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陆巷村:书写古村新韵大文章

 苏迷 2014-11-21
利用历史文化优势 大力推动富民强村
陆巷村:书写古村新韵大文章
  本报记者周伟蔚

  吴中区东山镇陆巷村,一座位于太湖之畔的古村落,所辖的7.19平方公里内古宅鳞比、牌坊相接,还存有明代建筑20多处,清代建筑比比皆是,因为这个仅有百十来户人家的小山村人才辈出,更是被誉为“宰相故里”、“进士教授之村”。近年来,陆巷古村充分利用历史文化优势,大手笔进行旅游开发,一篇富民强村的大文章正在古村缓缓铺陈开来,给古老的陆巷带来了新生机……

  古村落保护,留住江南的乡愁

  陆巷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南宋初年,当时,北方豪门为了躲避中原战乱,纷纷南迁,途经太湖时见到这里如同世外桃源,便有多位战将将家眷安顿在此,慢慢形成了一街、六巷的村庄。记者了解到,因为各种原因,目前许多古建筑大部分集中在村民的手中,不少房子破旧不堪,如果不及时抢救就可能完全消失。“陆巷是活的村落,很多老百姓住在里面,村里必须要解决村民的实际问题。”村党总支书记叶庆荣对此十分果断。
  保护古村落的工作在陆巷村持续铺展开来:村里结合《苏州市古村落保护条例》的相关规定,根据政策与村民协商,与其宅基地进行置换,并对古宅、古迹采用进行统一收购、统一修缮的办法,达到双赢。在修缮过程中,村里根据老宅的特点制订了新旧结合的整治方案,对村民住宅进行了“苏式”立面改造,对老建筑采取修旧如旧的方法,修复了惠和堂、遂高堂、三元牌楼等传统景点,沿街和巷弄的路面采用条石和青砖铺设,同时进行三线入地,雨水和污水接管,生活垃圾统一收集处理等措施。
  不但如此,村里还与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紧密合作,对绿地、生态环境保护做了科学、合理的规划,在太湖滩边湿地上栽种挺水植物——芦苇、菖蒲等,净化水质;在环山公路两侧及旅游景区、公共设施中心等人流集聚点,布置景观绿地;针对白沙地区的地势、地形进行农业面源污染生态拦截。一系列大动作之后,陆巷村如今绿树成荫、绿地点缀,绿色生态成为陆巷的又一张名片。
  今年8月,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财政部、文化部联合下发通知:2014年第一批列入中央财政支持范围的中国传统村落名单中,江苏省只有4个村落入围,而陆巷村就是其中之一。记者获悉,入围这份名单,意味着陆巷村的传统村落保护发展今后将得到中央财政的分年度支持,主要用于历史环境要素修复、防灾安全保障、基础设施和环境改善等项目投资。

  惠及村民,开设全市首个农家乐服务中心

  陆巷村的每一步规划,书记叶庆荣都要反复斟酌,在他心中有一把标尺,“能否让村里的百姓得到实惠”是尺上的唯一刻度。为确保村民持续稳定增收,陆巷村通过一村一品的开发,大力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引导村民组建了两个农产品专业股份合作社,使村民能分享其成果。同时利用北望岭下水晶杨梅的知名度,建立了融生态观光、休闲、娱乐、科普为一体的农业观光产业园,通过建立示范基地,培养和推广绿色食品、无公害技术,使其成为具有苏南特色的农业生态示范区。
  今年国庆长假期间,陆巷村的不少农家乐经营户都发现,家家生意明显“上了一个台阶”,村民们把大部分功劳归结于村里刚成立的农家乐服务中心的服务。记者走进村中一家农家乐,床上的床单、被套、枕套全部洁白如新,整洁程度完全可以和星级酒店媲美。据介绍,依托古村景区,陆巷村近年大力支持鼓励村民发展第三产业,有
  53家村民都开设了农家乐旅社。
  记者了解到,陆巷村的农家乐服务中心目前在全市范围内属于首创,不仅受到村民的喜爱,甚至接到了东山镇其他村农家乐的订单,国庆黄金周期间每天都要加班到晚上11点。今后,服务中心还将开设餐具集中清洗消毒和农家乐易耗品的配送服务,对农家乐的消防、食品安全监管也会加强管理。由旅游、农业生态带来的辐射效应使村民们得到了实惠,一条集旅游观光、住宿餐饮、生态休闲、农副产品生产销售的产业链在陆巷村形成。

  发展文化产业,让崇文重教之风吹遍全村

  住在陆巷村的百姓无疑是幸福的,记者了解到,为了构建和谐的新农村,本着惠民利民的宗旨,陆巷村逐年完善了各项福利制度,建立了社区服务中心、党员活动中心、社区卫生院、计生站、老年活动室等,提升和完善了全村综合服务功能。全村有近5000名村民,全部参加了医保、农保,参保率达到100%。不但如此,村里还每年免费为老年人进行体检,邀请市区的眼科专家免费为村民检查眼病,对孤寡老人和缺乏经济来源的村民,年终给予一定的补贴和照顾。陆巷村还秉承优良文化传统,鼓励青少年奋发向上,对于有志于回乡创业的大学生,更是提供了各种机会和便利。
  今年8月,韩国画家崔昌源先生来到古村王鏊纪念馆,在这里举行了一场跨越国界的文化艺术交流,让村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崔昌源与陆巷古村的结缘是因为明代宰相王鏊所作的《海虾图》一诗。几年前,一次偶然机会,擅画海虾的崔昌源听闻王鏊曾经作诗《海虾图》。好奇下,他四处找寻这篇诗作,阅读后惊讶地发现,全诗112个字所表达的意境与他创作的海虾水墨画契合得十分完美。于是,他心中许下一个心愿,希望有一天能到王鏊故里,拜会这位明代名臣。2013年12月21日,崔昌源在中国进行学术交流时,特意从北京赶到陆巷古村,在王鏊故居拜见古人。因为与王鏊神交,崔昌源已将他的诗作融入自己的系列作品,使中国古代重臣与现代韩国画家的时空文化对话在画作中得到呈现。今年,崔昌源在陆巷的艺术交流活动中义卖所得,全部捐赠给东山镇教育基金会,主要用于中韩学生民间文化交流。

  ■书记感言

  打造一个崇文重教的古村落

  “文化”、“保护”这几个字眼,叶庆荣在采访中反复提及。他说,陆巷村依山傍水,风景秀丽,物产丰富,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是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也是国家5A级旅游景点,如何深入挖掘其历史文化资源,进一步打响陆巷古村的旅游品牌?这是陆巷人现在最需要思考的问题。
  叶庆荣将陆巷村定位为一个崇文重教的古村落,无论是古村落保护、旅游业提档升级,还是文化产业的发展,都是在朝着这个方向努力。叶庆荣告诉记者,随着后5A时代的到来,历史文化名村保护的责任感和紧迫感进一步增强,陆巷村需要在以往保护的基础上,再创新、再出发,以更宽广的视野、更大的保护力度、更完备的保护机制,把历史文化名村保护提到更高的水准,走出一条既保护古村落,传承历史文化,延续古村文脉,又促进文商旅融合发展,让群众得到实惠的新路子,开启古村保护的新示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