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杏仁

 johnney908 2014-11-20
杏仁 
 又名杏实  (英)Bitter Apricot Seed
【在中药中的处方名】杏仁、苦杏仁、光杏仁、杏核仁、炒杏仁、尖杏仁、杏仁霜
【来源】为蔷薇科植物杏Prunus armeniaca L.的种子。
【植物形态】落叶乔木,高达6m。叶互生,广卵形或卵圆形,长5~10cm,宽3.5~6cm,先端短尖或渐尖,基部圆形,边缘具细锯齿或不明显的重锯齿;叶柄多带红色,有2腺体。花单生,先叶开放,几无花梗;萼片5,花扣反折;花瓣5,白色或粉红色;雄蕊多数;心皮1,有短柔毛。核果近圆形,直径约3cm,橙黄色;核坚硬,扁心形,沿腹缝有沟。花期3~4月,果期5~6月。多栽培于低山地或
丘陵山地。主产内蒙古、吉林、辽宁、河北、山西、陕西。
【采制】夏季采收成熟果实,除去果肉及核壳,取种子晒干。
【形状】种子扁心形,长1~1.9cm,宽0.8~1.5cm,厚0.5~0.8cm。表面黄棕色至深棕色,一端尖,另端钝圆,肥厚,左右不对称。尖端一侧有短线形种脐,圆端合点处向上具多数深棕色的脉纹。种皮薄,子叶2,富油性。味苦。
【化学成分】 含
苦杏仁甙(amygdalin)、脂肪油、苦杏仁酶(emulsin)、苦杏仁甙酶(amygdalase)、樱叶酶(prunase)、雌酮、α-雌二醇、链甾醇等。 
【功能主治】降气止咳平喘,润肠通便。用于咳嗽气喘、胸满痰多、血虚津枯、肠燥便秘。
【性味】性温 味苦、有小毒。
【归经】入肝、心、胃。

【功效】止渴生津,清热去毒。

【禁忌】孕妇忌食。

【附注】同属植物山杏P.armeniaca L.var. ansu Maxim 、西伯利亚杏P. sibirica L.、东北杏P. mandshurica (Maxim.) Koehne的种子亦作苦杏仁入药。
杏仁富含
蛋白质脂肪糖类胡萝卜素B族维生素维生素C维生素P以及钙、磷、铁等营养成分。其中胡萝卜素的含量在果品中仅次于芒果,人们将杏仁称为抗癌之果。杏仁含有丰富的脂肪油,有降低胆固醇的作用,因此,杏仁对防治心血管系统疾病有良好的作用;中医中药理论认为,杏仁具有生津止渴、润肺定喘的功效,常用于肺燥喘咳等患者的保健与治疗。美国研究人员的一项最新研究成果显示,胆固醇水平正常或稍高的人,可以用杏仁取代其膳食中的低营养密度食品,达到降低血液胆固醇并保持心脏健康的目的。研究者认为,杏仁中所富含的多种营养素,比如维生素E,单不饱和脂肪和膳食纤维共同作用能够有效降低心脏病的发病危险。样本中85位中老年志愿者(平均年龄56岁)的总胆固醇水平降低了7.6%,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下降了9%。也未造成体重的增加。
【苦杏仁的炮制】苦杏仁为
临床常用止咳平喘药,传统认为有小毒,炮制后才可入药。炮制苦杏仁古今多采用炒、煮等法。
1、不益用凉水浸泡
现代研究证实,苦杏仁的止咳作用是其所含苦杏仁甙的分解产物
氢氰酸产生的。用凉说浸泡,使苦杏仁甙大量损失,有的损失高达90%以上,苦杏仁甙,含量由生品的2.231%降低到0.221%,使本药品药理作用下降。
2、宜蒸发炮制
苦杏仁含苦杏仁甙,同时含有分解苦杏仁甙的酶,如不及时破坏这种酶,长期保存时,苦杏仁甙会分解,使药理作用降低。为了苦杏仁甙不受破坏,多采用煮、炒、蒸的方法炮制苦杏仁。煮时,苦杏仁与水直接接触,苦杏仁甙的损失较大,且损失量随水煮时间的延长而增大;炒是干加热,受热多不均匀,火候不易控制,酶基本上没被破坏。有人苦杏仁作了蒸、炒、烘三种实验研究,结果是蒸一小时,酶的破坏较完全;炒酶基本上没有破坏;80oC烘干,不能破坏其酶。由此看来,蒸法是炮制苦杏仁的最佳方法。
3、苦杏仁不要去皮尖
炮制苦杏仁,古今皆要求去皮尖,不仅费工费时,切使有效成分的含量降低,因此建议炮制苦杏仁时不要去皮尖。
综上所述,用蒸、煮、炒、烘等方法炮制苦杏仁,其目的皆是为了破坏分解酶,保存苦杏仁甙,提高苦杏仁疗效。但炒、烘均不能破坏酶的目的,煮会导致有效成分的大量流失,去其皮尖费工费时,因此苦杏仁蒸后晒干的炮制方法是最佳的。
【杏仁的生长】Almond Growing
世界上鲜有适合甜杏仁生长的合适环境。最适合杏树生长的是
地中海式气候--夏天干燥、炎热,冬天则雨水充沛、气温寒凉却也不致于结冰或霜冻。在偌大的美国版图上,唯有加州中部的"中谷"地区才有杏仁生长所需的理想气候环境。在全球范围内也只有寥寥的几个区域种植出来的杏树才会结出繁花硕果。
虽然加州杏仁的收获季节是在早秋,但种植杏仁却是一项全年的工作。加州杏仁的生长从秋季开始。秋天,杏树发芽,并从芽边开出花苞,至十二月中,授粉颗粒成熟。这时,小嫩芽依然含苞枝头,到来年一月份方开始迅速绽放。
【杏仁溯源】历史学家普遍认为杏仁和枣子是最早的种植食物之一。不论是在私人还是在公开场合中,古罗马人都将蜜糖杏仁作为礼物馈赠显贵人物。古埃及第十八王朝国王图坦卡蒙公元前1352年逝世时嘱人将几把杏仁带到他的坟墓里,以"陪伴他的天国之旅"。十八世纪中叶,
天主教方济会教士们栽种了杏树,作为吉祥树护佑他们沿着加州海岸的El Camino Real所进行的传教活动。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在1993年和1997年两次总统就职仪式上均选用了桂皮香味的杏仁作为嘉宾小吃。
【杏仁习俗】婚庆场合上的罗马人向新人抛撒杏仁以表达多子多福的祝愿。
美国人习惯在婚礼上派发用绸缎裹着的蜜糖杏仁,这一传统可追溯到欧洲早期。这些杏仁"糖果"象征着子孙、幸福、浪漫、健康和财富。
古代
波斯人阿拉伯人用杏仁肉和水制成"杏奶",作为提神饮品,或是作为其他食物的调味原料。
基督教的传统里,奇数数量三颗、五颗或七颗杏仁是教徒受洗、完婚和受封圣职时象征运气和幸福的吉祥物。
在犹太文化里,一把剥壳杏仁和葡萄干是好运的象征。
有这样的说法:喝酒之前吃点杏仁,不容易醉倒,更不会一醉不醒。
圣诞夜阖家欢聚的瑞典人习惯吃桂香布丁,布丁里藏着的杏仁象征着来年的健康吉祥、幸福如意。
法国女作家科莱特在作品中写道:"别吃太多杏仁,它们有丰胸之功效。"
【杏仁传说】
希腊神话里有这么一则故事:美丽的公主菲莉斯在结婚之日遭到心上人戴摩方的遗弃。菲莉斯在神坛上年复一年地苦等戴摩方回心转意,但终于心碎神竭而死。大悲大悯的上帝让菲莉斯化作了一棵杏树,使杏树成为了希望的象征。迷途知返、忏悔不已的戴摩方见到的菲莉斯只是一棵花叶全无的树木,但还是深情地拥抱了杏树。说来也奇,杏树突然就花繁叶茂了,似乎在象征着连死神也无法阻隔的爱情。葡萄牙也流传着相似的传说。

【说明】生杏多食易伤筋骨,动宿痰,生痰热;小儿多食易生膈热疮痈。杏仁为常用中药,有止咳定喘、润肠通便的功效。杏仁分苦、甜两种,甜杏仁比苦杏仁大而扁,偏于滋养,多用于虚咳或老人咳嗽;苦杏仁治实症咳嗽。民间用杏仁、绿豆、粳米磨成浆,加白糖煮熟饮用,为夏天解暑、清热润肺的清凉饮料,名曰“杏仁茶”。

杏食疗方精选

  杏树叶:杏树叶60克,水煎服,治痢疾。

  杏仁:1、杏仁放瓦上焙焦研末,香油调搽患处,治黄水疮。

  2、杏仁研末,用香油调搽,治热疖。

  3、杏仁10克,生姜三片,白萝卜60克,水煎服,治伤风咳嗽。

  4、杏仁12克,水煎服,治咳嗽气喘。

  5、甜杏仁炒熟,每日早晚嚼食七至十粒,或加白砂糖共捣烂,开水冲服,一日两次,治肺病虚弱,老年咳嗽,干咳无痰。

【养颜延寿苦杏仁】

杏不仅是延年益寿之佳品,杏的果、仁、叶和树皮、树根均可药用。杏仁,分苦、甜两种,临床应用多以苦杏仁为多。

  相传,明代翰林学士辛士逊夜宿青城山道院,梦见黄姑传授秘方:每天早上食杏仁7枚,可延年益寿,耳聪目明。此后,辛士逊坚持食杏仁,果然至老肢体轻健,心力不倦。据研究,杏仁营养很丰富,每500克杏仁含蛋白质120克,脂肪240克,钙649毫克,磷929毫克,铁17.9毫克,并含有多种维生素。正因为如此,习惯吃杏干和杏仁的喜马拉雅山居民,平均寿命在90-100岁之间。

  苦杏仁味苦、性温,入肺、大肠经。其药用功能“有发散风寒之能,复有下气除喘之力,缘辛则散邪,苦则下气,润则通秘,温则行疾”;大药学家李时珍说:“杏仁能散能降,故可解郁散风,降气润燥。”《红楼梦》中贾母深谙养生之道。第五十四回这样描述,“荣国府元宵开夜宴”,众人在大观园玩乐至深夜。贾母说:“夜长,不觉有些饿了。”凤姐儿忙回答说:“有预备的鸭子肉粥。”贾母道:“我吃些清淡的罢。”凤姐儿忙道:“也有枣儿熬的粳米粥,预备太太们吃斋的。”贾母笑道:“不是油腻腻的就是甜的。”凤姐儿又忙道:“有杏仁茶。”贾母道:“倒是这个还罢了。”贾母深知夜食油腻和过甜食物,都会伤害内脏,影响消化,最后选中了喝清淡去油腻的杏仁茶。

  杏仁还是美容佳品。《本草纲目》载:“服杏仁,富油脂,故润泽皮毛。”《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有桦皮散一方。可治面上风刺及妇女粉刺。杨贵妃所用驻颜秘方,亦是用杏仁为主药,配滑石、轻粉,经调制,敷之,令面红润悦泽,每敷后色如红玉。

苦杏仁(《本经》)
苦杏仁为蔷薇科植物山杏、西伯利亚杏、东北杏或杏的干燥成熟种子。多系栽培。主产于东北、内蒙古、华北、西北、新疆及长江、黄河流域各省。原植物适应性强,耐旱、耐贫瘠、抗盐碱、抗寒,生于山坡或平地。味苦,性微温,有小毒。归肺,大肠经。功效降气止咳平喘、润肺通便。临床用名有生苦杏仁、 苦杏仁、炒苦杏仁、苦杏仁霜。
【本草汇言】
《神农本草经》:味甘,温。主治咳逆上气,雷鸣,喉痹,下气,产乳,金创,寒心,贲豚。
《名医别录》:味苦,冷利,有毒。主治惊痫,心下烦热,风气去来,时行头痛,解肌,消心下急,杀狗毒。
《本草拾遗》:本功外,杀虫,烧令烟末尽,细研和脂,物裹内匿齿孔中。亦主产门中虫疮痒不可忍者,去人及诸畜疮中风,取人去皮,熬令赤和桂末研如泥,绵裹如指大含之,利喉咽,去喉痹痰唾咳嗽,喉中热结生疮。
《开宝本草》:味甘、苦,温,冷利,有毒。惊痫,心下烦热,风气去来,时行头痛,解肌,消心下急,杀狗毒。
《本草衍义》:汤去皮,研一升,以水一升半,翻复绞取稠汁,入生蜜四两、甘草一茎约一钱,银石器中,慢火熬成稀膏,瓷器盛。食后、夜卧,入少酥,沸汤点一勺匕,服,治肺燥喘热,大肠秘,润泽五脏。如无上证,更入盐点尤佳。
《药类法象》:除肺中燥,治气燥在胸膈间。
《药性赋》:味苦、甘,性温,有毒。可升可降,阴中阳也。其用有二,利胸中气逆而喘促,润大肠气闭而难便。
《汤液本草》:《象》云:除肺燥,治风燥在胸膈间。麸炒,去皮尖用。
《心》云:散结润燥,散肺之风及热,是以风热嗽者用之。
《本草》云:咳逆上气,雷鸣喉痹,下气,产乳金疮,寒心贲豚。惊痫,心下烦热,风气往来,时行头痛。解肌,消心下急,杀狗毒。破气,入手太阴。王朝奉治伤寒气上喘冲逆者,麻黄汤内加杏仁、陈皮,若气不喘冲逆者,减杏仁、陈皮,知其能泻肺也。
《东垣》云:杏仁下喘,用治气也,桃仁疗狂,用治血也。桃、杏仁具治大便秘,当以气血分之。昼则难便,行阳气也;夜则难便,行阴血也。大肠虽属庚,为白肠,以昼夜言之,气血不可不分也。年虚人大便燥秘,不可过泄者,脉浮在气,杏仁、陈皮;脉沉在血,桃仁、陈皮。所以具用陈皮者,以其手阳明病,与手太阴俱为表里也。贲门上主往来,魄门下主收闭。故王氏言肺与大肠为通道也。
《本草衍义补遗》:属土而有水与火。能坠,亦须细研用之。其性热,因寒者可用。其实不可多食,能伤筋骨。
《本草发挥》:洁古云:除肺中燥,治风燥在于胸膈。《主治秘诀》云:性温味甘、苦,气薄味厚,浊而沉降,阴也。其用有三:润肺气,消宿食,下降气。
《本草纲目》:杏仁能散能降,故解肌散风,降气润燥,消积治伤损药中用之。治疮杀虫,用其毒也。《医余》云:凡索面、豆粉,近杏仁则烂。顷一兵官食粉成积,医师以积气丸、杏仁相半,研为丸,熟水下,数服愈。
杀虫,治诸疮疥,消肿,去头面诸风气疮。
《本草经疏》:杏核仁禀春温之气,而兼火土之化以生。《别录》加苦,有毒。其言冷利者,以其性润利下行之故,非真冷也。气薄味厚,阴中微阳,降也。入手太阴经。太阴为清肃之脏,邪客之则咳逆上气。火炎乘金,则为喉痹。杏仁润利而下行,苦温而散滞,则咳逆上气、喉痹俱除矣。其主心下烦热者,邪热客于心肺之分也。风气去来,时行头痛者,肺主皮毛,风邪自外而入也。温能解肌,苦能泄热,故仲景麻黄汤中用之,亦取其有发散之功也。主产乳、金疮者,亦指为风寒所乘者言之。消心下急者,以其润利而下气也。心寒贲豚者,心虚而肾邪凌之也。惊痫者,痰热盛也。雷鸣者,大肠不和也。总之取下气消痰,温散甘和,苦泄润利之功也。
简误:杏仁性温,散肺经风寒滞气殊效,第阴虚咳嗽,肺家有虚热、热痰者忌之。风寒外邪,非壅逆肺分,喘急息促者,不得用。产乳、金疮无风寒击袭者,不得用。惊痫,喉痹,亦非必须之药。用者详之。双仁者能杀人。《本经》言有毒,盖指此耳。
《本草蒙筌》:味甘、苦,气温。可升可降,阴中阳也。有小毒。所恶药有三般,黄芪黄芩干葛。专入太阴肺经,乃为利下之剂。除胸中气逆喘促,止咳嗽坠痰;润大肠气闭便难便难,逐贲豚散结。研纳女人阴户,又治发痒虫疽。
谟按:东垣云:杏仁下喘,用治气也。桃仁疗狂,用治血也。俱治大便闭燥,但有气血之分。昼则便难,得阳气也;夜则便难,行阴血也。年高人便闭,不可泄者。脉浮在气,宜杏仁陈皮治之;脉沉在血,宜桃仁陈皮治之。所以俱用陈皮者,以其手阳明病与手太阴相为表里,故用之以为使也。
《本草乘雅》:枝叶华实皆赤,肉理络脉如营,气味苦温,诚心之果,具心之体与用者。仁则包蕴全体,窦发端倪,枢机颇锐,偏心之用与气者。咳逆上气,雷鸣喉痹,寒心奔豚,此一唯从升,不能从出,正迥则不转矣。杏仁窦发横遍之机,使竖穷者,随玉衡以为旋转,正神转不迥,乃得其机矣。咳逆上气,息若雷鸣,以及喉痹,谓心之火用不及亦可;谓客淫外束亦可,谓客淫外束,致心之火用不及亦可;谓心之火用不及,致客淫外束亦可;寒心奔豚,谓心之火体不及亦可;谓心之火用不及亦可;盖火爰物以显用,即用以显体故也。奔豚者肾之积,上逆奔心,缘火位之下,水气承之,火不及,则承乃亢,亢则害矣。与妄汗致承者不同类,妄汗则出有余,此则升太过。下气者,转竖穷为横遍,下非降也,降则涉金,非火令矣。产乳固属甲拆,而解孚全仗横遍,横遍始甲拆耳。金刃成疮,此肉理断绝,络脉不营,杏以脉胜,仍续其绝,络其营,心主脉,心主包络故尔。
欲尽物性,先察物情。如桃为肺果,肺主毛,桃有毛,专精于毛矣。杏为心果,心主脉,杏有脉,专精于脉矣。顾精之所专,即情之所钟,情之所钟,即性之所生。人苦不知性耳,能尽一物之性;即能达万物之情,欲尽一物之性者,亦若物性之精有所专,靡不见性矣。
《药性解》:杏仁,味甘苦,性温有小毒,入肺、大肠二经。主胸中气逆而喘嗽,大肠气秘而难便,及喉痹喑哑,痰结烦闷,金疮破伤,风热诸疮,中风诸证,蛇伤犬咬,阴户痛痒,并堪捣傅。恶黄芩、黄芪、葛根,双仁者能杀人。杏子不可多食,能损筋骨眼目。
按:杏仁入肺者,经所谓肺苦气上逆,急食苦以泻之是也。大肠则供肺为传送者也,宜并入之。考《左慈秘诀》称杏仁为草金丹,久服成仙。方书又云服杏仁者,往往至二三年或泻或脐中出物,皆不可治。两说相背。然杏仁主散,痰从腠理中发散而去,且有小毒。则方书之说,最为近量。《秘诀》所言,意者功在法制,亦未可知,然终属虚渺,勿宜尽信。
《药鉴》:气温,味甘苦,气薄味厚,可升可降,阴中之阳也。有小毒。入手太阴之剂也。解肌毒,散结滞。入麻黄,利胸中气逆而喘促。同乌梅,润大肠气闭而便难。单仁开腠理甚捷,双仁治狗咬极验。予尝用杏仁三钱,马兜铃三钱,蝉退二钱,白矾五钱,白砒五分,乳细,红枣肉为丸,如梧桐子大,食后冷水送下,男七女六,治哮神效。大都中病即已,不可多服,过则令人伤筋骨。泄痢忌用。戒粟米,畏犬肉。
《景岳全书》:味苦辛微甘,味厚于气,降中有升。有毒。入肺胃大肠经。其味辛,故能入肺润肺,散风寒,止头痛,退寒热咳嗽,上气喘急,发表解邪,疗温病脚气。其味苦,降性最疾,观其澄水极速可知,故能定气逆上冲,消胸腹急满胀痛,解喉痹,消痰下气,除惊痫烦热,通大肠气闭干结,亦杀狗毒。佐半夏、生姜,散风邪咳嗽;佐麻黄发汗,逐伤寒表邪;同门冬、乳酥煎膏,润肺治咳嗽极妙;同轻粉研匀油调,敷广疮肿毒最佳。尤杀诸虫牙虫,及头面黑斑查疱。元气虚陷者勿用,恐其沉降太泄。
《本草备要》:泻肺解肌,润燥下气。
辛苦甘温而利。泻肺解肌,能发汗。除风散寒,降气行痰,润燥消积。索面豆粉,近之则烂。通大肠气秘,治时行头痛,上焦风燥,咳逆上气,杏仁炒研,蜜和为丸含咽。烦热喘促。有小毒,能杀虫治疮,制狗毒可毒狗,消狗肉积。锡毒。肺虚而咳者禁用。东垣曰:杏仁下喘治气,桃会疗狂治血,俱治大便秘,当分气血:昼便难属阳气,夜便难属阴血。妇人便秘,不可过泄。脉浮属气,用杏仁、陈皮;脉沉属血,用桃仁、陈皮。肺与大肠相表里,贲门上主往来;魄门下,主收闭,为气之通道,故并用陈皮佐之。贲门,胃之上口。魄门,即肛门。杏仁、紫菀,并能解肺郁、利小便。双仁者杀人。恶黄芪、黄芩、葛根。
《本经逢原》:杏仁入手太阴经,辛能横行而散,苦能直行而降,遂为散邪降气,定喘泄滞,散结润燥,除肺中风热咳嗽,总不出《本经》主治也。《千金》以童便浸七日研如泥,治咳嗽寒热,仲景麻黄汤用杏仁者,为其利气泻肺解肌也。至于陷胸、麻仁等丸,皆熬黑研腻如油,则知此物之性,愈熬黑愈润下矣。入肺寒喘逆发散药,连皮用之。又能治疮杀虫,用其毒也。《本经》治金疮寒心者,伤处风藉内入胞络,而心下恶寒,用以涂封疮口,拔散风热之邪也。言治奔豚者,辛能散结,润能下气也。元素言润大肠气秘,之才言解锡毒,《别录》言杀狗毒,炒香消狗肉及索粉积,故六神曲用之。扁鹊云:杏仁不宜久服,令人面目须发落,耗气之验也。今人以之混治阴虚喘嗽,转耗胸中大气,为患不浅!亡血家尤为切禁,以其味辛性温,大能破血也。双仁者捣烂,以车脂调涂,针断入肉,及箭镝在咽膈诸隐处,敷之即也。巴旦杏仁,则甘平无毒,能止咳下气,消心腹逆闷。杏实味酸,伤人筋骨,生者尤甚。
《本草崇原》:气味甘苦,其实苦重于甘,其性带温,其质冷利。冷利者,滋润之意,主治咳逆上气者,利肺气也。肺气利而咳逆上气自平矣。雷鸣者,鸦在大肠。喉痹者,肺窍不利。下气者,谓杏仁质润下行,主能下气。气下则雷鸣,喉痹皆愈矣。产乳者,产妇之乳汁也。生产无乳,杏仁能通之。金疮者,金刃伤而成疮也。金伤成疮,杏仁能敛之。寒心奔豚者,肾脏水气凌心而寒,如豚上奔。杏仁治肺,肺者金也,金为水之母,母能训子逆。又,肺气下行,而水逆自散矣。
《本草求真》:[批]散肺气分风寒,下气除喘。
杏仁专入肺。既有发散风寒之能,复有下气除喘之力。缘辛则散邪,苦则下气,润则通秘,温则宣滞行痰。杏仁气味俱备,故凡肺经感受风寒,而见喘嗽咳逆,胸满便秘,烦热头痛,与夫蛊毒疮疡、狗毒、面毒、锡毒、金疮,无不可以调治。按《医余》云:索面、豆粉,近杏仁则烂,是杏仁能消其积也。狗咬伤疮,寇氏方用烂嚼杏仁以涂,即愈,是杏仁能解狗毒也。诸疮肿痛,用杏仁去皮,研摅取膏,入轻粉、麻油调搽神效,是杏仁能治疮疡毒也。目中翳遮,但瞳子不破,《圣济录》用杏仁三升去皮,面裹作三包,糠火煨熟,去面研烂,压去油,每用一钱,入铜绿一钱,研匀点之,是杏仁能治目翳也。东垣论杏仁与紫菀,均属宣肺除郁开溺,而一主于肺经之血,紫菀。一主于肺经之气,杏仁。杏仁与桃仁俱治便秘,而一治其脉浮,气喘便秘,于昼而见;杏仁。一治其脉沉,狂发便秘,于夜而见。桃仁。冯楚瞻论杏仁、瓜蒌,均属除痰,而一从腠理中发散以祛,故表虚者最忌;杏仁。一从肠胃中清利以除,故里虚者切忌。栝蒌。诸药貌虽相同,而究实有分辨,不可不细审而详察也。但用杏仁以治便秘,须用陈皮以佐,则气始通。杲曰:脉浮者属气,用杏仁、陈皮;脉沉者属血,用桃仁、陈皮。肺与大肠为表里,贲门在胃口之上,上主往来;魄门既肛门,主收纳,为气之通道,故并用陈皮佐之。至书所言,久服令人须眉发落,亦是耗气之故。今人以此混治阴虚喘嗽,及于亡血家妄投,其亦未明耗气损血之义也乎。
《得配本草》:恶黄芩、黄芪、葛根。
甘、苦,温。入手太阴经气分。泻肺降气,行痰散结,润燥解肌,消食积,通大便。解锡毒,杀狗毒。逐奔豚,杀虫蛔。
得陈皮,治便闭。配天冬,润心肺;佐柿饼,治咯血;合紫菀,利小便。开水中之气以解结。

发散,连皮尖研用。双仁者有毒,不可用。
肺虚而咳,虚火炎肺,二者禁用。
怪症:舌尖穿断,血出不止,先以米醋刷断处,其血立止,仍用蒲黄、杏仁,再加月石少许为末,蜜调含化。
《本草经解》:杏仁气温,秉天春和之木气,入足厥阴肝经;味甘得地中正之土味,入足太阴脾经;杏果本苦,且属核仁,而有小毒,则秉火性,入手少阴心经。气味俱升,阳也。
肺为金脏,气上逆乘肺,则咳逆,肺苦气逆,急食苦以泄之,杏仁苦而下泄,所以止咳也。
火结于喉,闭而不通,则为喉痹;雷鸣者火结痰壅,声如吼也,杏仁温能散结,苦能下泄,甘可缓急,所以主之也。
杏仁味苦制肺,制则生化,则肺下行,所以下气。肝藏血,血温则流行,故主产乳。血既流行,疮口亦合,故又主金疮也。心阳虚,则寒水之邪,自下如豚上奔冲犯心血矣,故为寒水奔豚,其主之者,杏仁火土之气,味苦能益心阳而伐水邪也。
杏本有小毒,若双仁则失其常,所以能杀人也。
《神农本草经读》:杏仁气味甘苦,其实苦重于甘,其性带湿,其质冷利,冷利者,滋润之意也,“下气”二字,足以尽其功用。
肺实而胀,则为咳逆上气;雷鸣喉痹者,火结于喉为痹痛,痰声之响,如雷鸣也,杏仁下气,所以主之。
气有余便是火,气下即火下,故乳汁可通,疮口可合也。
心阳虚,则寒水之邪,自下上奔犯于心位,杏仁有下气之功,伐寒水于下,即所以保心阳于上也。
凡此皆治有余之证,若劳伤咳嗽之人,服之必死,时医谓产于叭哒者,味纯甘可用,而不知纯甘非杏仁之正味,既无苦降之功,徒存其湿以生痰,甘以壅气,阴受其害,至死不悟,惜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