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暮色开始笼罩麦场,被狼纠缠得近乎绝望的屠户终于把心一横,在柴草堆前停住脚步为了避免腹背受敌,赶紧抢占有利地形。他背靠柴堆拔出刀,与一路尾追来的两只狼对峙着语文课本中,蒲松龄妙笔下机智勇敢的屠狼故事的另一面,是两只狼觅食失败的悲惨命运,从动物行为学出发,它们与屠户斗智斗勇之举的真实性有多少?或许英勇的屠户误解了它们。 跟踪是天职 故事开始在黄昏的乡村小路,两只狼跟上挑着剩骨下班的屠夫,搞得他很害怕。这种场面完全真实可信,因为跟踪这种手段在狼的觅食行为中再普通不过了。跟踪就意味着寄望与观察,寻找等待获取食物的机会。在自然界中,狼以坚韧著称,它们活动范围很大,在草原荒漠上,它们甚至可以跟随羊群迁移数百公里。所以狼在荒郊野外尾随人类并不稀奇。在荒山野岭生活过的长辈们时常会提起被狼跟踪的经历,即使现在要去有狼出没的地方,仍然有被狼长时间跟踪的可能。 两只狼也是狼社会 屠户开始扔骨头,希望二位盯梢的见好就收,点到为止,或者最好为了争骨头内讧一下,他就可以脱身了。在他看来,这两只狼可真狡猾,始终是一只吃、一只跟,后狼止而前狼又至,轻而易举地化解了这招金蝉脱壳之计。 不过在狼看来,或许这里根本没有任何计谋和对策可言。因为狼是群居动物,有着严格的社会分工和权利义务关系。在狼群中,面对食物谁先吃、谁后吃、谁值班,一切都井井有条。狼群一般由几只组成,聊斋先生的记述非常切合实际:两三只狼集体行动最为常见。而对于在旷野捕捉较大猎物,“七匹狼”应该算是不错的组合。我国有文献记载的最大狼群不过30只,除了狼群,出现的孤狼基本是在争夺领导权中的失败者、或被群体汰除的病弱个体。 ![]() 高纬度地区的狼 气候寒冷的高纬度地区,狼的外耳和嘴巴都很小。因为动物在寒冷环境中身体突出部分缩短,有利于保持体温。阿伦规律(Allen's rule)解释说,内温动物身体的凸出部分在寒冷的地区有变小的趋势。 ![]() 低纬度地区的狼 在温暖的低纬度地区,狼为了适应单位体重较小的散热量,相对体表面积逐渐变小。在寒冷气候条件下内温动物体型趋向于大,在温暖气候条件下体型趋向于小就是贝格曼规律(Bergman's rule)。 战略战术,生存之本 骨头扔光了,尾巴还是没甩掉,于是屠户豪情顿起,文首困人犹斗、背草一战的那一幕出现了。面对钢刀壮汉,狼方上演了前狼假寐诱敌、后狼包抄偷袭的经典战例。不过因为屠户主动出击的勇气,这一计划落空了,两狼也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如果不以成败论英雄的话,两狼的计谋应该不能仅仅被评价为“止增笑耳”。 狼捕猎的技巧与战术,确实让古今所有与狼打过交道的人欣赏赞叹,如今许多已经被动物学家们证实。在捕猎中,根据狼群规模、对手特点与地形天气环境,狼群会选择长途奔袭、分进合击、包围埋伏等等种种最有效的战术。至于知己知彼、疲敌扰敌、选择时机等战略原则,更好像是狼群天生就掌握的。如果两只狼分工诱敌与包抄,则完全不必认为它来源于人类杜撰。 |
|
来自: zaochunxue > 《shenghu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