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终于明白有些事情想变好一点多么艰难

 谢楚军 2014-11-24
本学期经常外出上课,挤公交车的次数多了就有一种厌烦心理,如果不是因为时间紧迫不得不挤公交车的情况下,我宁可免费乘经济环保的11路车——双脚走路。
 
有同事、朋友问,谢老师,你在外面上那么多课,买一台私家车啊,就免了挤公交的辛苦咯。
 
靠!要是有买私家车的经济实力,还跑到外面上那么多课干啥呢?你真当我仅仅是把毕生的精力献给崇高的教育事业啊?
 
闲话少说,还是来说公交车。
 
挤过公交的朋友几乎都见过这种现象,无人售票车明明车厢后面稀稀散散,结果乘客在前面上车后都挤在前面,乘客上得越多,前面挤得越紧,就是很少看见有人主动朝后面移动使车厢内分布均匀些。我几乎每次乘车都能听见司机从座位上站起来朝车乘客吆喝:“往里面走!往里面走!里面孬空(长沙方言,空空的)的,干嘛挤在前面啊?”颇有些像我在课堂上劝告不守纪律的学生不要讲话一样。很多时候,由于乘客挤上车很不容易,公交车在一个站台上要停留好久。
 
我估计司机的口水喊干了没有什么效果就不再喊,只得打开后门让有些投了币的乘客从后门上车。反正我已经记不清我有多少次是从前门投币后下车再从后门上车的。
 
我站在车厢后面,看着一张张僵化的乘客表情,比较了车厢前后的乘客的分布密度,不禁产生联想。经济学里面有一个概念叫帕累托改进,概念解释有些拗口,简单地说就是越变越好,至少不会使情况变得更糟。要是前面的部分乘客往后面移动一点,使车厢里分布均匀点,大家不是更舒服些吗?或者,要求高一些其实也不难,就是前面的乘客在车开动时主动让出一些空间,方便下一站台的乘客更快更顺利上车,不亦说乎?
 

但是非常令人沮丧,明明很容易达到的帕累托改进,就是那么顽固地维持糟糕现状。我又想,如果在公交车车厢的狭小空间里体现了某种国民性,那么我终于明白为什么我们现实中有些事情想变好一点是多么的艰难。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