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在亚平宁半岛划了一个圆后回到了起点,我又一次眺望见了阿尔卑斯山上的雪。 阿尔卑斯山是欧洲最高大的山脉,由东向西延伸并贯穿,将整个欧洲分为了自然与人文双重意义上的南北。而我在山之南,享受着秋日的阳光假期,却怎么也望穿不了山之北的寒冷与风霜。 意大利是幸运的,从北到南,一直生活在阿尔卑斯山的庇护下,它如屏障般将北来的寒流严严实实地挡在了山之北,唯有四季分明的灿烂阳光陪伴着这片土地与人民,充裕而受人羡慕。亚平宁的丘陵曲折或间着平原坦荡,将意域装点得多姿多彩,无论是悬崖底下的海,还是火山脚下的城,或是这样一个深秋日子笼罩下的普通公园,都透出这个国家特有的悠然气质,不盲目崇拜过去,更不轻易迷失现在。正因如此的不卑不亢,我很难将自己完全融入,更很难想象自己成为其中任一城市的路人或市民。显然我还没有配备这种气质,显然我还只得不停地将景点作为一个一个任务去完成,并尽可能地在走马观花时享受刹那即逝的感悟。 有照片作为纪念也是幸运的,每每写到一趟行程的完结篇时,若没有照片为伴,我很难忆起之前的点滴细节,也很难再回味曾有过的片刻感动。所以,当我完全忘我地整理完这3000多张照片时,我竟然忘记了这些个电脑前的日日夜夜,我的疲惫的躯干、酸胀的双眼、麻木的四肢以及眩晕的头脑。我能记住的结果便是照片伴随着我又一次重游了意大利,温习了那片土地上留下我思索的愉悦。不管如何,我还是为这个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国家所动容,那是古罗马文明的独领风骚,是文艺复兴运动的大气磅礴,更是由这里的人民自己书写出的既恬淡平和又大胆厚重的风格。 由米兰一路向北,离阿尔卑斯山越来越近,在触手可及山色时向西的机场拐去,我突然意识到就要离开这里,我的意域美梦也将醒来。背上的行囊越来越重,比行囊更重的是我的内心,因为它已经装满了沉淀淀的回忆,里面绘满了2008年的这个秋天最动人的意域风情。另外,我的内心还装着另一本写满期待的小册子,里面记下了下次在意域重逢的景象,其中色彩最浓烈的就是那幅:在金光灿灿的杉林间,在科莫湖深蓝的水天倒影里,我终于打碎了那抹阿尔卑斯山顶的雪白。 《意域风情》全系列(22篇+序)到此结束,谢谢观赏。温习请从头开始。 图23张 阿尔卑斯山的雪
意域秋色 在杜奥莫大教堂眺望阿尔卑斯山
此行在亚平宁半岛最后一个浓烈的日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