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言必称希腊 81】冷战,古希腊也有相似的局

 老庄. 2014-11-25

【言必称希腊还是言必称中国】系列文章之(八十一)

        从米克诺斯岛到提洛岛,坐船需约半小时。提洛岛的面积只有3.4平方公里,非常狭小,和它的名气并不相称。进入景区,望着满眼的石头遗迹,我有些动 力不足。这几天全看石头,已经有点审美疲劳。不过既来之则安之,总要寻找一些新意。我漫无目的地闲逛,感觉索然无味,就连提洛岛的标志几座石狮雕像也难以 打动我。岛的东部有一座小山,高不足百米。拾阶而上,非常轻松,几个“之”字型山道走过,来到山顶。放眼望去,海天一线,顿觉神清气爽,豁然开朗。“不畏 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用这句诗形容眼前的场景恰如其分,不过却是最迷你版的。

        提洛岛南北长、东西窄,小山位于东中部,港口和建筑遗迹集中在西部,地理状况和中国的台湾岛有几分相似。现在岛上没有常驻人口,只有游客光顾,但在 古希腊时期,提洛岛却是爱琴海中最耀眼的一颗明珠,一个独立的城邦小巨人。它差不多居于爱琴海的中央,是海上贸易的中转站,凭借独特的地理位置造就了重要 的经济地位。爱琴海上岛屿星罗棋布,提洛岛也有近邻,而且面积都比它大。古希腊人居然选中这个没有发展空间的弹丸之地,让它赚取超额利润,建造可与德尔 菲、奥林匹亚、科林斯相媲美的建筑群,包括剧场、运动场一个都不少。

Cold-war-01俯瞰提洛岛遗址

        爱琴海中的岛屿多为花岗岩山地,起伏不平,受制于技术水平,如果高于海平面太多,就不方便开发利用。提洛岛除了位置居中的优点外,就是西部有一片难 得的平地,利于建造港口设施和日常居住。古希腊人穿行爱琴海,经过千挑万选,综合平衡各种利弊,成就了提洛岛。不过这一切也很脆弱,1世纪罗马帝国时期, 外部情况改变,商业航线改道,提洛岛一蹶不振,转瞬间被废弃。中世纪随着技术进步,人们开始开发面积更大的米克诺斯岛,甚至把提洛岛上的建筑废墟作为石材 运走。人们不再留恋提洛岛,直到西方重新认识古希腊,它作为古迹才受到关注。现在来参观,还要以度假胜地米克诺斯岛为中转站。

        我正要下山,突然风力增强。北方海面上形成的一团白色雾气,向提洛岛飘来,渐行渐近,不出几分钟,将全岛覆盖。我站在山顶,能见度不过几米。雾气拂 过面颊,虽然清爽宜人,但方位尽失后,也有一丝恐惧感,仿佛古希腊神话中的海妖将要出现。迷雾中不便下山,找一空地坐下,禁不住千年往事,再上心头。

        我最早知道提洛岛是因为提洛同盟。当初并不了解它的经济地位,只知道岛上有一座存放着很多财宝的金库。这可不是天方夜谭般的虚幻,而是提洛同盟各城 邦聚集的真金白银。提洛同盟是希波战争期间,公元前478年在雅典领导下成立的城邦军事联盟,总部设在提洛岛,目的是对抗波斯。雅典负责军事指挥,并规定 各城邦承担的士兵、船只和金钱份额。与波斯的战事缓和后,昔日的盟友、以斯巴达为首的伯罗奔尼撒同盟变成了提洛同盟的主要对手。此后,雅典的光环逐渐消 失,帝国本质尽显。前454年雅典决定将金库从提洛岛迁至雅典,不仅将金库的资金经常挪作私用,还勒索摊派。伯利克里执政时期是雅典的黄金岁月,但对很多 其他城邦来说却是噩梦。雅典经常干涉各城邦的内政,强制推行雅典式的民主制度,扶持亲雅典的政权,对不服从的城邦进行武力镇压。雅典多行不义,同盟离心离 德,在与斯巴达为争夺古希腊主导权展开的伯罗奔尼撒战争中失利,提洛同盟被迫解散。不过,获胜的斯巴达也是半斤八两,对各城邦缺乏有效管理,喜欢采取军事 高压,同样不得人心。最终古希腊城邦如一盘散沙,先败于马其顿,鸡飞蛋打后,再亡于罗马帝国。

        从伯罗奔尼撒战争前后的古希腊,很容易联想到世界现当代史,与之最为相似的是冷战时期。两大军事同盟、外加不结盟国家和中立国构成了完整的政治格局。

        1945年5月8日,在欧洲战场德国宣布无条件投降;同年8月15日,在太平洋战场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给人类带来空前浩劫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终于结 束了。取得反法西斯胜利之后,原来的西欧诸强纷纷落马,丧失了对世界走向的主导权。大航海时代以来,欧洲中心论宣告结束,代之出现以美国和苏联为首的两大 集团,建立了世界新秩序。

Cold-war-021945年2月,太平洋战争中美军攻克硫磺岛。

Cold-war-031945年5月,欧洲战场上苏军攻克柏林。

        这种新秩序随即陷入了一场旷日持久的冷战,双方处于公开却有限制的对立状态。1946年英国首相丘吉尔访问美国,发表了著名的铁幕演说。“从波罗的 海边的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边的的里雅斯特,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拉下”。其实双方在1945年二战结束后已经开始暗中较劲。1947年美国实施马歇 尔计划,提供援助给西欧国家;苏联则以莫洛托夫计划和经济互助委员会相抗衡,帮助东欧国家。1948年第一次柏林危机中,双方公开对抗。此后1949年美 国组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1955年苏联组建华沙条约组织应对。至此,从经济到军事,两大集团组建完成,冷战走向深化。

        从1989年开始,东欧共产党政权纷纷倒台。1990年两德统一,1991年7月华约解散,年底苏联解体,冷战结束。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能取得冷 战胜利,是赢在综合实力上。苏联集团由于安全问题在内外两个方面都有危险,经济军事实力也逊于对手,所以长期处于守势,柏林墙就是弱势的标志。整个过程 中,只有美国陷于越战泥潭和石油危机的时段,苏联攻势较猛。结果一着不慎、头脑发热,把自己陷进了阿富汗,实力锐减,多年积累的各种弊端集体爆发。最终苏 联无力支撑整个体系的运作,导致满盘皆输。

Cold-war-041961年东德修建柏林墙。

        形成两个集团进行对抗,在世界历史,尤其是欧洲历史中并不少见。冷战与以往相比,显得非常独特,尤其是两个超级大国拥有绝对主导权的现象比较少见。 尽管欧洲是主战场,但场面最平静,其他地区反而经常战火不断。很多较量是在正面战场以外进行的,包括经济援助、军备竞赛、航天科技、运动赛场、小说电影等 等几乎全部社会内容。双方的战略目的还是要消灭对方,战术上采取全方位的消耗战,宛如武侠小说中的两大高手比拼内力,同时恶语相加。场面虽不好看,但至少 避免了出现缺胳膊断腿、面部破相的血腥结局。美苏两国小心翼翼地避免直接军事冲突,有时实在躲不过,也要暗中操作或者冒名顶替。两个主角不在战场上厮杀, 而更热衷于在谈判桌前吵架,既不直接诉诸武力,又相互遏制,这是罕见的怪现象。其实说怪也不怪,能够“冷”酷到底,而不“热”血沸腾,是因为“核”恐怖。

        核武器的出现在人类文明史中,无论从哪个方面讲,都是一件大事。核武器杀人灭神,无所不能。任你资源地理独特、经济商业发达、政治法律昌明、文化艺 术繁荣、人民尚武好斗、不喜尘世纷争,在核武器面前可以通通归零。它的出现颠覆了战争史,顺带影响到政治、经济等社会诸多方面,以往的历史规律和法则很多 都失灵了。不过令人欣慰的是,在日本成为试验品后,至少到目前为止,人类依然保持理性。核武器在定海神针和定时炸弹之间摇摆,提醒着人们爆发核战争的严重 后果。动用核武器可不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也不是简单的双输,而是重度双残乃至双亡及全部灭亡。正是因为核恐怖导致出现了“核和平”的局面,人们好像比 以往更加爱好和平了。

Cold-war-051945年8月9日,日本长崎原子弹爆炸后升起的蘑菇云。

        从战争艺术的角度看,冷战很无趣,甚至很无聊,除了间谍战少有亮点,因为最后就是打不起来。平淡中增加紧张气氛的方法是描述有多少次核战争即将爆 发,世界处于毁灭的边缘,最后由于种种原因被制止,把人类又挽救回来。这种故事类型有警示作用,不过与事实相去甚远。美苏都是掌握生杀大权,彼此捏着对方 命门的国家。这样的国家很难把自己推入军事绝境——在只有一线生机时,才被动地考虑妥协和让步——而是必须要给自己及对方留出很大的缓冲空间。政治毕竟不 是小说,两大集团虽然全面对抗,但并没有完全停止在很多方面的合作。美苏两国有健全的沟通渠道,美国的知苏派和苏联的知美派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为避免发 生严重误判,所有的博弈都不触及战争底线。哪怕是苏联最后选择失败、国家解体,也没有选择战争。冷战环境下,一个战争狂人在美苏双方的体制中,都不会坐上 最高领导人的位置,甚至不会进入决策层。

        伯罗奔尼撒战争和冷战相似并不是表现在常说的战场上,而是战争的过程和参战的角色,为抵抗波斯和法西斯,都曾经形成过两个军事同盟。如果从社会制度 的视角观察,将提洛同盟与北约、伯罗奔尼撒同盟与华约做延续性的对比,还可以发现更高的相似度,不过最大的差别是最后的胜负。如果从军事胜利的视角观察, 反而将提洛同盟与华约、伯罗奔尼撒同盟与北约做延续性对比,更符合历史的进程。但是这样对比,好像不符合很多人的历史好恶和审美情趣。世人对于美国的胜利 少有异议,对于雅典的失败则多发叹息。不过历史事实很难违背,古希腊之后民主隐身蛰伏,冷战之后极权失道寡助,皆是如此。

        再由此及彼,冷战结束也只是阶段性的结果,接下来不管是谁,倒行逆施同样会遭到失败。美国的巨大历史贡献毋庸置疑。它的成功中包含了诸多代表社会发 展的优秀成果,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但是人无完人、国无完国。肯定秦朝的统一,不是认可其暴政;肯定雅典的民主,不是认可其称霸;肯定美国的优点,也不 必否认它的缺点。

        不能说是冷战之后美国变得蛮横了,其实它的很多言行长期如此,与英法德日苏一样。而击败苏联成为世界霸主后,美国只会变本加厉。所以只有当光环褪 去,才能看清冷战的另一个层面。美苏两国无论姓“资”还是姓“社”,都是大搞军事扩张的帝国,借正义之名、行霸权之实,与雅典和斯巴达并无差别,与之前的 葡萄牙和西班牙、英国和法国争霸也无差别。从表面看,伯罗奔尼撒战争和冷战都是因社会制度不同、造成对立、引发战争,而本质其实都是两个利益集团为追求利 益最大化才导致的冲突。

        把美国描绘成或想象成完美国家,是冷战后美国享有的殊荣。世人喜欢强调,如果没有美国,苏联将如何如何把人类带入黑暗,并为美国拯救了人类而感到庆 幸。当世人认定苏联天生邪恶、已经盖棺定论的时候,当世人畅想在美国的领导下、将把世界带向光明的时候,发现梦想似乎离现实越来越远了。苏联式的“邪恶” 不会因反对者的痛恨而消失殆尽,美国式的“正义”也不会因支持者的赞美而横行无忌。更重要的是美国已经不再是那个美国了,因为消灭“魔鬼”后,胜利者总会 非常自觉地被魔鬼附体。如同雅典、斯巴达、苏联都很难成为好领导一样,时间一长,美国也越来越不靠谱。斯巴达的胜利没有把古希腊再推向高峰,可以找出各种 理由;问题是美国这个“完美国家”,实力超强、满腔热情,怎么也不行呢?

        美国享受了一段自认为在单极世界中当老大的美好时光,结果发现很多方面事与愿违。老大不好当,是因为实力还不够大,是因为人类社会的现状并不支持长 期存在单极世界。每个当老大的国家都自认为可以摆平所有问题,希望天下太平的同时唯我独尊。不过矛盾就在此处,如果是一片清平世界,大家都富强了,老大也 就该消失了。而美国还不是一个道德高尚的国家,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国家,一个一心一意为全世界服务的国家。为了保持老大的地位,它必然要搞些专制,利用 霸权、行使特权,为自己获取超额利益,同时损害他国利益,让世界不太平。类似的历史故事数不胜数,这就像某个明君做出某些成绩后,就会在民众的期盼中,开 始倡为公之名、行为私之实。

        历史中强大的帝国都曾在各自的区域内形成过单极格局,例如古代中国的很多大王朝。不过无论是谁,长期的经济、军事、政治强势都难以维持,更何况覆盖 七大洲、四大洋的单极世界。这不仅有技术的局限,还有人们对自由的渴望、会反对因单极而形成的专制。不管人们的好恶、不管自诩的正义、不管个体多么优秀具 有历史进步性,总之真正的单极世界难以维持,多极世界更符合全球未来的现实,而各方的合作也会逐渐多于对抗。在构建多极世界、挑选角色的过程中,历史选择 了美国,也选择过苏联,苏联没有了,还有俄罗斯,将来还会选择中国和印度,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提洛岛上的浓雾终于散去了,景色恢复清晰,映入眼帘的还是那一片曾经辉煌的废墟。


(来源:科学公园  作者: 丁不二方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