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百喻经【白话译文】19

 山爷wzs0718 2014-11-20

百喻经【白话译文】19

百喻经【白话译文】63)·伎儿着戏罗刹服共相惊怖喻

百喻经【白话译文】(63)·伎儿着戏罗刹服共相惊怖喻
    六十三、伎儿着戏罗刹服共相惊怖喻


    原典

    昔乾陀卫国①有诸伎儿因时饥俭逐食他土。经婆罗新山,而此山中素饶恶鬼食人罗刹②。时诸伎儿会宿山中,山中风寒,燃火而卧。伎人之中有患寒者,着彼戏衣罗刹之服,向火而坐。时行伴中从睡寤者,卒见火边有一罗刹,竟不谛观,舍之而走。遂相惊动,一切伴侣悉皆逃奔。时彼伴中着罗刹衣者亦复寻逐,奔驰绝走。诸同行者见其在后,谓欲加害,倍增惶怖,越度山河,投赴沟壑,身体伤破,疲极委顿,乃至天明,方知非鬼。
    一切凡夫亦复如是,处于烦恼饥俭善法而欲远求常乐我净无上法食,便于五阴之中横计于我,以我见故,流驰生死,烦恼所逐,不得自在,坠堕三涂③恶趣沟壑。至天明着,喻生死夜尽智慧明晓,方知五阴无有真我。


    注释

    ①乾陀卫国:梵文Gandhavat的音译,意为香遍国,因为处处有香气馥郁的花。在中国文献中,尚称小月氏、乾陀(《魏书·西域传》)、月氏国(《高僧传·昙无竭传》)、犍陀罗、建陀罗(慧超《往五天竺国传》)、健陀罗(《吴船录》)、犍陀卫(《法显传》)、犍陀越(《水经注》引释氏《西域志》),位于斯瓦脱河最下游的东岸、喀布尔河的北岸,即现今的白沙瓦(Peshawar)和拉瓦尔品第(Rawalpindi)地区。乾陀卫国是亚洲古代史上着名大国。公元前四世纪末,马其顿亚历山大入侵南亚,乾陀卫文化艺术曾受希腊影响。公元前三世纪时,摩竭国(孔雀王朝)阿育王遣佛教徒来此传教,遂形成举世闻名的乾陀卫式佛教艺术。
    ②罗刹:梵文Raksasa,意为恶鬼,食人血肉,或飞空,或地行,很是捷疾可畏。
    ③三涂:又作三途。即火涂、刀涂、血涂,义同三恶道之地狱、饿鬼、畜生,乃因身口意诸恶业所引生之处。㈠火涂:即地狱道,以于彼处受镬汤炉炭之热所苦。㈡刀涂:即饿鬼道,以于彼处常受刀杖驱逼等之苦。㈢血涂:即畜生道,以于彼处众生,强者凌弱,互相吞噉,饮血食肉,故称血涂。


    译文

    从前乾陀卫国有一班艺人,因为岁时饥馑就到别处去觅求生计。途经婆罗新山,而这山中素来多恶鬼,如吃人的罗刹鬼之类。当时这帮艺人一起在山中过夜,山中风寒,就燃火而卧。有一位艺人觉得冷,就起来披上演罗刹用的戏衣,向火而坐。伙伴中有人一觉醒来,猝然看见火边有一个罗刹鬼,竟不细察一下,爬起来就逃。于是惊动了其他伴侣,全都逃奔而去。这时,那个穿罗刹衣的人不明就里也立即跟了上去,奔驰绝走。众人见他在后面,以为要加害于他们,倍增惶怖,就越山渡河,投沟赴壑,身体都伤破了,委顿跌踬,疲惫不堪。直至天明,方才知道不是鬼。
    世上的人也都是这样,处于烦恼饥馑这样的不可避免然而却能使人悟解真理的善法之中,转而想远求涅槃的四种功德常、乐、我、净这样的无上法食,就在色、受、想、行、识五阴之身中硬是执着为有我,因为这种有我的看法的缘故,便流驰于生死之途,受着烦恼的追逐,无法自在,坠堕在火、血、刀这三涂恶趣的沟壑中。至天明,譬喻生死夜尽,智慧明晓,方才知道五阴之身只是四大和合而已,没有什么真正的我。


    解说

    可与第三十五则<宝箧镜喻>并读。

百喻经【白话译文】(64)·人谓故屋中有恶鬼喻

百喻经【白话译文】(64)·人谓故屋中有恶鬼喻
    六十四、人谓故屋中有恶鬼喻


    原典

    昔有故屋,人谓此室常有恶鬼,皆悉怖畏,不敢寝息。时有一人,自谓大胆,而作是言:「我欲入此室中寄卧一宿。」;即入宿止。后有一人,自谓胆勇胜于前人,复闻傍人言,此室中恒有恶鬼,即欲入中,排门将前。时先入者谓其是鬼,即复推门,遮不听前。在后来者复谓有鬼。二人斗争,遂至天明,既相睹已,方知非鬼。
    一切世人亦复如是。因缘暂会,无有宰主,二推析,谁是我者?然诸众生横计是非,强行争讼,如彼二人,等无差别。


    译文

    从前有一间老屋,人人都说房内常有恶鬼,就都害怕,不敢进去住。这时有一个人,自认为大胆,说:「我想进这屋中去睡一夜。」就进去住下了。后来另有一个人,自以为胆勇要胜过前面那个人,又听傍人说这屋中常有恶鬼,就想进去,一把推开门来。先进入的那位以为他是鬼,也就一把挡住门,不让他上来。后来的这位也以为有鬼。于是两人抗衡着,直到天明,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方知都不是鬼。
    世上的人也都是这样。人都是四大元素借着互为条件的因缘暂时会聚起来,构成一个身体,并没有一个主宰作用的元素存在,二推析起来,谁是我呢?然而世人硬是执着于我是你非,强生争讼,如那两个人的争斗,毫无差别。

百喻经【白话译文】(65)·五百欢喜丸喻

百喻经【白话译文】(65)·五百欢喜丸喻
    六十五、五百欢喜丸喻


    原典

    昔有一妇,荒淫无度,欲情既盛,嫉恶其夫。每思方策,规①欲残害,种种设计,不得其便。会值其夫聘使邻国,妇密为计,造毒药丸,欲用害夫,诈语夫言:「尔今远使,虑有乏短。今我造作五百欢喜丸②,用为资粮,以送于尔。尔若出国至他境界,饥困之时,乃可取盒。」
    夫用其言,至他界已,未及食之,于夜闇中,止宿林间,畏惧恶兽,上树避之,其欢喜丸忘置树下。即以其夜,值五百偷贼盗彼国王五百匹马并及宝物来至树下。由其逃突,尽皆饥渴,于其树下见欢喜丸,诸贼取已,各食一丸。药毒气盛,五百群贼一时俱死。时树上人至天明已,见此群贼死在树下,诈以刀箭斫射死尸,收其鞍马并及财宝,驱向彼国。
    时彼国王多将人众案迹来逐,会于中路值于彼王。彼王问言:「尔是何人?何处得马?」其人答言:「我是某国人,而于道路值此群贼,共相斫射。五百群贼今皆一处死在树下,由是之故我得此马及以珍宝来投王国。若不见信,可遣往看贼之疮痍杀害处所。」王时即遣亲信往看,果如其言。王时欣然,叹未曾有。既还国已,厚加爵赏,大赐珍宝,封以聚落。彼王旧臣咸生嫉妬,而白王言:「彼是远人,未可服信。如何卒尔宠遇过厚,至于爵赏踰越旧臣?」远人闻已,而作是言:「谁有勇健,能共我试,请于平原校其技能。」旧人愕然,无敢敌者。
    后时彼国大旷野中有恶狮子,截道杀人,断绝王路。时彼旧臣详共议之:「彼远人者,自谓勇健无能敌者,今复若能杀彼狮子,为国除害,真为奇特。」作是议已,便白于王。王闻是已,给赐刀杖,寻即遣之。尔时远人既受勅已,坚强其意,向狮子所。狮子见之,奋激鸣吼,腾跃而前。远人惊怖,即便上树。狮子张口,仰头向树。其人怖急,失所捉刀,值狮子口,狮子寻死。尔时远人叹喜踊跃,来白于王。王倍宠遇。时彼国人率尔敬服,咸皆赞叹。
    其妇人欢喜丸者,喻不净施;王遣使者,喻善知识;至他国者,喻于诸天;杀群贼者,喻得须陀洹,强断五欲并诸烦恼;遇彼国王者,喻遭值圣贤;国旧人等生嫉妬者,喻诸外道见有智者能断烦恼及以五欲,便生诽谤,言无此事;远人激厉而言旧臣无能与我共为敌者,喻于外道无敢抗衡;杀狮子者,喻破恶魔;既断烦恼,又伏恶魔,使得无著道果封赏:每常怖怯者,喻能以弱而制于强;其施初时虽无净心,然披其施,遇善知识便获胜报;不净之施犹尚如此,况复善心欢喜布施?是故应当于福田所勤心修施。


    注释

    ①规,宋、元、明三藏俱作「频」。规,谋也。
    ②欢喜丸:梵文Mahotika,一种饼,用酥、面、蜜、姜、胡椒、荜菱、蒲萄、胡桃、石榴、桵子和合而成。


    译文

    从前有个女人,荒淫无度,欲情既已煽旺了,就嫉恶起自己的丈夫来。时时想着办法,计谋着要残害他,设了种种计策,却得不到下手的机会。恰遇上丈夫受聘出使邻国,女人设法偷做了毒药丸,欲用来害死丈夫,骗说道:「如今你要远行了,恐怕有吃不上东西的时候,我做了五百个欢喜丸,用作路上的干粮,就拿这送你吧!你若是出国进了人家的地界,饿了,就可以取出来吃的。」
    丈夫听了她的话,出了国界,还没来得及吃掉,夜暗下来了,便停在林间,准备住一宿。因为畏惧恶兽,就上树去避,欢喜丸便忘记放在树下。就在这一夜,五百偷贼盗了国王五百匹马及诸多宝物,来到了树下。逃遁的缘故,都饥渴极了,见树下有欢喜丸,众贼拿了,各人吃下一丸去。药的毒力旺盛,五百个贼一时都死了。至天明,树上人见群贼死在树下,就以刀箭斫射死尸,伪装了一个场面,收领了鞍马和财宝,向国城驱赶而去。
    这时国王带了一群人马循迹逐来,恰好在中途遇上了。那国王问道:「你是什么人?哪里得的马?」这人答道:「我是某国人,在路上碰到这群贼,就与他们斫射起来。五百个贼如今都在树下同在一处死了,这才得了马和珍宝来投大王的都城。如若不信,可派人去查看杀贼的地方,满目疮痍呢!」国王即派亲信前去,果如其言。国王兴奋异常,叹说不曾有、不曾有。回到都城,便厚封爵位,重加赏赐,划了领地与他。国王的旧臣都生了嫉妬之情,进言道:「他是外方人,不可深信。对他的宠遇怎么一下子这样丰厚,封爵加赏竟然超过了旧臣?」外方人听闻了,说:「谁有勇气健力,敢与我比试一下,请到平旷之处较量一番。」旧臣愕然,没人敢站出来。
    后来这国的旷野之中有只凶猛的狮子,截道杀人,断绝了通路。那些旧臣就细细商议起来:「这外方人,自称勇健无敌,如今若是又能杀了那只狮子,为国除害,倒真是非凡的人了。」议罢,便去说给国王听。国王旋即赐给刀杖,派他去了。外方人受了命,硬是鼓起勇气,向狮子那儿行去。狮子见了,奋激鸣吼,腾跃而前。外方人惊怖万分,转身爬上树去。狮子仰头张口,盯着树上。这人慌乱急促之中,落了手中捉着的刀,恰好掉进狮子口中,狮子顷刻间死了。当时外方人大喜过望,急急地来对国王讲。国王倍加宠遇,国中人民顿时都敬服,赞叹不已。
    那女人的欢喜丸,譬喻以妄心求福报而行的不净施:国王派他作使者,譬喻导引人入正道的善知识:到得另一国,譬喻进入诸天:杀了群贼,譬喻得须陀洹道,坚定地断除了五欲及种种烦恼:遇上那位国王,譬喻遭逢圣贤:国中产生嫉妬的旧臣,譬喻诸外道见有智者断灭了烦恼及五欲,便进行诽谤,说没有这等事;外方人激厉地说旧臣没人能是他的对手,譬喻外道无人敢抗衡:杀死狮子,譬喻破除恶魔;既断灭了烦恼,又降伏了恶魔,便得到无执着于事物之念的阿罗汉道果的封赏:常常惊怖退却,譬喻能以弱制强;那布施初先虽不存什么净心,然而,其布施时逢遇善知识便获得了殊胜的果报:不净施尚且如此,何况又是善心欢喜地行布施呢?所以应当在可以生长出果报来的福田上动心修行布施。

百喻经【白话译文】(66)·口诵乘船法而不解用喻

百喻经【白话译文】(66)·口诵乘船法而不解用喻
    六十六、口诵乘船法而不解用喻


    原典

    昔有大长者子,共诸商人入海采宝。此长者子善诵入海捉船方法,若入海水漩洑洄流矶激之处,当如是捉如是正如是住。语众人言:「入海方法,我悉知之。」众人闻已,深信其语。既至海中,未经几时,船师遇病,忽然便死。时长者子即便代处,至洄洑驶流之中,唱言:「当如是捉如是正。」船盘回旋转,不能前进至于宝所,举船商人没水而死。
    凡夫之人亦复如是,少习禅法、安般数息①及不净观,虽诵其文,不解其义,种种方法,实无所晓,自言善解,妄授禅法,使前人迷乱失心,倒错法相,终年累岁,空无所获,如彼愚人,使他没海。


    注释

    ①安般数息:安般,梵文Anapana,或译安那般那,安是呼出气息,般是吸入气息,一心点数那气息,勿令忘失,就叫做数息观。


    译文

    曾有一位长者的儿子与一帮商人入海去采宝。这位长者的儿子对入海驾船的方法可琅琅上口,譬如到了大海的漩涡、洄流、礁矶激溅之处,应当这样把、这样整、这样停之类。他对大家说:「入海方法,我全知道。」众人听了,完全相信他的话。到得海中,没过多时,船师得了病,忽然之间,死去了。长者的儿子就接替了他,航至漩洄的急流之中,大叫着:「应这样把、这样整。」船盘回旋转,不能前进到宝渚去,没多久全船商人都没水而死。
    世人也是这样,稍微修习了一下禅法、安般数息观和不净观,虽是记诵住了文词,却不通其中的意思,也不了解修行的种种方法,妄自张扬说已深透地理解了,便胡乱传授禅法,使得一意精进的人迷乱了,失了自性清净心,颠倒错乱了诸法的殊别之相,经年累月都毫无收获,就像那位愚人,使得他人没于海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