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1-24 16:44:18)作者:雷元星 自 序 数学家在本人心目中的地位一直不高,这不仅因为数学要么是科学的工具,要么是少数人的智力游戏,它对人类文明的直接贡献并不突出。与历史上的大政治家、科学家、发明家相比,古今中外的数学家多性情乖戾怪异,人格生冷残缺,且不少人恃智不仁,以一科之巧沽名钓誉,多不讲做人之根本,知礼义廉耻者鲜。 现在有一批专稿数学的“大家”胡吹乱捧,说什么数学是“科学的皇后”,欲掩盖自身的“使女”身分。有人偷天功为已有,说什么原子弹是他们的算盘算出来的,卫星是靠其数学方程发射升天的,宇宙年龄全在他们的计算公式之中,某国家某地区的人口、经济增长与否,皆与他们的数学模型有关…… 正因为数学名声已日渐低落,几乎接近于我国的所谓“哲学”。本人开始构思这本拙著之名时,曾联想到了《数妖》或《迷惘的数学》。但从几千年数学历史的脉络来看,数算与形学(几何)仍然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故把书名改成了《数学的脉动》。 本人曾拜访过不少数学界的教授与名家,这批人多凿井自蜗,孤傲不群,不见数学海洋之辽阔,党同伐异,在小圈子里称王称霸。资料表明,国外也是这种状况,且历来如此。为守住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不被人侵入,他们自创了一大套别人看不懂的符号系统,把本来十简单的数学语言搞得异常“深奥”,鬼之神之,以期邻里左右对他们生敬畏之心。 这种幼稚的心态能带来什么结果呢?结果是当年的诺贝尔不理采他们,当今的科技强人也不理采他们。各自在所谓的“数学高地”占领一个平方的讲台,或东摘西抄地编点数学教材,严谨庄重地走完自己的数学人生。 古埃及、古巴伦、古印度、古希腊、古中国皆是数学强国,可古埃及因实施了“控制以色列侨民人口”的荒唐算法而覆灭,古巴伦数学也已与她侈华的“空中花园”而迭落。只有古印度的数学通过阿拉伯的先知们传到了原希腊世界,并在“文艺复兴”后重放光明。可惜的是,我国的僧人们多次前往古印度求取真经,带回中国的数学成果多为残次品,且被裹夹在了那些佛灯袅烟之中。 中国的数学成就一度领先世界,但自近代德、法、英、瑞的数学大师们相继涌现之后,传教士们开始把已经落伍的中国提升到了时代的高度。自计算机科学在美国兴盛时起,中国人就在一直紧跟,且至今保持着计算数学的强国地位。 一段时期以来,本人一方面为我国与海外华人(如王安、陈省生)的国际数学影响而自豪,另一方面为当今国内所谓数学界的众生相而悲哀。正是这种心态上的矛盾折磨促使我开始磨此一面“砖镜”——《数学的脉动》,希望数学圈外的人全面了解我国数学在国际数学中的真实地位,也希望数学圈内的人浏览一眼数学的海面,看看自己到底处于一个什么样的位置以及自己课题的价值与方向。 本人在被臭名昭著的“哲学”熏染以前,也曾是一个数学发烧友,深知靠假数学忽悠天下是长久不了的。故拙著中的几千号人物、资料、图片、算题、算法以及得数皆已经过反复查对验算,估计错误不多。 但因涉及的学科过多,为照顾全书的整理结构比例,某些科目内的具体例题只能从略。尤其对近现代人所提出的“前沿学科”,如所谓的“运筹学”、“浑沌学”之类,本人可能不屑提及,因为这些短命的学科注定会成为未来的数学垃圾。笔者非数学专业人士,必有博而不专的短板,若在某论某题中留有图文错处,欢迎批评指正。然专而不博不也是一块短板吗?故也欢迎专家们以及各位数学爱好者常来此杂花园中撷英。 作者 2012年11月3日于北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