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六尺巷,千秋传,万世流芳

 xianjuyin 2014-11-24

话说清朝时,在安徽桐城有个著名的家族,父子两代为相,权势显赫,这就是张英、张廷玉父子。康熙年间,张英在朝廷当文华殿大学士、礼部尚书。


张英的老家旧宅与吴家为邻,之间有块空地,后来吴家建房,要占用这个空地,张家不同意,于是在宅基地问题上发生了争执——就像现代人盖房时常发生、闹得不可开交的宅基地纠纷一样。


由于两家宅地都是祖上基业,自然谁也不肯相让,双方将官司打到县衙门。县官考虑纠纷双方都是名门望族,不敢轻易了断。


在此期间,张家人写了一封信,要求张英出面干预此事。张英收到家书后,并没有利用自己的权势为张家向地方当局作批示、打招呼,而是写上一首打油诗寄回老家:


“千里来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家人阅罢,明白其意,豁然开朗,主动让出三尺空地。吴家见状,深受感动,也主动让出三尺房基地,这样就形成了一个6尺的巷子。


两家礼让之举和张家不仗势压人的做法为人们所传颂。后来康熙帝知道了这件事,敇立牌坊以彰谦让之德。


让人三尺又何妨,失三尺之地,换万世流芳。张英的谦逊礼让、宽容旷达,是邻里之间和睦相处的典范,是中华民族包容万物、兼收并蓄的体现,蕴含着为官者德治礼序、崇德重礼的文化精华。


家学渊源,善益子孙,优良的家风惠及子孙后代。张英次子张廷玉为康熙朝进士,居官五十多年,官至吏部尚书、军机大臣,为一代名臣。而张廷玉长子和次子亦官至内阁学士,四子官拜兵部尚书、赠太子太保。


父子宰相为官清正,心系百姓,名垂青史。这得益于张英的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得益于淡泊致远、克己清廉的家风,得益于“六尺巷”。


现在你如果到访安徽省桐城市,在城市的西南角,可以看到一条鹅卵石铺就的长180米、宽2米的巷道,那就是历史悠久、为人称道的“六尺巷”。至今依然带给人无尽的思索与启示。


张英身为一朝宰辅,却不恃权压邻,律己从严、舍利求义,权不为己所用,身以德服天下,在昭示为官者:做官先做人,做人先修身。只有修身齐家,才能治国平天下。


几百年后的今天,人类社会日趋现代文明时,我们有些人欲望膨胀、贪婪霸道、尔虞我诈、不择手段、以权谋私、权钱交易时,想想六尺巷的故事,发人深省,给人以在世事纷争中归于宁静与平和的精神净化。


退一步海阔天空,让一点风平浪静。为官当知进退,为商得舍有度。


(西纳维思:张殊/清露 整编配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