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技术角度来说,价格、时间、量能三位一体。量能是不可忽视的,量能是价格的驱动,量能没有变化,整体趋势也不会有变化,量变产生质变,量能代表了资金趋向性,也是最为重要的市场因素之一。量能理论分析有其专攻,对量能的缩放于价格关系进行研判,在关键的位置缩或放量可以形成转折标示。同单独的K线形态理论一样,是重要的辅助判市方法。 百年一人老师对成交量有过专门讲座。大概内容如下,详细内容可以自己到鼎砥论坛下载。 成交量在技术分析中的地位 1.技术分析三大传统要素:价格、时间、成交量;百年自己提出:价格、时间、能量、人。 2.成交量不是涨跌成因,时间到达,迫使成交量放大——江恩。也就是说研究市场的根本规律来说,可以放弃成交量。对于外汇、期货市场来说,成交量的作用效果不如在股市好。 3.成交量功能:确认和发现涨跌的重要线索。 量比是衡量相对成交量的指标。它是指股市开市后平均每分钟的成交量与过去5个交易日平均每分钟成交量之比。也就是说在盘中量比是一直在变的。 换手率则是衡量绝对成交量的指标。它是股票成交与发行总股数的比例(在我国是与流通盘的比例)。对于基金重仓的权重股换手率通常较小,而题材类个股的换手则很活跃。 所谓成交,有买必有卖,我们分析的原则是看股价的表现,即价格上涨时我们侧重分析买盘,价格下跌时侧重分析卖盘。分析的角度主要从博弈的思维进行,其最重要的逻辑是资金是逐利的。分析的要点是看价格(位置)和量能(缩放)的配合情况。 在一段趋势中放量与缩量都不如匀量好,量能的变化说明结构的变化,当然没有一直匀量运行到尽头的时候。 放量即成交量放大,而成交是买卖双方构成,成交量越大,即分歧越大,从价格的表现看结果,若上涨则多头战胜空头,反之则相反。由于 A股市场对倒现象比较普遍,所以放量会有一定的水分,不够真实。 缩量即买卖盘的减少,这是人为控制不了的,主力可以控制放量,但控制不了缩量,他至多只能不卖,但没法控制缩量到什么程度,所以缩量能真实的体现市场的意愿。 缩量见底:缩量过程代表空方力量减弱,而抄底盘无意抄底,形成自然的多空平衡。所谓多头不死空头不止,这句话体现在成交量上就是成交的萎缩,缩量底是市场底。 放量底:非自然现象,一般是由政策消息等引发,如08年的4·24和9·18。 缩量反弹:以较小量能进行的快速上涨,无压力的上涨并不能说明市场资金的承接力度,在阻力位置易受阻。 放量上涨:在见底之后,得到资金的认可,进行建仓,不断推高。 二次放量:即波浪理论中的三浪主升,原因是股价上涨使得卖出而踏空的资金再次进场买入,不断推高股价,即是因也是果。 缩量上行:说明追涨意愿不强,再无外围资金入场,后继无力。 缩量调整:在一段上涨趋势形成之后,由于套牢盘和获利盘的影响,形成了抛压,价格产生了调整,调整时缩量到极致即代表卖盘萎缩,股价由于惯性较大可能继续上行。 价在量上指价格在天量收盘价之上,从博弈的角度来看,资金是逐利的,此部分资金处于获利状态,我们采取的是跟随获利规模资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