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蜀国灭亡

 万阅城市 2014-11-24
大家都知道三国里边最早灭亡的是蜀国,也许大家认为是后主刘禅无能,
还有很多人认为是诸葛亮死了,蜀国没人才了,才导致蜀国率先灭亡,
其实导致蜀国率先灭亡的就是蜀丞相(诸葛亮) 为什么要这么说呢,
我们看下诸葛亮六出祁山的地图,第一次诸葛亮出祁山的时候把(汉中)作为总部,
他选择了两条攻打(长安)的作战路线,第一条是从(汉中)西北而上也就是定军山,
和五丈原攻克长安另一条路线就是从东北上庸路线攻克长安大家先看下这两条作战路线。。。。。。。
说到这里有一位被小罗(罗贯中)给冤枉的人(魏延)在诸葛亮提出了两个作战路线时魏延说了他的看法,
魏延说:丞相只要给我5千精兵,我将横穿(子午)谷偷袭长安不几日便攻克中原,
诸葛亮不是不知道可以偷袭,可是为什么没采用魏延的意见呢,
因为那时的诸葛亮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荣不得别人的想法,
最后的结果是六出祁山劳民伤财,诸葛亮可以采纳魏延的建议选择3条路线攻克长安,
就是说你给他5000兵马可以投石问路,也没多大的损失啊,说到这里大家肯定想问,
就是采纳了你怎么能知道就一定能得胜呢,过了多少年,有个叫邓艾的小伙走的就是当年魏延提出来的路线,
直达蜀国都,最可笑的是姜维还带着几十万兵马在诸葛亮的那两条路线上等着呢,
蜀国灭亡诸葛亮是罪魁祸首。
邓艾(197年-264年),字士载,义阳棘阳(今河南新野)人。
三国时期魏国杰出的军事家、将领。其人文武全才,深谙兵法,对内政也颇有建树。
本名邓范,后因与同乡人同名而改名。邓艾多年在曹魏西边战线防备蜀汉姜维
公元263年他与钟会分别率军攻打蜀汉,最后他率先进入成都,使得蜀汉灭亡。
后因遭到钟会的污蔑和陷害,被司马昭猜忌而被收押,
最后与其子邓忠一起被卫瓘派遣的武将田续所杀害。

 
                                                          刘备之死
 
《三国演义》中是这样说的
关羽大意失荆州后 刘备因念及兄弟结义知情 不顾手下众人反对
发兵东吴 欲为二弟报仇 期间又痛失张飞、黄忠 后又中陆逊之计
被一把火烧的大败 幸亏赵云等人接应得以逃回白帝城 应觉得无颜回去见手下百官
 躲在白帝城行宫不出 整日羞恨(羞的是行军多年 居然被陆逊一黄口小儿杀的损兵折将
愧对当初反对出兵的文武百官 猪哥亮、赵云都反对的 所以猪哥亮被留成都了
赵云调去做后勤了; 恨的是没能为兄弟报仇
不禁没能为关羽报仇 还搭上了张飞、黄忠) 终于闷出病来 死于白帝城了
三国三大战役
“三国”时期的战争很多,而最著名的堪称三大战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夷陵之战
  官渡之战
  作战双方:曹操 袁绍公元199年袁绍挑精兵十万,
乌巢为粮仓,进驻黎阳,与曹军初交失利,改打持久战,
曹军疲惫不堪。然而,得于从袁军叛逃许攸(曹操同乡)的帮助,
曹军转败为胜,获得胜利。后攻陷冀州直捣黄龙,歼灭了袁绍势力,
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基础。
这是三国时代的第一场大战,也是一场几万人战胜几十万人的惊人战役。
  赤壁之战
  作战双方:曹操 孙权(孙权军 刘备军) 公元208年,曹操平定北方,
随即率领五十万大军南下夺取荆州。休息三个月后,又挥师南下,这次号称百万,
妄图歼灭江东孙氏政权。而孙权与刘备在诸葛亮、鲁肃及周瑜等人努力下组成联军,
史称“孙刘联军”。而后,庞统献连环计黄盖苦肉计,曹操接连中计,
孙刘联军在以东南风大作的夜晚发动急袭,点燃了连在一起的曹军战船,
曹操大败而逃,狼狈逃回许昌。从此,曹操的势力,就再也没能扩展到江东,
并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这是三国时代的第二场大战,
“孙刘联军”漂亮地赢得了赤壁大战的胜利。
  夷陵大战
  作战双方:刘备 孙权 夷陵大战又称猇亭之战
三国时期蜀汉君主刘备对东吴发动的战役,三国“三大战役”的最后一场。
221年七月,刘备称帝3个月后,立刻以替大将关羽报仇为由,
不顾诸葛亮、赵云等人劝谏,毅然率大军伐吴。
东吴国君孙权立即以陆逊率军应战,陆逊猛烈地使用火攻
将刘备驻扎在山林之中的八百里联营付之一炬,刘备大败而逃,
最终在白帝城悲怆地死去。
三国结局
司马懿(179—251),字仲达,河内温县(今河南温县)人,出身士族,
青年入仕,担任过曹操的丞相主簿,多谋略,善权变。后来,曹操被封为魏王,
司马懿又担任魏王太子中庶子,深得魏王太子曹丕信任。曹丕称帝之后,
司马懿的地位日渐上升。曹丕死时,司马懿、陈群、曹真、曹休同受遗诏,
辅佐魏明帝。曹真死后,司马懿任大将军,多次督率大军抵御诸葛亮的北伐,
掌握了曹魏的军事实权,而且威望也大为提高。公元239年,齐王曹芳继位,
大将军曹爽独揽大权,给司马懿一个太傅的虚名,剥夺了他的实权。
司马懿就此装病,迷惑曹爽,暗中却加紧策划。这时,司马懿之子司马师任中护军,
控制着一部分中央军队。司马氏集团与曹氏集团的矛盾已经白热化。
正始十年(249)春,齐王曹芳在曹爽等陪同下去谒祭高平陵(魏明帝的陵墓),
司马懿父子发动政变,迫使曹爽交出兵权。不久,司马氏把曹爽及其兄弟,
以及曹氏集团的重要成员,一律诛灭三族。从此,司马氏父子完全掌握了曹魏政权。
嘉平三年(251),司马懿病死,其子司马师继任大将军。司马师(208—255),字子元。
他专擅曹魏国政,废掉齐王曹芳,另立年仅13岁的高贵乡公曹髦为帝。
正元二年(255),司马师病死,其弟司马昭又继任大将军。司马昭(211—265),字子上。
他总揽朝政,魏主曹髦曾说:“司马昭之心,路人所知也。”
司马昭杀曹髦,另立14岁的曹奂作为傀儡皇帝。景元四年(263),
他派钟会、邓艾等率军灭蜀。这年,司马昭自称晋公,后为晋王。
公元265年,司马昭病死,他的儿子司马炎继任丞相,袭晋王。
第二年,司马炎废掉魏主曹奂,自己当皇帝,建立了晋朝,他就是晋武帝。
魏灭蜀以后,孙吴处于十分不利的战略地位。晋武帝咸宁五年(279)冬,
西晋派太尉贾充为大都督,遣镇军将军琅邪王司马、
安东将军王浑、建威将军王戎、平南将军胡奋、镇南大将军杜预、
龙骧将军王(jùn)等分兵六路大举伐吴。各路大军所向披靡。
次年(280)三月,王水师抵达建业的石头城。吴末孙皓帝投降,
吴亡, 晋朝统一全国。 即三国归晋。
乐不思蜀
紧缩式成语,很快乐,不思念蜀国,原指蜀后主刘禅甘心为虏不思复国。
后用来比喻在新环境中得到乐趣,
不再想回到原来环境中去。
语出《三国志·蜀书·后主传》裴松之注引
汉晋春秋》:“问禅曰:'颇思蜀否?’禅曰:'此间乐,不思蜀。’”

原文

司马文王与禅宴,为之作故蜀技,旁人皆为之感怆,而禅喜笑自若。
王谓贾充曰:“人之无情,乃可至於是乎!虽使诸葛亮在,不能辅之久全,而况姜维邪?”
充曰:“不如是,殿下何由并之。”
他日,王问禅曰:“颇思蜀否?”
禅曰:“此间乐,不思蜀。”郤正闻之,
求见禅曰:“若王后问,宜泣而答曰'先人坟墓远在,乃心西悲,无日不思’,因闭其目。”
会王复问,对如前,王曰:“何乃似郤正语邪!”禅惊视曰:“诚如尊命。”左右皆笑。
——《三国志·蜀书·后主传》[3] 

译文

司马昭宴请刘禅,故意安排蜀国的节目,在旁的人都为刘禅的亡国感到悲伤,而刘禅却欢乐嬉笑,无动于衷。
司马昭看见这种情形就对贾充说:“想不到刘禅竟糊涂到了这种地步,即使诸葛亮活到这时,也不能辅佐,何况是姜维呢!”
贾充说:“不是如此,殿下您又怎么能吞并他呢。”
有一天,司马昭问他说:"是否会思念蜀地?"
刘禅回答说:“这里很快乐,不思念蜀国。”知道了这事,
随侍刘禅的郤正就指点他说:“如果司马昭再问起时,你应哭泣著回说:'先人的坟墓都葬在蜀地,我是天天都在惦念著。’”
后来司马昭再次问他时,刘禅便照著郤正教他的话回答。
司马昭于是说:“为何像是郤正的语气呢?”
刘禅听了大惊,睁眼望著司马昭说:“您的话确实没有错。”左右的人都笑了。

解读

三国时期,刘备占据蜀地,建立蜀国
他死后,儿子刘禅(小名阿斗)继位。
刘禅昏庸无能,在那些有才能的大臣死后,公元263年,蜀国就被魏所灭。
刘禅投降后,魏帝曹奂封他一个食俸禄无实权的“安乐公”称号,并将他迁居魏国都城洛阳居住。
魏帝自己也无实权,掌大权的是司马昭。在一次宴会上,司马昭当着刘禅的面故意安排表演蜀地的歌舞。
刘禅随从人员想到灭亡的故国,都非常难过,刘禅却对司马昭说:“此间乐,不思蜀。”[1] [4] 
后人多认为刘禅乐而忘本,无故土之思,但也有人持异议,
如《三国蜀后主刘禅新论》的作者罗开玉和谢辉认为,刘禅装憨卖傻,不仅是养晦自保,更关系着一大批降臣的命运。
这一表演与刘备“煮酒论英雄”的表现如出一辙而更精彩。[5]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