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领导:有专业精神,还要讲人情

 联合参谋学院 2014-11-21

文/刘勇

什么是专业精神?专业精神就是就是办事讲规则,能够对他人,包括与自己亲近的人作出客观、苛刻的评估、批评、处罚等。

什么是人情?人情就是给对方面子,为了让对方记着你的好,或者为了报答对方的好而做出的原谅、妥协、让步等。

讲专业精神就是要把“人”与“事”分开,就事论事,不管你是谁,也不论什么情况,一律按规则办事;讲人情就是“人”与“事”不要分开,人中有事,事中有人,要针对不同的人不同的情况办不同的事。

显然,作为领导者必须要有专业精神,不能讲人情。正如《好主管不该教员工:主管怎么带人,员工如何偷学》作者长野庆太说的:“对于主管而言,头号任务不是教员工,而是建立专业的工作环境。因此,人情是头号敌人。”

但是,如果我们简单地认为,作为领导只要讲专业精神就可以了,也是不对的。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么“领导”岂不是变得很容易了?

我就发现有这样的一种现象,那些表现苛刻、严厉的领导也许会有不错的业绩,也会受到人们的尊敬,甚至得到上司的青睐,但也会带来一些不好的影响,突出的表现就是人际关系比较恶,一方面与同事之间的合作总是会产生一些摩擦,很难结成良好的合作关系。“既然你这样‘较真’,那么我们也要对你‘较真’,一切按规定办”,表面上是“有求必应”,私下里却是“推拖不动”。另一方面就是与下属的关系也不好,很难获得下属的信任和尊重。“谁没有点‘私情’‘难事’?你不理解我们,我们又何苦支持你?”表面上是“有令必行”,私下里却是“消极怠工”。所以,这样的领导往往会有短期的业绩,但很难有长期的业绩。

实际上,许多优秀的领导人,也并非只有中国领导人,都非常有“人情味”,他们懂得要成大事就要得人心,让他人从内心里愿意追随你。

日本著名企业家松下幸之助批评起人来不留情面,但在批评完以后,他常常会打个电话“慰问”一下,让对方感觉到自己是真心关爱他的。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教练约翰·伍登会根据不同的情况和不同的人采取不同的批评方式,有时他会“先批评,再赞扬”,有时他会“先赞扬,再批评”;有的人犯错了破口大骂,他会狠狠的批,有的人犯错了不仅不批评,反而上前,安慰一下。

他们这样做并非不讲专业精神,更不是纵容他人,而是懂得要让“专业精神”变得不那么冷酷、生硬,有点“人情味”在里面。同时,对待不同的人要讲究不同的方式,不仅在“专业”上,而且在“情理”上要能够与对方互动起来。

也就是说,那些既讲专业又有人情味的领导,才能够成为优秀的领导。关于这个结论,全球最大的绩效技巧改善公司Provant公司副总裁约翰·辛格和Novations公司管理总监约瑟夫·弗克曼有一个实证研究。他们发现:在“专注于结果”这一维度上位于前25%,但“人际互动技巧”没有位于前25%的领导者,这群人被认定为卓越领导者的可能性只有13%。但如果以上两个维度都位于前25%的话,被认定为卓越领导者的可能性则大幅跃升到68%。

实际上,越是作为高层领导越是要懂得讲人情味,而基层领导却要更多地讲“专业精神”。那些只讲专业精神不讲人情的人,充其量只是一个合格的管理者,那些既讲专业精神,又懂人情的人,才会成为一名优秀卓越的领导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