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Hey,听说你想留学北美?【搞个大新闻篇】

 联合参谋学院 2014-11-23


 


         

       你知道印度的学术是什么样子的吗?

       也许我也不知道,YouTube上倒是有印度工程院校的土木工程公开课,喜欢的人可以去看看。


       前一段时间,研究印度教的论文需要索引书籍的时候,从图书馆翻阅了一些必要的填充物当appendix。借了三本书,第一本是一个印度教授阐释对印度教的一些看法,第二本书是另一个印度教授反对前一个印度教授对印度教的部分看法,第三本书更厚,是又一个印度教授通过引用最初的那本书的观点来抨击前一个印度教授对第一个印度教授的驳斥。

       一群方舟子和周小平吗?

       这就是学术的现状,当学术界不再是少数人的游戏时,上位博得眼球就显得愈发的困难,剩下的大抵都是靠相互口诛笔伐来相互攻讦,和现实社会中“搞实业的少,搞商业的多”一个样子。

       在朋友圈经常转发的微博里,雨后春笋般地冒出无数“学富五车”的知识青年,大抵都有类似的想法,进而引发再正常不过的激进行为。


       于是,学术在很多领域里,更多地成为了一种争吵和内斗。

       所以说,民国出大师,并非都是那种绝对才华的泰斗,而是现在更多的名校已经成为了三闾大学的竞技场罢了,安心看书的人,越发地少了。因为仅仅读书,没有足够的出路,也不会有富裕的津贴,一年不搞三篇核心期刊论文是否能保住现有的职称都难说。


       但这里说的不只是印度和中国哟。


       前几年,大概是在2011年的时候,高中有个学姐去海洋大学试着裸考了一次雅思,记得成绩单上的结果——一门7.5分,三门9分——然后前辈想了想,继续在青岛读大学,没有选择出国。很多认识前辈的人,都感到这个分数不出国真是可惜了,然而,这很可惜吗?

       2013年北美入学的中国留学生增长趋势逐渐走低,很多出国的朋友也是带着一脸茫然奔波在外的。一个萝莉问道:“小西住,我想去英国读一年研究生,家里人说那里读研时间短,姐姐是搞中介的,所以支持我。”

       “但我雅思只有5分。”

       “去英国读商科研究生。”

       看过留言,本想说些什么,但又欲言又止,只是象征性地鼓励了下,便陷入了凉宫春日的忧郁。


       某几所世界排名前20的名校,最引以为豪都是自己的bookstore。占地面积一千平方米的大学书店,每年销售额以5亿美元为基础单位计算,知识点几乎都和高中重合的基础书籍,折合成人民币最少也要250美元,同样内容的硬皮书价格翻倍。几节基础课程下来就是Macbook,但真学到了什么吗?


       人都是自私的,每个学院的董事会都会在一次权力斗争之后,由掌权系的董事成员进行重新资源分配。所以当你发现北美名校的大一课程还不如复旦大学思想品德修养那样有含金量的话,千万不要奇怪,这种课程的讲师几乎清一色掌权系的势力,因为一旦混上了讲师便有了真正稳定的头衔,进而会有更稳定的权力扩张。

       而当很多留学生付出上百万学费后,匆匆发觉到了大四才有本系的专业讲师照本宣科讲些真正对学业有影响内容时,会突然感到力不从心并对自己的曾经的选择哭笑不得。

       除了MIT牛津剑桥等极个别的顶尖名校继续着自己孤苦的学术道路时候,哈佛耶鲁斯坦福已经靠着价值观念输出来博得全世界留学生的投钱,越来越多的曾经的名牌大学正逐步走下坡路。当一个在维基百科都算是有名人的优秀老讲师,悲叹自己已经被董事会安排到一个鸡肋道德课程而无法继续为工程学生的传道授业时,东西方的学术便走在类似止步不前的平行线上了。

       现在已经没有任何人能保证,一个世界排名前50的学校的学生,毕业出来学到的知识真的比国内踏踏实实天天画图纸的二本毕业生要多。

       于是有人驳斥到“这可是世界排名前50的名校吖!”

       可就算排名第一都跟你没有关系啊?

多出来的,无非就是更多的机会。但如果大学本科四年没有把握系里的PEY机会、参与假期的企业实习、组织学生会核心工作、表现在专业的大赛平台上,剩下的只不过是浪费学费罢了。

       排名本来更多是对学术研究工作的评估,所以学校会对能出成果的研究立项投入大把资金挖掘人才,但资本出在羊身上,谁来送钱呢?

       最好是对学校排名几乎没有影响的本科生,最好没有多少申诉期望的留学生。

       于是,钱来了。

       一个文理学院的大一讲师,学生多一点年收入50万美元这是理所应当天经地义的事情。如果说一个高中化学生物会考为B的国内工程学生,还能在大三的毒理学课程里侃侃而谈对各种复合物阐释自己的观点的时候,那么这个专业毕业生的能力真是令人担忧。

       

       当社会学的教授说,这门学年课只需要背过题库的270道原封不动的题目写个关键词都有的简答就能A过。

       当心理学的老师找了一个理由翘掉了本就不多的lecture然后在第二个星期又在仅存的两个office hour玩消失。

       当材料学的讲师把自己选的一套教材,发了PPT给大四的学生们,然后在黑板上原封不动地念了2个小时,台下懒懒散散没有人提问就匆匆下课,而这便是一所名气尚存的高等学府的毕业生现状。


       留学生期待能够进入一所上个世纪末期北美学术界积极拼搏学术专家为了荣光而奋斗的学府,而结果却陷入了留学生金币压榨机的结果。很多时候,出国的人并非少数优秀的学生,仅仅有类似光宗耀祖的家庭催促以及自己的迷茫。优秀的人在哪里都有优秀的品质,优秀的品质才是现实中最急需的塑造。

       天下没有低廉的名校入学通知单,如果你感觉自己并没有出众的成绩和努力的精神,却拥有这份意外的收获——


       没错,恭喜你——

       在每个学院都有申诉的房间,沙发上圆桌上推满了几座小山一般的申诉请愿。这就是留级和重修申诉,不少人只是莫须有的罪名。到了大三,核心课程还都是一遍遍写模板化的论文的时候,就更容易找纰漏。

       “你没有完全按照模板来,不需要你自己的想法。”

       “现实中你的设计是有价值的,虽然要求写扯淡的空谈,但还是要按照这种套路写。”

       结果便有了BBC对香港占中者晚期仅存的良性评价里的那些通过占领道路减少车辆出行保护环境的观点——而同类扯淡的思考方式,却成为了名校生学习参考的模板,不切实际,因小失大,少说有见地的想法多说过年话,少一点创新少一点扣分。

       而几乎一模一样的essay,有的人上了90分,有的人只有50分,而评分的兼职tutor却给不出任何理由,只是“感觉上你可以有这个分数”的打零工想法,来糊弄求学者的做法,则更加令人感到荒谬。


       诚然如此,当赚钱逻辑已经俨然成为了主流写照,那么再奇葩的事情也能发生。最终,学生感到自己学不到东西,还不如做些有意思的事情——比如游戏和性爱——的时候,大学就要为如何建议学生少抽大麻来进行教育考虑了。


       眼下宗教课的小作业,只要点到就能拿分的课程已经有三分之一的学生不来而只是等着Test和Final,而交上去和连线题差不多的小作业的学生只是上课的人的一半。


       “嘿,星期四我们要交一张活动部的海报,所以下周一要due的groupwork你先帮我们整理下套路吧,到时候我们往里填数signature就行。”

       这是本周末,一个大三的学生向同一门课程的大四朋友发出的信息。

       只要想找借口,可以说星期四以前每天24小时都在做一张活动部的海报草稿,然后逃避这个工作,而这已经成为“名校生”的浮夸拖延通病。


       还有更诡异的所闻,那就是土木工程的结构力学近几年已经降格成为了大四的选修课,绝大多数不喜欢力学课的人都没有选这门课。

       

       而这是世界排名前20的名校。


       不过,只要毕业就好,一个读书四年毕业的本科生,又不影响学校排名,更何况排名也是为了金钱来服务的。只要看到你来投钱,那么再糟糕的教学也会让你感受到一个单词的诚意——

       

       "Friendly"


                                                            ——by 西住みほ(520446444)

                                                                   18:33

                                                               Nov.22.2014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