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转贴)一半巴菲特,一半施洛斯

 昵称11640217 2014-11-21


     对于股票投资来讲,持仓集中还是分散是投资者经常争论不休的话题。从我的体会来讲,抽象地去谈论集中与分散意义不大,不同的投资者有不同的具体情况,从而可能有的适合集中投资,有的则适合分散投资。

    在国际投资大师当中,巴菲特是集中投资的一个代表。几十年来,尽管他的投资资金数额巨大,但相对来讲,投资的股票数量却十分有限,大家耳熟能详的不过十多只。巴菲特之所以能够集中投资,与巴菲特高超的投资水平是分不开的,其前瞻的战略眼光、敏锐的商业嗅觉、炉火纯青的分析水平及过人的心理定力非常人可及,正所谓“艺高人胆大”。让人留意的是,尽管巴菲特本人是以集中投资成为世界首富,但巴菲特并没有建议大众投资者集中投资,而是多次建议投资者购买由许多代表性股票组成的指数基金。

    许多投资者之所以不愿意分散投资,可能的原因之一是过度自信,认为自己能够看准股票,不需要分散。这是大众普遍存在的人性弱点。另一个可能的原因是嫌赚钱太慢。因为投资一分散,即使某只股票大涨,对整体收益也没有太大贡献,根子上还是贪婪作祟。

    事实上,分散投资照样可以赚大钱。在国际投资大师当中,有一位连巴菲特也很敬佩的投资家叫施洛斯,他就是靠充分的分散投资赚了大钱,他自己讲,半个多世纪的投资生涯中,差不多每年收益率达到20%或25%,大约每四年翻一倍,一点不比集中投资的巴菲特收益差。对于自己为什么不像巴菲特那样集中投资,施洛斯解释说:“从心里来说,我们做不到。沃伦是杰出的,他不仅是好的分析家,而且他有很好的商业眼光,他知道,我的老天,他买了一家公司,然后那些家伙拼命为他工作!沃伦不仅有很好的商业眼光,他对人的判断也很准,所以他做的很棒。巴菲特可以找到5间公司都是做金融的,并且理解这些公司,他很擅长,但是这些我们可做不到。你要知道每个人都有能力圈。”

    比较有意思的是,施洛斯分散投资的做法曾被巴菲特称作是为愚蠢进行对冲。施洛斯则解释说:“我们不会对公司盈利进行预测,而我们买入的又是些二线公司,我知道这里面一定能出来不错的公司,但我并不知道是哪个,所以只能每个先买点。一定要买,哪怕只有一点点,这样你才会记住它。遇到真正喜欢的公司,随着股价下跌,还会继续买。”显然,施洛斯最终以其长期稳定而优秀的业绩证明了分散投资也行得通。

    我算得上巴菲特的一名忠实粉丝,巴菲特写的致股东信我一封一封都细细读了,并写了读书笔记(见本博客栏目《巴菲特研究》相关文章),市场上关于巴菲特的书也基本都读过。正是受了巴菲特集中投资的影响,当然也受制于能力圈的限制,我在学习价值投资之初采取的投资方式就是集中投资。我当时规定自己投资的股票数量尽量集中在三只左右,要通过精挑细选,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几年前,银行股估值在A股市场算低的,业绩增长也不错,于是我把几乎80%以上的仓位都集中于几只银行股,自信满满地认为一定能赚大钱。但这几年熊市银行股的熊样大家都看到了。虽然银行股业绩快速增长,但股价却滞涨,以致之前投资极为成功的私募界李驰这几年也被银行股搞得灰头土脸。这让我开始反思集中投资是否适合自己。

    事实上,我当初集中投资,有一个我认为比较重要的理由,即:我认为隔行如隔山,一个人一辈子能真正搞懂两三个行业我认为已实属不易,投资自己不太懂的行业股票,总有一种心里不踏实的感觉。我对选择投资标的的要求是:公司产品必须是自己能够较好理解的,也必须是自己日常生活中能够接触到的,并方便通过实地调研来了解的。这“两个必须”加上对估值的要求,可供选择的板块已经极为有限。然而,银行板块的集中投资也让我看到:即使一个板块股票在投资之初估值是全市场最低的板块之一,即使这个板块股票的业绩增长也是市场各板块中最快的之一,你依然可能赚不到钱。这几年银行业绩的增长事实上超出了我的预期,我无法想像,如果这几年银行板块业绩增速不高、甚至增速下降,银行板块的市盈率下降到当前的水平,自己的银行股投资将会是怎样的一个惨状?

    那么,如果要分散投资,必然面临着要投资一些自己并不很熟悉的行业,这岂不违反了“能力圈”原则?对于这个问题,经过思考,我是这样认识的:一个行业在不在你的能力圈,并没有绝对的界线。有的行业可能完全在你的能力圈范围内,你可以大胆去投资;有的行业你能理解,但理解的深度一般,把握不大,不妨轻仓投资;对于自己无法理解的行业,则不要投资。施洛斯的投资方法能够成功,让我很受鼓舞。尽管施洛斯未曾详细披露过自己选择标的的具体方法,但从施洛斯的一些文章及谈话中大致可以看出,施洛斯主要通过一些财务指标来选择投资标的,基本不调研,不接触管理层,对多数公司业务的理解想来不会很深入,因为充分的分散投资很难使一个人把多数投资标的都限定在巴菲特所指的“能力圈”之内。施洛斯也认为自己研究公司的水平达不到巴菲特的水平,所以需要充分分散。

    经过以上反思,这两年,我对自己的投资组合进行了较大的调整,由之前重仓一两个板块改为少数板块重仓、多数板块轻仓的格局。具体来讲,就是对自己能力圈范围内的极少数板块股票重仓持有,但原则上重仓板块资金不超过总资金量的50%;对于不完全在自己能力圈范围之内、但其产品自己还能够有一定理解的板块股票则通过轻仓、分散的方式持有,即使某几只股票买错了,也不至于造成大的损失。对于这一交易理念的改变,我形象地概括为“一半巴菲特,一半施洛斯”。至于最终的投资效果如何,还是让实践来检验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