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先八十岁纳妾,小妾才十八岁。此事传到好友苏轼耳朵,苏轼忍不住写了一首诗调侃:“十八新娘八十郎,苍苍白发对红妆。鸳鸯被里成双夜,一树梨花压海棠。”
苏轼说“一树梨花”,指的是梨花的颜色“白”,说张先年纪大了,已经是白发苍苍的八十岁老头。而海棠却是红艳艳、粉嘟嘟,这是那十八岁的红颜少妇。苏轼说梨花对海棠,用了一个“压”字,环境则是“鸳鸯被里”,时间是“夜”,时间、地点、人物、故事情节在一句诗里俱全,情色味的画面全出来了。
不知道张先看了诗后怎么想。但梨花和海棠的婚姻结果是美好的,这梨花活了八十八岁,与海棠婚姻八年,在这八年内海棠生了两男两女。张先死的时候,海棠小妾哭的死去活来,没几年就郁郁而终。
在苏轼的诗传开之后,因为这句子之妙,情色味浓,又藏的很好,这“一树梨花压海棠”就常拿来指代了老夫少妻或是“老牛啃嫩草”。
清代刘廷玑写过一本《在园杂志》,有一段提到,他有年春天到淮北巡视部属,“过宿迁民家”,见到“茅舍土阶,花木参差,径颇幽僻”,非常欣喜,特别是发现了小园里,梨花正好开的最盛,微风徐徐,落英缤纷如雪,正好梨花下有海棠一株,红艳花开正当时,一看到此情此景,刘廷玑“不禁为之失笑”,想起一首绝句:“二八佳人七九郎,萧萧白发伴红妆。扶鸠笑入鸳帏里,一树梨花压海棠。”与苏轼的那首诗完全一个意思。或许这户人家种树就是照着古诗词来安排的,种一高大的梨树,养一娇小的海棠,等待春天,一红一白。若主人家又正好老夫少妻,看此风景,该是多妙呢。
不过,要分清一点,无论苏轼还是刘廷玑,所说的海棠指的是西府或垂丝海棠,而不是贴梗海棠。明代《群芳谱》载:“海棠有四品,皆木本,西府海棠、垂丝海棠、木瓜海棠和贴梗海棠。”以现代的植物学上的分类来分,贴梗海棠和木瓜海棠都是木瓜属植物,而西府海棠、垂丝海棠都属于苹果属,并可以直接称为海棠或者海棠花。所以,这一树梨花压的海棠可不是贴梗海棠。
但不是说贴梗海棠在中国就没有栽培历史,在《尔雅》中提到的“楙”,据说就是指贴梗海棠。而且中药材里的木瓜就是木瓜海棠或贴梗海棠的果实,不能跟现代女子为悦己者吃来丰胸的木瓜搞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