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考必备】九年级化学知识点分类整合

 addccde 2014-11-22

点击蓝色字关注

万唯教育wanweiedu



酸与金属

酸+金属=盐+氢气

反应条件:①酸不能用强氧化性酸,如硝酸、浓硫酸,(常用稀硫酸、盐酸)

②金属必须位于氢以前(常用Mg、Al、Zn、Fe)

Mg+ HCl = Mg+ H2SO4

Al+ HCl = Al+ H2SO4

Zn+ HCl = Zn+ H2SO4

Fe+ HCl Fe+ H2SO4


原子的结构

易错点:原子结构中各粒子之间的关系不明确

原子是由原子核、核外电子构成的,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在原子中存在如下关系: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每个原子只有一个原子核,并不是所有的原子都有中子。

例1 下列关于原子结构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构成原子核必不可少的粒子是质子

B.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

C.核电荷数一定等于质子数或核外电子数

D.任何原子中的质子数都等于中子数

易错透视:对知识把握不准,不能确定原子的构成而错选A;没有想到有的氢原子没有中子而漏选B;原子、离子知识相混淆,认为核外电子数得失了,没有看清该题是关于原子的结构而错选C;认为原子中质子数一定等于中子数等于而漏选D。

解析:原子核中不一定含有中子,如氢原子的原子核内就没有中子,只有质子,即构成原子核必不可少的粒子是质子,故A正确,B错误;在同一原子中,核电荷数一定等于质子数或核外电子数,但不一定等于中子数,故C正确,D不正确。

答案:BD


制取氧气

易错点:氧气制取的探究

氧气的制取不但是学习的重点,而且是考试的热点,考查的角度主要有实验原理和实验仪器的选择、实验装置的确定、实验步骤的设计、错误操作对实验结果的影响以及对实验方案的分析和评价等。

2.气体制取与收集装置的选择

发生装置:固固加热型、固液不加热型 收集装置:根据物质的密度、溶解性

3.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和注意点(以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为例)

a.步骤:连—查—装—固—点—收—移—熄

b.注意点

①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引起试管破裂

②药品平铺在试管的底部:均匀受热

③铁夹夹在离管口约1/3处

④导管应稍露出橡皮塞:便于气体排出

⑤试管口应放一团棉花: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

⑥排水法收集时,待气泡均匀连续冒出时再收集(刚开始排出的是试管中的空气)

⑦实验结束时,先移导管再熄灭酒精灯:防止水倒吸引起试管破裂

⑧用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时,导管伸到集气瓶底部

4.氧气的验满: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

检验: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