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熊厚音老师为《丹道科学》作序

 ywm77 2014-11-21
《响往未来》—“丹道科学”序
 
 (文章出处http://www./)
 
研究中国传统的丹道是为了善化人类生存的积极性与促进人们的生命健康素质。
 
《丹道科学》的面世是善化人类生存积极性的一个重要行为。感佩陈全林主编将我们三个作者的三个不同的修炼过程与其表述通过自己的睿智与善愿统一成了一家之系统即形成此书。此善举体现了潜在运动信息的全然性与完善性,使善化的整个过程由表面的行为不同回归到了真实不虚的同一道意中,体现了老子在《道德经》中所表达出的比较中的无为之治。
 
读者在阅读《丹道科学》中不难发现道性与人性的复杂体现。因此修炼丹道体现科学观时仍然要坚持“重德为本,修心为基”才能正本清源,剔除消极的人性堕力因素,体现出同一性的人生观与宇宙观方能真正破解该书中隐含的道机法要。
 
上德是人们在生存与修炼过程中行为与意识的高度和谐与同一,是意识的真实化的体现,是将意识与行为的对立消弥到最低状态的结果,也是人感性与理性的完美结合与展现。这一点是在传统提法基础上使用科学语言的新表述。修心则是指建立在善信基础上意识与观念的不断更新、歙纳与存在的溶合。强调修心修德的重要性是为了大家真正能从此书中有所收益而不是产生倒退。
 
将传统丹道科学化地进行总结与实践是让人们摆脱迷信桎梏与时俱行的进步意识和进化行为。
 
将“丹道”与“科学”两个不同的概念统一到一块是新时代的思想。在新时代没有与时俱行的丹道新观念的修炼将是危机四伏充满杀机的过程,轻则走火入魔,重则玩殁小命。《丹道科学》所含的信息正好从论说矛盾的背景展示了统一的丹道全然。所以,将三种不同的修炼实践统一成一个体系是莫大的功德。将三种不同的实践过程统一在一个体系中表达也是玄道真师为实践者预设的证真实机。明眼人看的是同一性中的天道玄机,浊眼昏则会满目人性的较量与对抗。
 
在世人的眼里,炼丹,是一个玄奥诡秘的中国历史课题,曾经让历史上许多帝王走火入魔,长生不老的企求总是伴随服丹丧命的悲剧在帝王之家屡屡重演。炼丹将迷信与科学融于一炉,既有人生的荒唐,也有古代的科技。这里指的炼丹在人们的观念中泛泛地定在了以化学实验行为为主的“外丹”上,实质上的外丹是与修炼者的内炼密不可分的。“内丹”则是通过内炼以求养生延年长生久视的一种修炼方术。
 
面对人类生存的发展充满了文化的创新和科学的严谨,丹道科学也是这样走向民间的。没有新时代的创新精神,在故纸堆中找到的都是旧时代的信念与执着,没有变易的状态是不符合自然之道的,一定没有前途。没有严谨的科学态度,依样画葫芦的搬用古人的丹法只会草菅人命,缘于人性“我执”的有为法就象闭门造车一样毫无实际意义还空耗天地精华必为天道所损。
 
《丹道科学》中介绍的丹道是谈宇宙本质与人的生存状态密切相联系的存在,是探索生命究竟的全然行为,也是寻求造物规则掌控造化规律的科学运动。所以我们不能将丹道的概念限定在传统经典中,也不能将丹道的实践确定在人们盲目的创新和探索中,而是要证得生命的全然完善与“道”的长久不殆是存在有必然和内在关联的,这是我们实践丹道之所以能成的理论之源。此理同样也深藏于“比较意识”中,望读者慎断。
 
丹道是人的精神和肉体形成一体并与天、地、道相谐振的存在,是人回归道性、超然物外的修德实践过程,这个过程从真实的层面上说:既没有开始的那一刻,也永远没有结束的那一天。
 
要想了解丹道的实质首先要领会好《道德经》与《阴符经》。《丹道科学》中收录了我当年的一本小册子《双经和一》,现今又正式由“昆仑出版社”出版了《生存与修炼》一书,两者都是对两部传统经典的体悟。出发点均缘于张伯端先生的《悟真篇》那首七言绝句第五十八首:“阴符宝字逾三百,道德灵文止五千。今古上仙无限数,尽从此处达真诠。”《道德经》和《阴符经》代表了道家思想中的核心观念,也是其世界观与方法论的集合。要想修好丹道必须从此开始更新自己的生存观念及道德观念。
 
《道德经》的一大特色就是其动态性。我在《生存与修炼》中是将老子的思想和存在作为动态意识进行理解和分析的。从考古中可以发现,《道德经》的形成是动态的,这一点不同于孔子的《论语》。所谓动态是指原始版本在不断发现,而现实通用的版本又是如此的被完善了,说明自老子以后《道德经》走了一条由简单到实用,由一种基本思想演变成系统的道德理念的过程,历史上也不知有多少修炼家参与到了其中,他们托老子之名即同一于老子,也成就了老子“圣人无心,以百姓心为心”的基本实践。这也是对“玄道”作出的最准确的诠释。当重视身边的微妙过程始终都有“德信”时,存在显现出其必然玄妙的一面就不会太远了。
 
《道德经》另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对圣人的描述并不象神仙文化中的神仙,可见老子描述的圣人是人而不是虚无飘渺的神仙。道德观的全面性也就是修成圣人的保障,如果将丹道的实质描述成圣人存在的基础话,老子的道德理念就是修炼丹道的必须要素。世间有为丹法表达的精神与老子所言相去甚远甚反,故常态中难见世人合道而见真。眼前的本本也是有关丹道修炼方法描述的文字,能否放弃对文字的执着直达道境还要看我们如何建立道的观念。老子强调“无为”,有一种翻译就是:在无意识的基础上所产生的作为一定是合于道性的,所以“为道日损”于修炼丹道很形象也很有益,损是指心理的负担方面的减少,表现在生理结构上就是大脑皮层的活动减少而大脑整体细胞的和谐增加。如果将生存的方式建立在这样的基础上,人们的感性世界就形成很容易沟通的存在了,如此发展人们的理性社会就会促进和谐社会的更快实现。
 
还有一点特征描述是要从《道德经》中明白的:圣人对自远始以来就存在的道的掌握就是对人类生命的最大的也是最生动的造化。生命都在其玄德中故其“德乃普”于天下,其配天而古之极的力量表现就是对生命的合符道性的左右,这一点是放在其不争之德中来表达的。故而圣人的意识与社会形态之间有着必然的联系。过去将这种联系当作玄道确认,今天我们修炼丹道是将圣人的存在形态当作榜样来比照和努力的。不是将修炼当作成功后去有意主宰什么的一个过程,而是成功后退居人后,常处人下地体会玄德的无不为的永久性感受。所以,丹道修炼成功的背后是有圣人在栽培的,这种栽培不一定是名实相符的某个神仙,却一定是托名或借名而助的圣人。“不敢为天下先”的人是丹道的真实继承者。
 
讲了如此之多的传统经典实意还有一个意思是说丹道之根缘于老子,没有读懂老子的人是无法全面实践丹道的。
 
老子的道德思想被一个普通人接受了也会转化成适应其状态的精神动力构成其造化。如果被实修丹道者领会了当然会成为大道的守护者而成就精神和肉体的共同长久。道家是讲究冲虚清静的,守的是道体。而传统丹功中的有为法那么丰富明显与道体有别,如此而产生了丹道在历史性、传承性、真实性、操作性上与真实的道德精神有区别。这些区别留到有关的专著中加以论述。
 
老子是重视道体之存在的,他确定的状态是虚无生万有,推荐的是无为之法,形成的道性是全息自然的系统反映,对生命之德的赞美放在无意识的婴儿态,将人生长的机理确认是早就按造物的法则设计好了的“不道”,用一个简单的“反”字代表了他虚无生万有的道性立足点。人体是如此被动地来到这个世界,却充满了德,其后学会了生存的技巧与智识,在主观能动性中展示生命却失去了德走向死亡。从自由的角度来说:主观能动性很强的生命难以证得长久。无意识的生存态很被动却充满了生长的机遇与稳定。这也是丹道表现的成功与否的状态。真正的成功者一定是身退在后的,他会利用世人的逐利性驾驭他们,利用人们的功能心态左右客观存在。所以我说:“显名无真师”。
 
人体是不自生的,所以有德于始。有为法想主宰人身,故将失德于终。人修炼丹道的境界中有一种称之为“神修丹法”,其意境就是将生命体系中的主观放下,将道系统的代表“神”放松,主宾换位,民以自化,体现出开放生命系统的自动化平衡与提升机制,在保留个性的基础下先成就共性,利用共性中的智慧与能量再来改造个性使之符合于天道,化解个性中的“原魔”成分。其自化的整体趋势是让生命模拟天道“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的特性,发展生命的外延与拓展,使生命真正朝长久无意识的未来运动,意识的“有”这时就不需要确定在原生命态中体会,因为意识随其能量的不断扩散,任何存在中都可以彰显其德的广大性了,这就是圣人。
 
丹道的传承体系是后人自作多情的附会,是能动性意识的文化表达。真实不虚的存在需要新时代的科学辩证还其本来。丹道的传承如果仍然依赖于肉眼凡胎去延续和传递那只能说这种丹道是一个完全的人为体系而与大道的真全体系无缘。
 
没有虚无体系作基础,大道的真实性就不复存了。丹道在人间的名实传承是因为人们并不知道圣人在这个问题上的真实目的是为了显示道的任何的可能性而从未打算限制什么。
 
人们现在传播功法的时候总是攀附名门显派而立论,趋利逐需而集显法,宏有抑无以辩道,重命轻德以钓缘。“果而不得已”的情况是极少能看到的。所以当我们重视一件显态存在的时候,它就已经是一个非常牢固的系统了,也就有其运动的定数,不到时来运去难以退出历史舞台。现在是新时代了,人们接受到的阳性文化的信息中已经包含有丰富的变易信号。未来人是不需要假象的,他们会自觉从信息中剔除旧的糟粕保留精华,这是由其自身虚性的同一存在决定的。
 
在人们的各类丹道实践中,有一种现象叫“接信息”,也有一种说法叫“灵映”,说的是实践者在没有丹道理论基础的前提下却可以通过“接信息”或“灵映”表达出高层次的丹道理论论述,有的甚至是直接写出高水平(与传统记载相吻合)的文献来。这说明丹道的理论系统是可以在虚空中流动和存储的。修炼丹道成功后的圣人们也在利用凡人的存在演绎他们的真实传承所在以彰显道隐无名的真机。圣人是无心的,他以百姓为存在的基础。所以,世人说得越生动的传递谱系越是证明与大道相去甚远。
 
道在谁手?道在百姓的手中,不在那些掌握了炼丹方法的方士和大师们的手中。
 
我最开始今译的丹道传统经典是张伯端先生的《悟真篇》,取了个名字叫《修真法悟》。我与张先生在精神上交流的最大收获就是理解了他真实的人生与他修炼丹道的确实历程。《悟真篇》的大部分是来自先觉圣人的智慧传递。我们修炼丹道者应该承受的不是文字上的丹法秘诀而应该是人类的精神苦难与自己的精神困惑与魔炼。同理,历史上流传甚广的《周易参同契》、《黄庭经》等都是圣人不名的善举,他们将自己无穷的智慧与法力还原给百姓本来是普渡之举,成就了当时承载著作名的修炼丹道者,本来是积极的,却带来了后人执名而生攀附、穷理而恋法统的传承积案,使求真的人们在漫漫无涯的人心苦海中挣扎企盼,以为名人能救自己,实际却陷溺了真心失却了大好前程。看来凡事都难脱黑白之式的选取,“知白守黑”是为天下式,故“显名无真师”。
 
丹道的实质作用就是用人体的实践认识和结论去推动科学观的发展。科学是理性的,人存在感性的认识过程,看来感性还是基础。我们不把全部思想结论的砝码压在科学这一头是因为科学也是动态的,其结论并不能维持存在的平衡。而感性认识的被景是庞大的,只有维持其存在,人的思想才有可能感受到真实的平衡。这个平衡就是道。丹道是道,丹道与科学也都是道。
 
“绝学无忧”,丹道的修炼是绝学吗?是的。丹道摒弃我执、善化无为,对“学”的一面提倡放下,将感觉和体悟提起,这时,“绝”是动词。还有一“绝”是丹道修炼的实质体现了人体科学对世界自然的无所不涵,人一旦丹道修炼成功就能够立跻圣地、觉知本来、虚化性命,再造真身、道化一切、跨越时空、响往未来。所以,这个“绝”是名词。当我们在为前人继绝学的时候可不要忘了名词性的全然存在。
 
这种绝学是不需要谁去有意承继的,只要你从人性修道性,丹道的科学性就会在人生中全面的体现出来。
 
道性无我,物性自然,人性我执。生命中只要你愿意自觉的放弃一些存在,全然的道性存在就呈现出来了。这就是开放的自系统的必然趋势。这也是“神修丹法”的理性缘由。
 
深入丹道修炼的人都知道意识是一种波动,也是物质性的。最近也有相关的科学结论谈到心念改变存在是客观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表述:“没有宗教的科学是跛子”。而宗教一直是意识形态领域的大哥。
 
研究丹道就是科学研究中最基础的部分,也是研究生命与存在相互作用的原始内容。
 
研究丹道的人如果不懂得修心的意义和掌握一些调心的技巧那是对生命的草率。丹道的修炼是由人的主观引入的,因缘却是人的潜在冲动。所以我们应该重视生命的无意识趋向。修炼无为了,人的性命才能够民以自化。丹道素材中除了“真意识”与识见有关联以外,修好道丹不需要“不道”的意识存在。真意识是人修炼后成就的系统意识,它与人的根本意识—性意识密切相关。所以我曾经说:“情为道根,魔为真种。”天道之情关系到人的根本意识,所以人的大爱能够激活生命的再生机制—玄牝。魔在凡人眼中是可怕的事,实际上识神就是最大的魔。因为识神的根本结构是由人的性观念形成的。性观念的错位造成了人世百态和生命的死亡指向。如果将此魔嫁接在丹道的真意识大树上一定会结出修炼的正果来,并让生命产生质的飞跃和进化,使生命产生与大道交换不息的造化循环。
 
未来的人类世界需要全新之道德观念的产生。现有的人类文化结构的素材已经朽败了。当我们看到新的道德意识在产生和发展的时候就是世界希望的到来。这一点我们需要强调《道德经》在构建新道德观时的原生作用,因为其中的思想是“反”向的,与万物“负阴抱阳”不同。方法是“无为”的,与世人的形态完全相反。理念是道性的,将对抗全都兼容在“道”体的“同一性”中。虚性的道体能产生出真实不虚的世界新道德理念来,所以未来是“老子”的。
 
丹道的真理不在哪个作者对修炼的精彩描述里,而在于消弥其自身对抗中产生 “三位一体”的证悟中。从生活的表面看矛盾是绝对的,统一是相对的。从道虚的角度看同一是绝对的,矛盾则是相对的。《丹道科学》的作者有三位,他们的世界观是不同的,跟着他们的世界观修炼丹道那只能拾到一点牙惠。
 
不同作者的修炼观念是不同的,分别选择不同的观念造化自身是一种失策,而将三家合一放在道化一心中孕育自己的德果则不失明智的道性。
 
不同作者的人生观是不同的,面对复杂的人性所传递的修炼信息,复杂的人格因素也会不期而至地进入阅读者的心灵。所以没有对人性的绝然省悟,我们的道性会被人性所分割而产生盲目。
 
“不知常,妄作凶”,如果多看一看修炼界的历史真实,用常道来检验非常道是否真善,用身体的健康检验思想的发展选择,用实践来检验真理在百姓心中的普化,用环境的正负变化检验信息的真假,用低的姿态去造化高的境界,用不确定的语言去确立永远不移的成道未来。
 
古语说:“假传万卷书,真传一句话,”现代的传道者都在喋喋不休地立言以显示其德道的真实性,不能说文章通篇都是假的,都肯定为真理那也是自欺欺人。人意识的严谨和复杂化是强大的表现,那是“不道”的,那也是早就安排好了的一场戏,你方唱罢我登场。人的可悲之处在于“不自知”,人自知了,方寸之中的觉醒就是大智慧,人体自化的结果就是丹道,心想事遂的环境就是玄德,爱心及天下的了无分别就是成真,普通人的平常言语就成了真传啦。
 
不同作者的修炼经历是不同的,功夫高不在于神通,而在于人心是否熬得过时光的洗刷而不堕入名利的泥坑。觉悟深不在于立功立言而在于立德。何为真德?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能守此道者必为真德,因为玄德深矣、远矣,与物反矣。知荣守辱者一定是可以生佩天之德的,知雄守雌者一定是能明白玄牝的真实含义的,知白守黑者是一定能够得老子的亲睐获得长久之实的。但愿读者能从此觉悟长久之实。
 
《丹道科学》的主编陈全林想让我为此书写一个序,也曾闻三位作者中有两位主张分册立名出版,因此而感佩主编三论合一、三家归元的立意和宏扬传统文明中丹道精髓的善愿,以及坚持一书统三论,一册呈全真的完美构想。捉笔之始方知此“序”之难作,本为一家言为三家此一难,实为一意修真演为三心辩真其二难,同气相扶化为三论相驳其三难,上为兄大下为拙荆其四难,有为无为担于一丹(担)其五难,敬畏老子而难真言自不快此其六难。
 
自放下主编的电话始就为《序》名发愁,思之良久,回溯一家三论的发展过程如重沐“老子”的再生之德,每一点过节无一不是老子无为之治在御人心之骛、再显人性之我执的戏文。
 
那是一九七九年的年初,我与兄长在家就着那台刚修好的“北京牌”黑白14寸电子管电视机看完了德国科学家拍的考古性电视《响往未来》,而中文习惯“向往未来”的表述,此“响”让兄弟俩讨论了好久。终于有一天回到家乡创办《云雾草庄》,对着那空旷的山谷大喊:“我们回来了!”漫渺难绝的迴响一直萦绕在那“谷神不死”的真空里。自此方明白当初的译名者将伟大的科学探索确定在了“当下”与古往与未来的响应中,足显玄真的步步妙着,件件真信。而兄弟俩的玄(丹)道热情也籍此更加高涨,抚思既往的“响应”,何得其玄妙?故此《序》名为《响往未来》。
 
愿有缘和无缘者均证圆满功德、同达如意长生!
                    
                       熊厚音 2009-5-5立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