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韩天衡篆刻艺术

 聽雨軒sjh 2014-11-21
[转载]西泠印社中人(海量图片)

[转载]西泠印社中人(海量图片) 
在当今篆刻艺术界,韩天衡所处位置大概是不容商榷的。

  不过,无论如何这不是我关心的话题。一来不想做锦上添花式的工作以谋利,二来更不会对其无故诋毁之、谩骂之以自抬身价。

  吸引我的,只是韩天衡篆刻艺术创作中流露的富贵雍容之美。

  欣赏韩天衡篆刻创作中的富贵雍容之美的同时,我想到另外一件事情。

  有一段时间,国内文化界人士曾就牡丹花和梅花究竟谁更适合被尊为我们的国花展开过讨论。众所周知,一度牡丹花是国花。但却有人就此提出了质疑,他们认为,牡丹花虽为百姓日常喜闻乐见,但它远远没有梅花高雅绝尘、也相对缺少历代文人所赋予的诸多文化意蕴,所以从文化角度考察、比较,梅花比牡丹花更能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的高度,因而他们坚持认为我们的国花应该是梅花而不是牡丹,并主张取而代之。应该说,这不是一件小事情,它直接关乎我们民族文化的形象、也关乎我们传统文化的本质,所以由此引起过的颇多争论是可以理解的。讨论的结果是,牡丹花依然比梅花更适合作为国花。为什么最后还是以牡丹花为国花呢?我想,这只能从两种花卉随蕴含的文化精神来认识。简言之,牡丹花是世俗的、彰显着大多数国人对富与贵的追求;梅花是脱俗的、蕴含了文人超越世俗的文化理想。但历史事实说明,牡丹花背后的盛唐气象,远比梅花背后的文人清雅世界,更能彰显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气度。宋元之后,我们民族所经历的那些并不伟岸的事情,大约已经可以让我们认识到传统文人所持守的那种文化的种种鄙陋了。

  传统文人,只是民族历史的一个局部。包括他们的文化立场、艺术创作,固然不错,但用以代表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则大可不必。

  韩天衡之所以在明清文人清雅、离尘之外,更推崇不避世俗富贵雍容之美,其缘由大概也在这里。

况且,当下世界文化格局,日益呈现出多元化共存、平等对话的特征。由之而来,各民族、各文化形态成为了多元中的一元,文化的一元统治论不再可能。在此情境下,作为一种文化策略,各民族、国家也就有必要打出自己有力的、能代表自己的一张牌,如果不这样,注定会丧失对话的权利和身份。不可否认,中国是这一群体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员,如何打出这一张牌,就成为一切有文化责任心的知识分子共同的责任。当然,这其中也包括艺术家。

  ——打好这一张中国文化的牌,需要有对整个中国文化的全面的反思。

  韩天衡篆刻艺术,标明的即是他所认同的中国文化形象——高贵、正大。

[转载]西泠印社中人(海量图片)

[转载]西泠印社中人(海量图片) 

[转载]西泠印社中人(海量图片) 

[转载]西泠印社中人(海量图片) 

[转载]西泠印社中人(海量图片) 

[转载]西泠印社中人(海量图片) 

[转载]西泠印社中人(海量图片) 

[转载]西泠印社中人(海量图片) 

[转载]西泠印社中人(海量图片) 

[转载]西泠印社中人(海量图片) 

[转载]西泠印社中人(海量图片) 

[转载]西泠印社中人(海量图片) 

[转载]西泠印社中人(海量图片) 

[转载]西泠印社中人(海量图片) 

[转载]西泠印社中人(海量图片) 

[转载]西泠印社中人(海量图片) 

[转载]西泠印社中人(海量图片) 

[转载]西泠印社中人(海量图片) 

[转载]西泠印社中人(海量图片) 

[转载]西泠印社中人(海量图片) 

[转载]西泠印社中人(海量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