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北京海淀:紫竹院秋韵

 璇琮坑 2014-11-22

和我一同逛北京——紫竹院秋韵

(2014-11-20 21:14:53)
 

秋天总是让人怀旧,总是充满愁怅。人随境迁,境随人移。秋天总给人,清冷、萧瑟、寂寥、悲凉、质朴,是人生繁华落尽见真淳的境界,是艺术家孜孜以求的凄寒之境。深秋的精美也让人感叹,红叶如火。秋天虽是花谢草枯叶纷飞但也有诸多令人赞叹的景致。像那傲霜的秋菊,似火的红枫,还有那各种令人垂涎欲滴的果实!只是颜色上略显单调了些而已。静观金秋,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随我看看紫竹院翠竹青青,一派秋天的美景。

和我一同逛北京——紫竹院秋韵
过去传说观音菩萨居住在南海紫竹林,紫竹院公园以竹景取胜。竹文化是我国的传统现象,竹子虚心、有节、挺拔凌云的形态特征与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伦理道德、审美意识相契合,成为“清高、、坚贞”的象征。和我一同逛北京——紫竹院秋韵

高梁河上游人工的长河,穿过紫竹院公园,在深秋格外美丽。秋季天气转凉池塘水中悬浮物开始沉淀,水澄澈透明,水中划着圈圈涟漪。
和我一同逛北京——紫竹院秋韵
在这个自然的松岗梅竹环绕中,远处飘来一阵阵悠扬的二胡声。“牧羊姑娘”,“月光爱人”一曲曲好听的二胡音乐伴随着游园赏秋景。
和我一同逛北京——紫竹院秋韵
丝竹音乐萦绕,修竹花木其间,思绪中冒出有关竹子“孟宗哭竹生笋”的故事:孟宗,字恭武,是三国时吴国江夏(今湖北鄂城县)人。少年时父亲即亡故了。孟宗的母亲很喜欢吃竹笋,一年冬天,孟母生病在床,偶然提到了竹笋的滋味多么鲜美,可惜现在却吃不到了。孟宗对母亲十分孝敬,平时凡是母亲想吃的东西,他总要千方百计的办到。
和我一同逛北京——紫竹院秋韵
孟宗听母亲说想吃竹笋,他就背了锄头,到屋后竹园去找竹笋。当时,大地满是积雪,风又大,天又冷。孟宗在竹林里东找西找,想找一个竹笋来孝敬母亲。可是冰天雪地,那里找得到竹笋呢?孟宗急得淌下了热泪。这时,地上的积雪被孟宗的热泪融化了一大片,就在那一片积雪被融化了地面上,露出了一个小小的笋尖。
和我一同逛北京——紫竹院秋韵
孟宗喜出望外,连忙用锄头把积雪和泥土拨开,挖出竹笋,回家后煮了一碗笋片汤给母亲吃。他母亲吃了热腾腾的笋片汤,病就好了一大半。后人就以孟宗为孝敬父母的榜样,大加称赞。有诗云:泪滴朔风寒,萧萧竹数竿。须臾冬笋出,天意报平安。
和我一同逛北京——紫竹院秋韵
石径盘纡,林木蓊郁,翠竿繁荫。
和我一同逛北京——紫竹院秋韵
黄叶四处飞扬,讨人喜欢的是温暖的阳光,温而不热,凉而不冷,人们可以无拘无束地自由舒展。
和我一同逛北京——紫竹院秋韵
在片片翠竹、紫薇、桃花中有“待月轩”、“步月廊”和古藤架组成的半围合空间,中置箫女玉雕。
和我一同逛北京——紫竹院秋韵

循磴而东,即得小涧。以竹喻节,刚正不阿。以荷喻品,不染尘埃。
和我一同逛北京——紫竹院秋韵

萨克斯管音色异常丰富迷人强吹奏时类似铜管,弱奏时类似木管是一种管乐器类最好的合作伙伴。一曲“回家”令人流连忘返。“威尼斯狂欢节”一曲令人陶醉。和我一同逛北京——紫竹院秋韵

竹子挺拔清季、枝叶婆娑、虚心有节、风韵独具,古往今来,青青翠竹吸引了无数文人墨客争相诵咏,有关竹子的诗词歌赋数以万记。
和我一同逛北京——紫竹院秋韵
“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竿来扶持,明年更有新生者,十丈龙孙绕凤池”,歌颂了竹子敬老爱幼、世代相传的美德。
和我一同逛北京——紫竹院秋韵
日赏幽幽青竹韵,夜嗅淡淡寒梅香,思触深谷幽兰秀,念及苔花志气长。
和我一同逛北京——紫竹院秋韵
斑竹麓东西两山相峙,深谷曲折幽静,北通知弈庐,南达河静湖。
和我一同逛北京——紫竹院秋韵
山顶长松葱郁,山麓斑竹凝翠。南端的娥皇、女英雕塑俏立于岸,倒影于湖,寓斑竹之传说。
和我一同逛北京——紫竹院秋韵
葫芦丝,又称葫芦萧,是云南少数民族的乐器.主要流传于傣、彝等民族中,其音色轻柔细腻,圆润质朴,极富表现力,深受云南人民的喜爱,无论民间,还是专业舞台都能听到它演奏的优美的声音,一曲葫芦丝音乐“竹林深处”悠扬动听;一曲“月光下的凤尾竹”耳熟能详。
和我一同逛北京——紫竹院秋韵
徜徉婆娑翠影中,感发滴泪幽静情。
和我一同逛北京——紫竹院秋韵
“八宜轩”面临一鉴荷辖,背依万竿修竹,丛筱垂翠,曲径通幽,四时八节,景色宜人。
和我一同逛北京——紫竹院秋韵
当月夜降临登楼,水上有明月,水下明月浮。攀山,“步月廊”里听凤管,“待月轩”前看婵娟。和我一同逛北京——紫竹院秋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