克 归尾12克 大黄3克 生姜。克 大枣7枚。泛发性湿疹加苍术15克 黄柏12克 腿肿加鸡鸣散。
   3.牛皮癣用方
   白蒺藜30克 苦参12克 皂刺12克 蝉蜕12克 生石膏18克麻黄6克 甘草。克 薏仁18克 杏仁9克 桂枝9克 白芍9克 葛根18克 归尾12克 大黄8克 生姜9克 大枣7枚 海桐皮18克 白藓皮18克
  加味黄土汤治疗先兆流产及功能性子宫出血
   《金匮要略》黄土汤为治远血之主剂。人体之热量产生于胃而附于血中,阳人于阴,气血温和,气煦血濡则阴平阳秘,其生乃固,气虚则阳不统血,则下为崩漏。气有余便是火。迫血妄行则上为吐,衄,失血过多则热亦随之外泄,故黄土汤中附子、白术、甘草,地黄,阿胶,黄芩六药气血同治,寒热均等,远血病在肠道,故重用黄土。早期流产功能性出血,古谓之崩,崩者言血出之多,如山之崩,如桶底脱,其势猛暴,病在冲任。冲任职司天癸,与肠道之司排便者不同,早期流产及功能性出血,病在冲任,故本方重用熟地、鹿角胶为主,以补冲任。仍重黄土者,以关乎带脉故也。古之生地黄即今之鲜地黄,今之生地黄,乃古之乾地黄.
   〈本经〉主治,首举伤中除血痹,痹即闭而不通之意。观百合地黄汤方后云:“下大便当如漆”可证,生地黄为行血之品无疑,制熟则质变,反通为塞。清·陈念祖谓“熟地质粘性腻如油合面,最能留邪,余邪不净者慎不可用。”余用黄土汤意在止崩,故利用熟地粘腻之短。将生地易为熟地量重至60克,清·唐宗海谓“血上逆者宜降,下泄者当升’。鹿角胶补督脉而性升,当用于下 血。阿胶滋补任脉,性潜,用于吐衄为优。
   处方:
   熟地黄60克 元肉30克 当归12克 黄芪18克 白术9克 附子9克 甘草9克 黄芩9克 鹿角胶30克 伏龙肝12克
   以上十味,以水十二杯,先煮伏龙肝,取八杯去渣,再煎前八味取二杯去渣人鹿角胶,再上火侯胶化尽,分两次服。
   1.院邻赵xx,女,婚后初孕,早期流产出血不止,索方求治,书加味黄土汤予之数剂而愈,后生一女,二孕又显流产先兆。又服前方数剂得保无恙,两女均甚健。
  2,程某,头胎流产,二胎患流产先兆,以加味黄土汤治之,恐其坠胎不肯付药,其爱人又来,余劝其自费外购:速服,服之遂安,后生一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