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东 潘绥铭 黄盈盈 试论电脑辅助调查的方法论意义

 心恒112 2014-11-25

试论电脑辅助调查的方法论意义*

                         ——以“2006年中国人性行为性关系调查”为例

 

 王东  潘绥铭  黄盈盈**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北京,100872

《中国青年研究》2008年第7 

内容提要:电脑辅助调查通过将传统纸质问卷转变为电子化问卷,被调查者借助电脑回答问卷的一种问卷完成方式。本文以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2006年“中国人的性行为和性关系调查”为例,具体分析了实践领域中电脑辅助调查的方法论意义。

关键词:电脑辅助调查;约定地点访问;电子化问卷;封闭的访谈室

 

1.问题的提出。

问卷是社会学研究中收集资料的基本方法之一。通过问卷收集资料也是社会调查的主要模式之一(风笑天,2003;巴比,2005)问卷调查有两种完成方式:自填式和问答式。[]自填式是让被调查者自己填答问卷,主要包括邮寄、网上调查;问答式需要访问员宣读问卷、记录被调查者的回答,主要包括电话访谈、面谈等形式。

问答式的一般模式是访谈员宣读问卷,被访者根据自己的情况回答、选择相应的答案,访谈员记录被访者的回答,然后对问卷进行处理,将开放式问题的回答编码,并将数据录入。此种填答方式中,充分利用了访谈员和被调查者的互动,具有较高的回答率。但是,此种方式过于依赖访谈员的素质,产生较大的调查误差。[]

所谓自填式,即让被调查自己填答问卷,在一定程度上会克服访谈员对被调查者的负面影响。[]但是,此种完成方式也有一定的局限性:若采取网上调查则其代表性、真实性难以保证(王东,2007);而邮寄调查的回答率较低(鲍克、菲尔德,2004);同时,此种完成模式因对被调查者阅读能力提出了要求,又限制了问卷的适用范围(风笑天,2003)。

随着电脑技术的出现和逐步成熟,电脑辅助调查的理念和技术出现。所谓电脑辅助调查,即指在问卷调查过程中,将传统的调查方式与电脑结合,完成问卷调查。目前,电脑辅助调查主要有电脑辅助电话调查(CATI)、电脑辅助面访(CAPI)、电脑辅助自调查(CASI)等几种形式。(李莹,2007

电脑辅助电话调查使用互动计算机系统辅助调查者完成电话调查的基本数据收集任务。[]由于答案直接输入电脑,数据的统计结果和分析报告可以很快得到。究其本质而言,电脑辅助电话调查属于电话调查的一种,电脑的作用主要体现为一种“技术”(technology)。相比之下,采用电脑辅助面访、电脑辅助自调查虽然可以说是对传统的“面谈”调查的一种发展,但是这两种新的问卷填答方式打破了面访调查中“人与人”的交谈,取而代之的是一种“人机对话”的方式,因此具有创新性。

这种具有创新性的调查方式得益于电脑技术的发展,在我国商业调查领域比较早地得到应用,而在社会学研究领域这一新技术很少被提及、应用就更少了。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潘绥铭教授是国内较早采用这一技术进行社会学调查的人,[]2006年潘绥铭教再次使用这一方法对中国人的性行为和性关系进行全国调查。[]笔者作为课题组成员,对调查过程进行了全程观察和记录,本文旨在总结电脑辅助调查在中国实践中的经验,试图从方法论的角度思考电脑辅助调查在社会学实证研究中的意义。

 

2.电脑辅助调查的模式介绍。

电脑辅助调查不仅仅是一种数据收集方法的创新,与电脑辅助技术相应的变化体现在整个调查的各个环节。[]2006年中国人性行为和性关系调查中,电脑辅助调查的操作模式:由专人邀请随机抽取的被调查接受访问;选择与被调查者性别相同的访谈员;调查在指定的访谈室(封闭空间)进行;电子化问卷;访谈员教会被调查者操作电脑;被调查者自己通过电脑键盘来回答问题;被调查者在填答问卷时,访谈员与之保持一定空间距离,当被调查者有问题需要询问时,访谈员负责回答。

具体而言,调查操作过程中有四个关键的环节:

1)约定地点访问。本次调查中,由专人从事“邀约”工作,所谓邀约即邀请被调查者接受我们的调查。这一环节类似于入户调查的“入户”,所不同的是,邀约者只是向被调查介绍调查的目的、内容,并不要求被调查者马上接受调查,而是双方约定一个时间,被调查者到指定地点完成问卷。在这个过程中,专职的邀约者承担了传统入户调查中访问员的部分工作。

2)电子化问卷。借助电脑程序,纸质问卷电子化,显示在电脑屏幕上,被调查者通过笔记本电脑键盘来选择答案,问卷程序根据被调查者回答显示适合被调查者的问题。如果被调查者阅读有障碍,在被调查者知情同意的情况下,仍然采取传统的访谈员面谈方式,允许访谈员对问题进行解释。[]

3)封闭的访谈室内完成调查。封闭的访谈室是在问卷填答空间上的创新。一般而言,问卷调查多发生在被调查者家中(入户调查、邮寄调查、电话调查)、路边(街边访谈)等空间场景内。访谈室是研究者预先确定的问卷填答地点,这些地点离被调查者居住地较近、容易被找到,访谈室内只有被调查者和访谈员。访谈室周围环境也是在控制范围内的,将外界的干扰减少到最低限度。在访谈室内,被调查者的信息对访谈员而言完全是匿名的,访谈员所做的工作是,向被调查者演示如何使用笔记本电脑完成电子问卷,然后把电脑交给被调查者由其单独完成问卷。访谈员在被调查填答问卷时看不到被调查的回答。

 

3.电脑辅助调查的方法论意义。

我们2006年所用的电脑辅助调查模式是对面访调查(face to face surveying)的一种发展,这种技术安排上的创新具有方法论的意义。

(一)约定地点访问。

约定地点访问是对传统的“入户访问”的发展。传统入户的局限性主要表现为:

1)入户访问中,访谈员身兼多种职能。访谈员登门拜访被调查者后,首先要征求被调查者的同意,在得到同意答复后才会真正扮演访谈员的角色。在这个环节上,访谈员最先扮演的并不是访谈员的角色,而是一个“请求者”的角色。角色的双重性会给访谈员造成工作压力,访谈员的职能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

2)访谈成功受访谈员个体因素影响较大。理想的访谈员只是一个协助被访者完成问卷的角色。被调查者接受还是拒绝调查不应受访谈员的影响。但是传统的入户访问,访谈员对被调查者接受还是拒绝调查影响重大:访谈员社会地位、语音语调、穿着打扮是一方面;另一方面,访谈员的动机更会对访谈产生重要影响。比如,访谈员为了争取报酬,希望自己调查的每一个人被调查都接受访问,采取可能违规手段便不可避免。前一方面,可能会使接受调查者具有某种共同特征,影响样本代表性,产生系统偏差;后一方面,可能会造成对被调查的欺骗或其他伤害,影响研究课题的声誉,甚至被调查者采取报复行为,敷衍访谈员,提供虚假信息。

3)入户访谈给被调查者考虑接受调查的时间有限。一般而言,要求被调查者同意接受调查后马上就进行问卷填答。这样会造成一部分愿意接受调查但又没有时间的被调查者放弃接受调查。

4)入户访谈的空间是被调查者的家中。一方面,“家”这一环境虽然是被调查者熟悉的环境,被调查者不会感到紧张,但是家中的现场环境难以控制,比如,小孩、家人、朋友在场,都会影响被调查者的回答;另一方面,被调查者是“家”中的“主人”,访谈员则是“客”。因为客随主便、对主人要有礼貌、不能冒犯主人是人际交往礼仪中的基本规范,这种规范限制了“敏感性问题”的调查。

5)匿名性差。访谈员找上门去做调查,被调查者在心理上很难认同调查的匿名性。

与入户访问相比,约定地点访问多了一个“邀约”环节,这一环节的出现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入户访谈员身份的分化,访谈员、邀约员工作的专门化。约定地点访问要求有专人从事“邀约”的工作,访谈员只是在既定的访谈空间与被访者见面,扮演的是纯粹的“访谈员”角色。

其次,体现了对被调查者的尊重。被调查者不必立即接受调查,增加了配合调查的可能性。同时,被调查有了更充裕的时间安排自己的事务,减少了调查给被调查的冲击。

第三,约定地点访问一改在被调查者家中完成问卷的做法,邀请被调查者到指定的“访谈室”接受调查。避开被调查者家人,提高了对敏感性问题调查的可能性,同时,被调查者置身于“访谈室”(远离生活起居的家)更可能把调查看作是一种科学研究,会更加重视调查,增加了她们回答敏感性问题的可能性。

第四,将访谈员对被调查的干扰降低到最小程度。避免了访谈员对被调查者接受或拒绝调查的系统性影响;降低了访谈员对被调查者的误导;

(二)电子化问卷。

传统的纸质问卷,要么要求访谈员宣读,要么让被调查者自己填答。在实践过程中,这两种做法都有局限性。首先,访谈员宣读问卷,则访谈员的语音语调很难做到统一,而且访谈员对问卷问题的主观解释也是难以避免的,这严重影响了“问卷”这一工具的“标准化”,即一致性。(同一份问卷,在不同的访谈员那里是有差异的,甚至同一个访谈员,面对同一份问卷,也很难向不同的被调查者传达出一致的内容)。其次,即使放弃访谈员宣读,由被调查者自己填答问卷,则问卷设计上会束缚研究者的手脚。比如,问题的数目不能太多,避免过多的问题造成被调查者的畏难情绪,影响应答率;关联性问题(contingency question)也不能太多,那样会使问卷格式非常复杂,给被访者带来不必要的麻烦。第三,纸质问卷不适合复杂人群的调查,全国性调查尤其不适用。调查对象越复杂,在态度、行为上的差异越大,有长短限制的纸质问卷越不可能更深入的调查问题。

因此,纸质问卷在满足调查的代表性和深入性上存在难以调和的矛盾。一方面,调查的代表性以样本量的增大、被调查个体足够的差异作保证,因此要求问卷的调查内容越越好;另一方面,调查的深入性要避免泛泛而谈,就不可能以“问卷题目多多益善”为取向,同时,从被调查者角度来看,设置问题过多更是纸质问卷的大忌之一。

最后,纸质问卷的保密性差,被调查者的填答内容全部呈现在纸质问卷上。问卷即使是不记名,被调查者完全有理由相信现场回收问卷的访谈员会看到自己的回答。这种保密性的局限,可能会影响被调查者回答真实性,尤其是调查涉及敏感性问题时更是如此。

电子化问卷的采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克服纸质问卷的上述局限性,一定程度上缓解纸质问卷调查在代表性和深入性上的矛盾。

所谓电子化问卷,即借助某些电脑应用程序,将纸质问卷转变为电子问卷。被调查者根据电脑提示回答问题,按键填答问卷。在填答过程中,问卷程序可以根据被调查者的回答显示适合被调查的问题。在这种人机互动的情境下,传统纸质问卷的“关联性问题”被“隐藏”了,被调查者看到的问题完全是适用自己的,大大节省了填答时间。[]

同时,问卷电子化设计简洁、手法灵活,调查问卷更显生动,增加被调查的回答兴趣。

此外,电脑取代调查员成为被调查者与问卷的中介,声音转化为文字,在很大程度上克服访谈员宣读带来的局限性与危险性。[]同时,调查过程中的人际互动也发生了质的转变,被调查者在不必面对“人”的情况,还能表达,避免了被访者“说不出口”、“不善表达”、甚至“不会表达”的尴尬。

还有,电子化问卷为“保密”性原则提供技术的支持。采用电子化问卷调查,访谈员在向被访者作些简单交待和操作常识后,将笔记本电脑交给被访者,由于笔记本电脑屏幕的盖子遮挡,被调查者填答问卷的时候更从容。

最后,电子化问卷还可为数据收集提供便利,省略了纸质问卷“数据录入”环节的工作,不但大大减少了工作量,更大大降低了数据录入的差错。[11]

(三)封闭的访谈室内完成调查。

入户访谈发生的空间是被调查者的家。不同的被访者有不同的家庭居住环境,访谈员要面对不同的访谈环境。这是入户访谈的局限性之一。另一方面,访谈中,作为“客人”的访谈员很难控制访谈的现场环境,家中许多不可控因素会影响被调查者的填答。[12]此外,传统入户访谈中,访谈员的工作强度较大,访谈员要寻找被调查的家庭住址,必须进行体力上的付出,如果被调查者居住分散尤为如此。如果访谈员一天分配的任务过多,会影响访谈的质量。最后,与工作强度相关的问题是人户访谈的人力成本较高,所需访谈员较多。

我们在2006年的调查中使用“访谈室”,可以一定程度上克服上述局限性。

首先,标准化的访谈环境。访谈室是由调查者确定的访谈空间,访谈室的布置要求标准化,室内有只有桌子、椅子,访谈时只有访谈员和被调查者在场、访谈室周围环境安静没有外人打扰、不允许有围观人群等。访谈室的提供,确保被调查者填答问卷的环境是一致或形似的。

其次,保密性。入户访谈中,在访谈员和被调查者之间存在较强的互动,这种互动性的缺陷可能会降低调查的匿名性。在我们调查中,上门邀约工作由专人负责,访谈员只是在访谈室与被调查者见面,这种安排大大减少了访谈员和被调查者的互动,最大限度的保障了问卷访谈的匿名性。

再次,扩大了问卷调查的内容。在被调查者家中进行问卷访谈,“家”这种环境对调查内容、调查主题范围有一定的限制。比如,“性生活”这类涉及隐私的敏感问题是不适合在被调查者家中问的。(潘绥铭,2002)访谈室调查,空间的转换,改变了“家”对问卷内容的限制,为敏感问题、隐私问题的调查提供了可能性。

 

4.评价。

中国恢复社会学近30年来,定量的问卷调查逐渐成为社会学研究的主流方法。[13]在这样的学术情境下,研究报告往往以有数据、样本大、用电脑处理资料来建立其学术权威。(风笑天,2000)随着社会学在中国的发展,一些新的方法、理论和思潮逐渐兴起,并为国内学界所认可,比如质性研究方法、主体建构的理论、后现代主义思潮等等。在这种学术背景下,问卷调查以其“自然主义”的方法论取向开始受到批评。(潘绥铭,1996;陈向明,1999;王金玲,2000;熊秉纯,2000;郭淑华,2003;潘绥铭、黄盈盈,2007)。这些批评引发了对问卷调查的方法论反思,推动了问卷调查方法的改进。电脑辅助调查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出现的。

问卷调查秉承实证主义方法论,主体客体的二元划分是实证主义认识论前提。问卷调查的操作过程即是围绕如何获得真实、客观的信息而展开。问卷设计的各类准则[14]、访谈员的选择和培训(袁方 王汉生,1997;福勒,2004)、问卷填答方式的选择(郝大海,2005)、知情同意的伦理准则(艾尔·巴比,2005)等等都莫不体现了问卷调查对客体真实的追求。电脑辅助调查亦体现了实证主义方法论取向,邀约被调查者、邀约者与访谈员的分离、封闭的访谈空间、被调查者独自操作电脑作答、访谈员与被调查者同性别一对一的安排等具体措施,都力求营造一个标准的访谈空间,最大程度的降低被调查者的顾虑、最大可能的保证被调查者回答的真实性。

如果说电脑辅助调查仅仅是一种新的问卷填答方式,是对实证主义方法论的秉承和发扬,那么电脑辅助调查在方法论上的意义就被低估了。

来自于质性研究方法和后现代主义的批评,让我们认识到社会调查资料的真实性掌握在被调查者手中,问卷收集的资料其实是被调查者主观陈述的情况,这是一种“主诉真实”,并不一定是“客观真实”。主诉真实与客观真实是有距离的。因此,问卷调查的目标是尽可能地缩小“主诉真实”与“客观真实”的距离,实现两者的一致。此种视角下,电脑辅助调查的方法论意义在于:在操作环节上缩小两者间的距离。传统的问卷调查中,特别是入户访谈,问卷的“询问”特征最明显,凡有询问必然会有拒答(提供虚假信息也是一种拒绝的方式)。电脑辅助调查最大程度的淡化“询问”的特征、最大可能地排除被调查者的顾虑。在具体的调查过程中,邀约被调查者、邀约者与访谈员的分离、封闭的访谈空间、被调查者独自操作电脑作答、访谈员与被调查者同性别一对一的安排等具体措施,都力求营造一个标准的访谈空间,最大程度的降低被调查者的顾虑。相对于传统的问卷调查,电脑辅助调查诸种策略最大程度地使“主诉真实”接近“客观真实”。

主体建构理论主张客观真实是不存在的,普遍的真实更是虚无的;真实是主体建构出来的。[15]这一主张提醒我们,问卷调查中被调查者主体地位的重要性。尽管电脑辅助调查中的问卷限定了调查者言说的主题和内容,本质上还未摆脱研究者(问卷)对被调查者的束缚,但是与电脑辅助调查相关的一系列填答方式的转变,体现对被调查者主体言说的尊重。传统问卷调查中,研究者和被调查者是“主客”关系,被调查者被看作是认识的客体,研究者将“所期待的调查信息”看作是客观的存在于被调查者那儿,研究者的工作类似于开矿,问卷即是“开矿的工具”。在电脑辅助调查的实践中,研究者和被调查者的关系不再是“主客”对立,而是一种“主体间性”的关系,被调查者的主体性受到重视和尊重。调查也倾向于在研究者和被研究者的有效互动中实现。

 

 

参考文献:

() 艾尔·巴比著,邱泽奇译. 社会研究方法北京:华夏出版社,2005

() 弗洛德·J·福勒,孙振东等译.调查研究方法(第3版)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4

郝大海.社会调查研究方法.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袁方、王汉生. 社会研究方法教程.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风笑天,2000,《社会学方法二十年:应用与研究》,《社会学研究》第1

风笑天,社会学研究方法.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熊秉纯,“质性研究方法刍议:来自社会性别视角的探索”,《社会学研究》2001年第5期。

王金玲,2000,《学科化视野中的中国女性社会学》,《浙江学刊》第1

郭淑华,2003,现代社会调查真实性所面临的挑战,《社会》2003年第5期。

潘绥铭,1996,社会调查,何谓真实?——兼谈问卷调查法与个案访谈法的争论,《中国社会科学季刊》第16

潘绥铭,2002,中国人的性生活系列报告之二:我们是怎样调查的,《人之初》第2

李莹,2007,民意调查技术的新发展,《社科纵横》第3

王东.网上调查利弊权衡与方法论评估. 统计与信息论坛2007,(4).

(美)鲍克、菲尔德著,李大伟译,自填式问卷调查和邮寄问卷调查.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潘绥铭、黄盈盈《“主体建构”:性社会学研究视角的革命及本土发展空间》,社会学研究2007年第3期。

黄盈盈《身体、性及其关系的主体构建》(中国人民大学博士论文2005年)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项目《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学方法研究》(05JJD840013)中的一部分,由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基金资助。

** 作者简介:王东,男,1977年生,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博士研究生。潘绥铭,男,1950年生,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理论与方法研究基地,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博导。黄盈盈,女,1977年生,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讲师。

[] 中国大百科全书(社会学卷)的“问卷”条目,根据问卷的使用方法将问卷的分为两种类型:一种称为自填式问卷,另一种称为访问式问卷或访问调查表。此两种问卷的类型对应两种问卷完成方式。

[] 面访调查与传统的电话调查都可归类为“纸笔访谈( PAPI)”。但是,传统电话调查中,访谈员与被调查者不必面对面,这种“双盲性”地访谈降低了访谈双方的压力,访谈员因素对调查的干扰较小。相形之下,面访调查中,访谈员的干扰要大一些,而且原因也是多方面的:难以避免访谈员的语音语调对被调查者的影响、访谈员对问题的主观解释等一系列问题,影响问卷回答的准确性。访谈员记录的“筛选性”。访谈员的疲劳。

[] 除了网上调查、邮寄调查之外,自填式的问卷的另一种常见做法是:访谈员将问卷发到被调查者手中,请被调查者当场填答问卷、即时回收问卷。此种填答过程中,被调查者回答的保密性、匿名性不够,难以确保被调查者真实回答问题。特别是当调查涉及敏感主题时,被调查者要么拒绝回答、要么欺骗回答。

[] 问卷由相应的软件来设计生成。访员坐在CRT终端前,通过电脑拨打号码,用小型的耳机式电话向被调查者进行访问。电话接通后,访员向受访者读出CRT屏幕上显示的问题,并直接将受访者选择的答案号通过键盘输入数据库中。调查过程中,电脑会指导访员的工作。在CRT屏幕上一个问题只出现一次,电脑会检查答案的适当性和一致性。

[] 19998月~20008月,中国人民大学性社会学研究所潘绥铭教授主持的课题组第一次在中国的2064岁的全体居民中进行了随机抽样的、规范操作的、全面的性调查,这次调查创造性地采用了电脑问卷调查法。调查结果显示,虽然高度敏感的性问题最多可达98个,但是在4842名被访者中,仍然有3824人全部回答,有效应答率高达76.3 %;在被访者对衣原体感染的“自报发病率”和尿样检测的对比中,显示出高度的一致性。这次调查被看作为中国敏感问题调查的成功案例。参见,王爱丽《一项关于社会敏感问题调查的成功例证----“电脑问卷调查法”在“中国人的性生活”调查中的应用》,2002"Sexuality研讨会"论文集, http://www.

[]此次调查在20067月-11月进行,是世界上第一次进行“性”的历史比较调查。

[] 我们可对电脑辅助调查作狭义和广义的区分,单纯地强调电脑在数据收集上的功能,可称为狭义的电脑辅助调查;将电脑辅助调查看作一个“系统工程”,由于电脑的采用,改变了传统“面对面”的数据收集方式,问卷调查的其他环节也必须做出相应的调整,例如怎样接触被调查者、选择怎样的调查地点和环境、调查员的角色如何重新定位等问题。本文即针对广义的电脑辅助调查而展开的。

[] 潘绥铭教授第一次全国调查时,电子化问卷配备了各地方言语音版本,以克服被调查者“阅读障碍”。但是,实践中发现被调查者的识字程度与他的理解能力是紧密相关的,让不识字的被调查者“听问卷”并不能保障他们对问题的准确理解和回答。比如,2000年调查中使用录音答题的多是农村老年妇女,他们看不懂问题,也听不懂问题。对这类被调查者而言,让访谈员宣读问卷、对问题进行必要的解释和说明,获得的信息更可靠。其次,统计发现,2000年的调查中真正使用了录音答题的比例是非常小的。所以,2006年电脑辅助调查研究者放弃了成本较高的“有声问卷”的设计。

[] 电脑问卷显示出了相当大的优势。我们在试调查中进行过比较,发现同样一个问卷,如果回答文本形式的,平均时间大约在150分钟左右;可是回答电脑形式的,平均时间只有45分钟左右。也就是说,电脑问卷比一般的文本问卷,大约要节省三分之二的时间。这主要是因为它省略了大量的“宣读”与“说出回答”的时间。无论谁,只要具有一般的文化水平,阅读总是比朗诵要快;在回答的时候,按一个电脑按键也总是比用嘴说出来快,因为不需要组织语言。同时,电脑问卷还可以对提问不断地进行“分流”与“跳答”;可以当场自动查错与纠错;可以在屏幕上出现各种提示的文字或者图画。这些都大大地缩短了填答问卷的时间,从而有效地减少了被访者产生上述不良反应的可能性。

[] 问卷由文字到语音的转化,一定程度上是对问卷的“再转译”,访谈员对题目的理解的偏差、访谈员语音和语调对问卷效度有负面影响;蔡禾教授根据实地调查经验提出两种语境困境:语境的压迫性和语境的熟悉性,两者都会造成访谈误差的增大。参见蔡禾:语境与问卷调查,《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3期。

[11] 问卷回收之后进入调查资料的整理阶段,因编码、录入导致的差错是非抽样误差的主要来源之一。

[12] 在被访者家中进行问卷访谈的不利因素主要有:家庭成员在场、被访者家务缠身、访谈中被调查者家中来客人或来电话以及家中空间局促等等。特别是在涉及敏感问题的调查时,“家”是更不适合作访谈场所的。

[13] 中国1978年社会学恢复、重建之后,由于初期主要的、大量引进的是美国社会学及其定量研究方法,西方的量化统计调查法以其“科学的”、“客观的”、“现代的”光环,被奉为惟一的社会学研究方法。参见熊秉纯“质性研究方法刍议:来自社会性别视角的探索”,《社会学研究》2001年第5期。

[14] 问卷设计的准则包括问卷设计的原则、问卷设计的步骤、题型及答案的设计、问题的语言及提问方式、问题的数量与顺序等诸方面。参见风笑天《现代社会调查方法》(第三版),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5年。

[15] 主体建构理论对问卷调查的意义远不止强调被调查者主体地位那么简单,这一理论认为调查获得东西都是被调查者建构出来的,对问卷调查的数据的分析和处理具有颠覆性,引发了问卷调查方法论和认识论上的危机。这涉及到人本主义与实证主义两大方法论的争论问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