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某,男,62岁,常德澧县人,2013年12月11日首诊。 主诉:反复咳嗽咳痰20余年,胸痛1月。 病史简介:患者有40十余年的吸烟史,每天吸烟约1包。20余年前出现咳嗽、咳痰,可灰色粘稠痰,多因外感触发加重,均在当地医院治疗可缓解,1月来患者出现胸痛,左侧疼痛,牵引到肩背庝,以致晚夜间不能入睡,就诊于澧县人民医院行胸部CT提示:左上肺肿块性质,考虑肺癌可能性大。转诊于湘雅二医院,行纤维支气管镜,确诊为肺鳞癌,由于肿块较大,侵犯胸膜及周围大血管,失去手术机会,经人介绍转入我可住院,患者自己不知病情。 首诊症见:左侧胸部作痛,疼痛难以入睡,咳嗽、咳痰,咳白色粘稠痰,痰中未见血,口干,不思饮食,神疲乏力,小便正常,大便干,2-3天一次。舌淡红,苔薄白,脉沉细,近期消瘦10斤。 此为气阴两虚证,方拟炙甘草汤加减: 炙甘草15g,生地黄50g,党参30g,阿胶10g, 火麻仁20g,郁李仁10g,大枣20g,麦冬15g, 桂枝10g, 莪术10g。 7剂 予以右旋酮洛芬片口服止痛。 12月18日二诊:服用止痛药后疼痛明显减轻,夜间能入睡,疼痛能忍受,饮食较前有所改善,大便好转舌脉大致同前;继以前方加薏苡仁30g,同时告知早餐可以予以薏苡仁煮粥服用。 如此患者住院40余天,期间仅有一次患者家属在外面听说有一处方治疗肺癌有效,要我开5剂试试,处方多为清热解毒药物,如蛇舌草、半枝莲、浙贝母、夏枯草之类的,家属要求,予以开5剂,患者诉药甚苦,饮食减少,要求我给他开药,继续予以二诊处方,最后出院带了35剂药出院。在住院1个月后复查了胸部CT,与外院的对比肿瘤大小变化不大,中间有坏死。前天打电话咨询患者,患者诉一切还好,准备过年后再来住院。 寒菊堂主人按:炙甘草汤为仲景名方,本来用于“心动悸,脉结代”,为气阴双补的方剂,我在临床观察,很多肿瘤病人特别是经过了放化疗之后的患者,舌像多舌红少苔的阴虚火旺,且多合并有便秘;当然也有气阴两虚而兼有阳明实热的,舌红,舌前面少苔而根部黄厚燥苔,这个时候我常用炙甘草汤合小剂量承气汤。 如今很多中医一见肿瘤则用一大堆清热解毒或者现代药理研究有抗癌作用的药物,抛开中医精髓辨证论治,而辨病治疗,尽管有时候能收到近期疗效,但从远期疗效来看,显然是不足的,至少应该在辨证的基础上适当加减参考辨病的方药。中医强调“治病必求于本”,如果一个肿瘤病人全身消瘦,饮食极差,胃气将绝,这时候我们再去清热解毒,再去软坚化结显然没有什么意义了。 方中加用莪术,一来有软坚散结作用,而来可以行气,改善食欲;用薏苡仁是学习了国医大师何任教授的经验,薏苡仁药理研究可以抗癌,而来薏苡仁能养胃化湿,可以防炙甘草汤之滋腻。 |
|
来自: johnney908 > 《读医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