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绘本的秘密】第一讲--田宇

 易良义 2014-11-24
第一部分:什么是绘本

在长期的绘本教学中我慢慢发现,绘本不能靠一种常规的解析方法去理解。
换一种思路,或许可以让我们更了解“什么是绘本”这个问题。

推荐读物:
【日】《绘本之眼》--林真美/著

【日】《我的图画书论》--松居直/著


【台湾】《好绘本如何好》--郝广才/著


其实最诚实的回答,是
“绘本”是一个词。

日语叫它えほん
英语叫它picture book



绘本的“本”
图画书的“书”

绘本是一种书

“图画书是给小孩看的书吗?”
“有给大人看的成人绘本吗?”

其实问题没有那么复杂

我们从绘本是一种书的角度,再思考一遍。

书出版了,就要有人看。
大人可以看,小孩也可以看。

既然是书,就总会有人喜欢,有人不喜欢。
有的书大人喜欢,但小孩不见得喜欢
反之小孩喜欢的书,或许大人怎么也猜不到。

举例:

家长很喜欢的绘本:《爱心树》--【美】谢尔·希尔弗斯坦/著

孩子很喜欢的绘本:《圆白菜小弟》--【日】长新太/文·图

孩子和家长都很喜欢的绘本:《你看起来好像很好吃》--【日】宫西达也/文·图


孩子和家长都很喜欢的绘本:《活了100万次的猫》--【日】佐野洋子/著


有人喜欢它,就会去读它,很喜欢的人会买它。

买回家读了一次还不够,会一次又一次的读

甚至还要分享给朋友,或者是保存好,想看它就看它。说不定可以留给自己的孩子看呢。

这就是书籍的力量!自然也是绘本的力量。

绘本是由图画为主的书。
所以才会叫它图画书呀:)

这种叫做绘本的书里有文字,也有画面。但画面是相对更重要的。

小孩看不懂文字,却能看得懂画面。(并且往往比大人看的更明白)

孩子喜欢读取画面中的信息。
所以
就绘本而言
孩子往往比大人看的更明白。

因为孩子喜欢,大人往往“不那么喜欢”
是这样吗?

当有一天,我们发现我们已经不再是个孩子时,或许我们已经死去了。




第二部分:关于绘本的创作

1)读
泛读,是积累,是积淀。有了好的眼睛,才会有好的头脑,好的“双手”。

“眼高手低”
是一件好事。是好的开始。这是泛读的作用。

精读:
优秀的,自己喜欢的绘本要一次又一次的读。

精读示范:
【美】《宝藏》--尤里.舒利瓦茨/文·图






2)图与文
绘本中的图与文是两条线

他们不是相互翻译的

绘本 = 图 ╳ 文字

相互辅助

举例:
《三只小猪》



精品导读示范:
【美】《七号梦工厂》--大卫.威斯纳/著
知识点:翻页与重点画面




深读解析:
封面:点题

扉页:第一主人公的出场,细节,伏笔,背景介绍,巨大信息量

故事:分镜,方向感

故事:方向感,重复出现事物的比例处理

故事:分镜,气氛营造,方向感制造(标志物)

故事:必然结果的处理,第二主人公的出场

故事:性格反差(矛盾)

故事:必然结果的处理,虚化分镜(两个世界的切换)

故事:无边框(象征想象世界) ,镜头角度变化(带领读者视线,帮助进入故事)

故事:主要场景出现(呼应并回答封面)

故事:镜头动线(生动)

故事:细节(增加真实感,引人入胜),成年人出场(矛盾伏笔)

故事:细节塑造配角人物性格

故事:分镜,配角人物表情(烘托气氛)

故事:细节(增加真实感,丰富配角人物性格)

故事:仰角镜头(儿童视角)

故事:成人与孩子的见面(矛盾激发)

故事:细节与场景转换

故事:边框再次出现(回到现实世界),分镜,人物性格转变

故事:人物目光方向(激发读者好奇)

故事:双页全景运用

故事:增加配角(烘托气氛),方向感(逆向表回程)

故事:跳回无边框(只要有梦想,孩子也可以影响大人)

故事:真正的结尾(细节,为故事的发源做交代--只有准备好的人才能抓住机会,孩子的梦与梦想完美融合)

扉页导读:作者介绍和故事简介


3)大人与孩子
大人的情怀和感动

小孩的乐趣和关注。

不要试图用绘本去教育孩子
在我们的国度
别说是孩子了
我们受教育的机会还少吗
以后有的是机会呢


4)结构
组织逻辑。是一种必要的创作技巧


5)立刻开始
有趣…远比其他重要。


【结束语】
我们为什么致力于中国原创绘本

绘本是一座桥梁
跨越了年龄,连接着亲子关系。
跨越了时间,传递着前人的智慧。
跨越了地域,拉近了每个人的距离。
跨越了苦闷,分享着幸福与快乐。

绘本是一颗种子
每一本绘本都会深深的留在人们的心里。
心中的绘本像一颗智慧的种子。
会在未来的某一天,破土,滋生,茁壮成长。
给我们力量。


添加到我的笔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