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2 滴水穿石的启示(第二课时)(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

 花漾物语 2014-11-23

22 滴水穿石的启示(第二课时)(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说明事理的课文,文章构思清晰可见:它先给我们呈现了太极洞滴水穿石的奇观并引出观点,接着从正反两个方面举例证明“只有做到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才能实现美好理想”的道理,最后既全面揭示滴水穿石的启示,又给我们提出希望。文章运用叙议结合的手法,有理有据,需要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逐步体会“滴水穿石”的精神所在。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本课的写作方法,进一步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
3.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知道古今中外有成就事业的人,都离不开“滴水穿石”的精神,懂得要实现美好的理想,就要做到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
教学重难点:
1.从文中的三个人物事例中感受到他们共同的地方是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所以才取得成功,进而理解要实现美好的理想,就要做到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
课前准备:
1.搜集一位名人的事例,用以说明“滴水穿石”的道理。
设计理念:
新课标下的教师角色有了很大的转变,教师在课堂上的组织作用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本堂课主要采用自主、合作学习形式,让学生抓住文本,紧扣文章观点,逐层深入探究,从中实现对文章思想内容与表现形式的有机感悟。同时,积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引领学生走出教材,走进生活,深刻领会“启示”含义,努力实现语文教学和人文教育的最佳效应。
设计思路:
本文层次非常清晰,由奇观引出观点,进而用事例论证观点,最后全面揭示启示并提出希望。我按照这样的文路组织教学,先了解奇观,抓住重点词句来感知“小水滴”的精神,再精读事例,通过名人故事来领悟“滴水穿石”的启示,从而联系实际,让学生明白只有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才能实现美好的理想。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课前,老师想听听大家都有什么理想,学生交流。
过渡:有人说过一句话,如果说人生就像是一次旅行,那么理想就是指引我们前进的一盏明灯。
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第22课《滴水穿石的启示》
二、品读课文 
(一)品读“滴水穿石”的现象部分。
1.“滴水穿石”是一个成语,谁来说说它字面的意思?
2.你有什么疑问吗?
(水滴的力量那么微不足道,它怎么能把石头滴穿呢?)
过渡:但是,在安徽广极洞就有这样一大奇观,请大家打开书本,读读第一自然段,找出水滴能把石头滴穿的关键词或句子。
3.教师课件出示:
“原来在这块石头的上方,有水滴接连不断地从岩缝中滴落下来,而且总是滴在同一个地方。几百年过去了,几千年、几万年过去了……水滴锲而不舍,日雕月琢,终于滴穿了石块,成为今天太极洞内的一大奇观。”
交流:
(按学生交流的顺序变化相应词语的颜色并理解词语的意思)
1)接连不断:从不间断
2)锲而不舍:一刻不停地雕刻着。
3)日雕月琢:每天每月每年不停地雕刻。
   读好这三个词语
4)总是滴在同一个地方
5)几百年过去了,几千年、几万年过去了……(省略号可以看出什么?)
同学们都找到了水滴滴穿石头的原因,谁能来读一读。
指名读
 
4.这段话的前面还有一个问句,出示:
“这个小洞是怎么形成的呢?”
共3页,当前第1页1 23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