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马拉松两小时计划

 文野 2014-11-25

  

  北京马拉松还不能跻身全球著名马拉松之列。至少从成绩而言。

  柏林马拉松有点儿“疯”,当肯尼亚跑者丹尼斯·基梅托以2小时2分57秒奔过终点后,简直是有些不可思议了,一破,再破,三破,这已经是第四破了,人类男子马拉松世界纪录近四次创造皆是在这座名城创造,“破纪录到柏林”已成佳话。

  伦敦、柏林、东京、芝加哥、纽约、波士顿,有幸被冠以“major”系列,如不出意外,刷新世界纪录大约都该在这几座名城,原因很简单,伦敦、柏林和芝加哥都有高额破纪录奖金恭候高手驾临。明星跑者策略统一,高级别,高奖金。再者,伦敦、柏林和芝加哥的赛道都是“明星级”的,平坦起伏少,破纪录的几率自然很高。

  丹尼斯·基梅托,30岁,彻头彻尾的跑步天才,参加高水平比赛不过两年时间,便一举踏碎同胞保持纪录,让人类又快了26秒。丹尼斯·基梅托的凡人壮举让人们再一次萌生念头,何时人类可以彻底打开马拉松两小时大关?

  英国布莱顿大学教授皮西拉迪斯专注于运动基因和训练研究,以他的观点看,只需要五年,第一个跑进两小时的运动员就会横空出世。他声言只要在未来几年的马拉松训练中引入英国自行车队的“边际效益理论(marginalgains)”,那就会开花结果。

  教授先生并没有具体解释何为marginalgains理论,也许这在运动战略运筹学里是个常识。英国自行车队的确凭此在北京和伦敦奥运会中接连创造传奇,经过学习,逐渐算是小有领悟。分解目标任务的细致环节,逐一对应解决方案,优化方案,直至理论上和实际操作中最优。小例子之一,英国自行车队有一个“黄金一小时计划”(ProjectGolden-Hour),在伦敦奥运会前一年,英国人发现在场地自行车追逐赛半决赛和决赛之间有一个小时的空间,挑战随机而来,如何能在一小时之内让选手们尽快恢复体能?这可是夺金前最为关键一小时。从数据上看,在追逐赛中,只有英国选手的决赛成绩超过半决赛,说明后劲十足。法国队曾经细致研究英国人的法宝,流线型头盔?特殊设计的车轮?答案都不是,英国人颇有些得意地发布说,绝招就是一条“热裤”,纯粹的“热裤”,穿着后可以保证车手腿部肌肉温度不会下降,保持战斗力。“热裤”就是战斗力,15位科学家为“边际效益理论 (marginalgains)”服务,类似于“黄金一小时计划”的分项目总计28个。

  书归正传,还得说咱的马拉松,教授先生弦外之音显然是说,马拉松的训练水平还需优化,科学化尚显不足,拼天赋并不能决定一切。关键还是要针对每一位跑者的具体情况制定更为缜密的训练和比赛计划,这方面英国人是一等一的高手,女子马拉松世界纪录保持者雷德格雷夫在备战伦敦奥运会前有专门的科研人员在其训练中在不同距离处采集其汗液,分析身体在比赛的不同阶段需要哪些微量元素补充,依此配置不同距离补给站上的专供补给。

  皮西拉迪斯教授很执着,他深入研究了丹尼斯·基梅托新世界纪录的分段成绩,居然从中读出了打破两小时大关的信心。如果每英里平均成绩是4分35秒,那就可以顺利跑进两小时大关,丹尼斯·基梅托当下的成绩是4分41秒,只要这一水准的跑者,训练水平、医疗保障再上层楼,机会很大的。

  教授乐观,就有人不那么乐观,名著《体育基因》的作者艾普斯坦先生指出,男子马拉松世界纪录用了15年才进步了3分钟,根据边际效益理论,越是接近目标,投入成效越低。以艾普斯坦的观察,当今世界田坛尚无人具备如此完美的身体和能力可以堪此人类重任。

  猜测马拉松何时打破两小时大关和预测男子百米极限一样,科学家一本正经,听者则是另种心态。五年也好,十五年也好,甚至更久,人类停不下脚步的,两小时的那扇门自然会被推开,此间人们对于跑步的认识定会优化,也许真有那不怎么科学训练就能奔跑如飞的主儿,我们等着瞧吧!

  (作者系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总监助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