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互联网是中国的第五个边缘革命

 3gzylon 2014-11-20

换个角度看世界,可能会产生完全不同的认知,也会有不同的行为——比如说,北极可能会成为中心。


(图片来源于网络)

  互联网是中国的第5个边缘革命

  400多年前的时候中国人没有地图,所以我们的第一张地图是一个外国人利玛窦在1602年画的。为什么要从地图讲起?因为地图影响我们的世界观。这张纸上展示的地图是我们头脑当中的世界观,它造成了中国人对地球的认识,中国人以前是讲“天下”的,这张地图在中国人面前展现了一个前所未见的世界。之后,我们看到的地图是横板的,但是在13年,中科院有一个研究人员出版了他的竖版地图,图中美国在中国的北方而不是东方。换个角度看世界,可能会产生完全不同的认知,也会有不同的行为——比如说,北极可能会成为中心。

  我们再深入一下看地球,是由6大板块构成,这些板块会不停地移动,尤其在大地震以后,位移的频率和幅度是最大的。那么,可能在5千万到2亿年之后,我们可以看到地图上出现了一个新大洲,看到北极真正变成了世界的中心,变成了一个超级大国。可能由过去的边缘变成将来的中心,这是位移的一个很大的特点。

  谈到边缘,不得不提到科斯在去世之前写的一本书,该书的中文名和英文名字不一样,中文名叫《变革中国》。在书中他说,中国是由4个大的革命带动的,因为有一个是政府自上而下的改革,还有一个是草根的自下而上的改革。

  现在,我们要加一上中国的第五个边缘革命——互联网。早期,这个边缘革命(即中国互联网发展)是由产业部门主管,这样“先发展后管理”的理念对互联网的发展至关重要。

  原子比特化 比特原子化

  我们总是强调,要换一个角度看世界,同样我们也可以把这个世界按照两种方式来看,一个是原子世界,另一个是比特世界。建构我们社会的基本要素现在不再是原子,而是比特,所以我们怎么样利用比特而不是原子,亦即我们开始交换无形的信息和产权,而不再是产品。

  比如,硅谷赫赫有名的投资家表示想投资一辆车,但是却得到了一架飞机——波音747至今还是飞行主力,而我们到现在还没有看到一辆会飞的汽车。原子的变化如此缓慢,如果用原子代表比特,这些领域将会带来大量的创新。这样的创新已经开始,安德森就说到现在原子是新的比特,而比特是新的原子。

  与此同时,硅谷的安迪森也说,我们这个世界将会被软件替代。这两个趋势是同时存在的,一个是原子的比特化,一个是比特的原子化。在这样两个趋势的振荡下,我们看到有两个大的变化,一个是技术改变了商业,这是来自于阿里巴巴副总裁的一个图,他说这个黑洞实际上是消费为主题的一个黑洞,它正在从里到外产生影响,然后再到达物流、零售、交通等等,最后会来到制造业、房地产、金融和能源,这其中有一个很大的趋势是:可能我们已经革命了消费,但现在需要革命我们的生产力。

  商业改变生活

  商业改变生活,因为我们希望有更幸福更健康的生活,动力来自于我们广大的消费者。根据波士顿的统计,到15年网民会超过7亿,两倍于美国和日本人口的总和,同时超过英法德意四国人口的总和。双11刚刚结束,我们创造了571亿的销售额,网上有一个消息是怎么给山姆大叔解释双11,也作出了一些有趣的对比:美国人在哪里买,我们在哪里买;零点时美国人购物的场景,同一时刻我们购物的场景;他们的实体购物车,我们的虚拟购物车……由于虚拟,我们的购物车还是永远不会满的,而美国人则是全家上阵,但都是所谓的“剁手党”。

  互联网世界进入“后美国时代

  现在互联网分成了两块大陆,一个是旧大陆,一个是新大陆。尚未使用互联网的人中,有90%来自互联网不发达国家。从14年8月的互动星球图上可以看到,整个世界的星云是两大块,而日本、法国等国是零星分布的,所以毫无疑问,我们已经来到了“后美国时代”。

  互联网治理会引起大家的注意,就是因为我们在价值和信念上已经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我们做了一个有明显趋势的报告,主要有四个要点。

  第一,目前,互联网的新大陆对于旧大陆而言有决定性的作用。

  第二,由于全球互联网正在形成,互联网的全球用户开始共享态度和价值观等。

  第三,用户心态更包容,并不认为自由和隐私是相互排斥的,他们两者都想要。

  第四,新大陆的国家拥有更自由的态度和更创新的行为,比如说新媒体的应用更广,而老的国家更多的使用传统的态度,方法也更更保守。

  谢谢大家。

  11月19日,在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的“新媒体新生态分论坛”上,我做了一场演讲。以上为演讲全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