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契丹与高丽的战争:三场大战迫使高丽国臣服辽朝

 小记历史馆 2014-11-20

    第一次高丽契丹战争

    993年,80万契丹大军从辽出发(动员的兵力也是先锋部队六万多人),越过鸭绿江大举入侵高丽西北部。高丽军队与契丹在凤山郡展开激烈的斗争。最终将契丹大军控制在清川江,附近高丽军对峙。见识高丽的反侵的迅速和坚决,契丹意识到以武力征服朝鲜半岛的代价将是巨大,而且当时宋朝时刻虎视眈眈辽国。于是契丹开始与高丽进行谈判要求高丽同意成为辽的藩属国,并每年朝贡。

    契丹的要求在高丽宫中引起争论,大多与契丹交过锋的武将都纷纷反对。正当高丽宫廷为是否答应契丹的要求相互争论的时候,契丹穿过清川江,直达高丽军队大本营--安州。虽然契丹后来被高丽打退,但契丹的突袭,引起高丽宫廷的惊慌。高丽宰相徐熙请命与契丹谈判,明确表示高丽为高句丽的继承者,对渤海领土有继承权。

    考虑到高丽与宋联盟对契丹的巨大威胁,契丹同意撤退并将鸭绿江以南的女真故地让给高丽,但条件是高丽与宋断交和向辽国称臣。在高丽表示同意后,双方交换了战俘,契丹撤退到鸭绿江以北。第二年,高丽与契丹正式建交,睦邻友好,高丽按协议也暂时中断了与宋朝的联系(高丽没有履行契丹的合约继续与北宋贸易和朝贡)。

    第二次高丽契丹战争

    契丹再次来犯,高丽成宗在清川江和鸭绿江之间修筑了6座城堡,而且实行移民建立郡县统治史称高丽史称江东六州。高丽又恢复了与宋朝的外交来往,辽圣宗耶律隆绪对此很不满,要求成宗交出所建的6座城堡。成宗立即回绝,高丽与辽国的关系也开始紧张起来。

    1004年,为了解决辽宋问题,契丹辽圣宗和萧太后率军大举入侵宋朝。宋真宗考虑战争的危害和自己的安逸还有宋朝军队改制导致的积弱,宋军大胜之下妥协,契丹与宋朝结成澶渊之盟,宋向契丹输岁币30万两,双方保持边境和平。契丹解决了中原的事物,开始着手解决高丽的战事。

    1009年高丽发生军变,高丽抗辽大将康肇杀死高丽穆宗,拥立穆宗堂叔王询为王,即高丽显宗。1010年,耶律隆绪趁机以为穆宗报仇为由,率40万契丹大军攻打高丽。高丽则以康肇为行营都统使,李立与张延为副统使,率军30万迎战。康肇退保通州,分三营拒辽军。康肇率领高丽军先胜后败后被生俘,耶律隆绪爱惜人才,多次要康肇投靠辽国,但康肇不肯,辽圣宗耶律隆绪将他处死。此后契丹军攻占郭州、安义等地,但并不是占领高丽西京等所有的军事重镇而是直接攻击高丽王宫所在地开城,契丹军最终攻陷开京。高丽显宗逃离开城王宫,并在罗州等待时机反攻。

    契丹占领开城后,辽圣宗耶律隆绪要求高丽将所建的6个城堡交出,并要求显宗到辽国东京辽阳向辽国表示臣服。辽国在战场上取胜,但这并没给契丹带来什么好处,占领开城后,辽圣宗耶律隆绪感觉到战线拉得太长,军队补给没有保证,高丽的义兵和高丽收容败军开始组织反击,而且为了达到突袭占领高丽城镇,严重影响了契丹军粮道和退路。得到高丽使者的赔罪(高丽国王将去大辽东京给皇帝赔罪)以后,担心高丽会反攻,耶律隆绪决定向北撤退。高丽借机追击契丹,高丽军队取得了一定战果,整个战争高丽和契丹损失巨大,但是高丽和契丹当时执政者都不是昏庸励精图治不久恢复了国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