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狼同性与人不如狼 -- 转载

 真如云 2014-11-25

2007-12-26 13:00:17| 

                                                                                                                                                                                                                                                         人狼同性与人不如狼 - 秋雨禅声 - 秋雨禅声的博客                                                                                                                                                                                                                                                                                                                                                                                                                                                                    一群狼被猎人赶进了一个洞里。

    猎人在洞口安放了一只兽夹,哪只浪先出洞就会被兽夹夹住。不过,其余的狼就得救了。

    狼群在洞里饿了一天一夜,他们讨论谁先出洞的问题。

    老狼说:“我年岁最大,我先出洞不太合适吧?”

    小狼说:“我的年龄最小,不该我先出去。”

    母狼说:“我家里还有三只狼崽等着我喂奶,你们忍心饿死他们吗?”

    一只跛脚狼说:“我已经负伤了,应该照顾我。”

    只剩下一只壮狼了,他说:“我可以先出去。不过,,如果我最后冲出去,我可以为大家报仇,去咬死猎人。”

    几天后,猎人从洞里拖出一群饿死的狼。

   这是我不久前看到的一篇叫《群狼出洞》的寓言。

   寓言都是反映现实的,用这个寓言来折射现实,我们可以看到:当某种利益趋于一致时而没有后顾之忧时,某一群体的人都能维系着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而融融乐乐,然而一旦遇到不可避免的生存危机并出现利害冲突时,便各怀私心,没有谁会挺身而出以牺牲自己的利益为代价去解救别人于危难或困惑之中,即便是夫妻,也如“同林鸟”,“大难临头各自飞”。一些人心里明明想的是“我死了,你们也别想活”,可口里却有无数个堂而皇之的理由,最终结果是因各自的私心而招致全体的毁灭。而较之《聊斋》,我觉得蒲松龄揭示得更为深刻,因为,在现生活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人不如兽”的情景。“人不如狼”比“人狼同性”更可怕。在这则寓言里,虽说每只狼都因怕死而不敢率先出洞,但毕竟没有一只狼干出那种以牺牲同胞来换取自己性命的勾当,而现实生活中,那些卖友求荣、“用别人的鲜血染红自己的顶戴花翎”又何曾少见?人类的这种自相残杀的恶性并非只在今天才有,可以说古已有之。纪晓岚在《阅微草堂笔记》中有这样一则小故事:

   有人问一个狐仙,最害怕的是什么。狐仙答道:“我最害怕的就是狐。”人家又问他:“狐是你的同类,为什么回害怕起狐来了呢?”狐仙说:“天下唯同类可畏也......凡争产者,必同父之子;凡争宠者,必同夫之妻;凡争权者,必同宦之士;凡争利者,必同市之贾。势近则相碍,相碍则相轧耳 !”

   从古到今,同类相残的现象在人类中表现得更为突出,而且在手段上越快越高明,越快越隐蔽,因而越快越叫人防不胜防。

   但是我注意到了:当正在争食的小鸡发现,食物原来够它们大家分享时,往往就会停止争食。我常想:至少,我们人类不也可以采取同样的方式吗?

                                                           人狼同性与人不如狼 - 秋雨禅声 - 秋雨禅声的博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