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参、黄芪、白术茯苓甘草》第(62)篇

 johnney908 2014-11-25

                 药性歌括四百味白话解
   
pic-64                                    hh01
                    人参

  【歌诀】人参味甘,大补元气,止渴生津,调营养卫。
  【译注】人参味甘微苦,性温。甘温主补,最善补益元
气。元气源于肾精,化生周流全身的元阳、元阴之气,是推
动脏腑功能、气血运行和营养全身的动力。本品峻补元气,
益气固脱,为治疗元气虚脱、虚劳内伤第一要药,可挽救大
病、久病及大吐泻、大失血等原因所致的元气耗散、体虚欲
脱的危候;还可补足五脏之气,治疗诸脏气虚症,如心气虚
心悸不寐、脾气虚泄泻肢冷、肺气虚气喘息短、肝气虚惊悸
不宁、肾气虚骨弱痿软等症。这就是大补元气的含义。元气
充足则脾胃不虚,运化正常,能输精微,布津液,故本品又
有生津止渴的功效,用于内热消渴及热病津伤口渴之症。其
大补元气兼补五脏之气,化生周身气血,外既能养卫气,内
又可调营血,凡气血不足之症,均可应用。
  此外,本品大补元气,又能益气摄血、益气助阳,还用
治气不摄血的出血证及元气不足、命门火衰的阳痿证。临证
处方中本品与祛邪药同用还可起扶正祛邪的作用。
  【应用】用治大失血、大吐泻以及一切疾病所致的元气
虚极欲脱,脉微欲绝之证,单用浓煎频服即可;如兼见汗出
肢冷等亡阳现象者,可与附子同用,以增强回阳作用。用治
脾虚倦怠,食欲不振等证,常与白术、茯苓、甘草同用。用

pic-65

治肺虚喘咳,乏力自汗,动则加重者,常与蛤蚧、胡桃同
用。用治津伤口渴、消渴等症,属热病气津两伤,身热而
渴,汗多脉大无力者,多与石膏、知母、粳米、甘草同用;
属热伤气阴,口渴多汗,气虚脉弱者,多与五味子、麦冬同
用;属内热消渴者,又常与生地、玄参、天花粉、山药等同
用。用治气虚血亏所致的心神不安、失眠多梦、惊悸健忘等
证,多与当归、龙眼肉、酸枣仁、茯神、远志等同用。此
外,用治血虚,常与熟地、当归、白芍等补血药同用:用治
阳痿,多与鹿茸、胎盘等助阳药同用;用治体虚外感或里实
正虚之证,可与解表、攻里药同用,以扶正祛邪。
 【用量用法】5~10g,宜文火另煎,将参汁加入其它药
汁内饮服。研末吞服每次1~2g,日服2~3次。如挽救虚
脱,当用大量,即15~30g,煎汁分数次灌服。
 【使用注意】反藜芦,畏五灵脂、皂荚,忌同用;阴虚
阳亢、骨蒸潮热、咳嗽吐衄、肺有实热或痰气壅滞的咳嗽、
肝火上升,以及一切火郁内实之证均忌服;服人参不宜喝
茶、吃萝卜,以免影响药力;服人参腹胀者,用莱菔子煎汤
服可解。
 【现代研究】人参具有“适应原”样作用。主要含多种
人参皂甙,对高级神经活动的兴奋和抑制过程均有增强作
用。有抗休克、抗疲劳、抗辐射、抗过敏、抗利尿及抗癌等
作用。能兴奋垂体一肾上腺皮质系统,提高应激反应能力;
能增强性腺机能,有促性腺激素样作用。此外,还可降低血
糖,促进蛋白质、RNA, DNA的生物合成,调节胆固醇代
谢,促进造血系统的功能。
 【附方】
 1.独参汤:单味人参加量浓煎频服,用于元气暴脱的
危证。


pic-66

  2.参附汤:人参、附子,用于元气虚脱兼见亡阳之象
者。
  3.四君子汤:人参、白术、茯苓、甘草,用于脾虚倦
怠、食欲不振等证。
  4.人参胡桃汤:人参、胡桃、生姜,用于肺虚喘咳证。
  5.人参蛤蚧散:人参、蛤蚧、杏仁、甘草、知母、桑
白皮、茯苓、贝母,用于肺虚喘咳证。
  6.白虎加人参汤:石膏、知母、甘草、粳米、人参,
用于热病气津两伤。
  7.生脉散:人参、麦冬、五味子,用于热伤气阴证。
  8.玉壶丸:人参、天花粉,用于内热消渴。
  9.归脾汤:人参、黄芪、白术、茯神、远志、酸枣仁、
木香、龙眼肉、甘草、生姜、大枣,用于气虚血亏的心神不
安、失眠惊悸等证。
  10.安神定志丸:石菖蒲、茯苓、茯神、远志、龙齿、
人参,用于心气不足的心悸怔仲等证。
  11.人参养荣汤:人参、黄芪、白术、茯苓、熟地、当
归、白芍、甘草、桂心、五味子、远志、陈皮,用于血虚萎
黄证。
  12.参茸固本丸:人参、当归身、熟地、枸杞子、鹿
茸、巴戟天、菟丝子、肉苁蓉、白芍、小茴香、陈皮、白
术、黄芪、牛膝、桂心、山药、茯神、甘草,用于阳痿证。
  13.参苏饮:人参、苏叶、葛根、前胡、半夏、茯苓、
陈皮、甘草、桔梗、枳壳、木香、生姜、大枣,用于体虚外
感。
  14.黄龙汤:人参、当归、大黄、芒硝、厚朴、枳实、
甘草,用于里热实证兼气血虚弱者。
  【按】人参野生的称“野山参”,以年代久远者为佳,

pic-67

补力较大;栽培的称“园参”,补力较差;园参蒸熟后晒干
为“红参”,性偏温,适用于气弱阳虚者;直接晒干的为
“生晒参”,适用于气阴不足者;经沸水浸烫后,再浸糖汁中
一、二日,取出晒干的为“白参”,作用较生晒参弱,亦适
用于气阴不足者。

                  黄芪

  【歌诀】黄芪性温,收汗固表,托疮生肌,气虚莫少。
  【译注】黄芪味甘,性温。甘补温升,为补气升阳的要
药。卫气虚则肌表不固,可引起汗出不止,本品能补肺气固
卫气,故常用于表虚不固的自汗;若阴虚盗汗者也可应用。
气充则血足,所以又能补气血治疗因气血亏虚无力托毒排脓
或不易收口生肌的痈疽疮疡等外症。因此本品是治疗气虚不
可缺少的药物。
 本品还有升举中气和利尿消肿的作用,可用于中气下陷
的脱肛、子宫下垂及虚性的风水水肿等。其补益力强,还有
益气养血、益气摄血、益气行滞、益气生津的功效,用于气
虚血亏证、气虚血脱证、气滞血瘀证以及气津两伤的消渴
证。
   【应用】用治脾肺气虚或中气下陷证,属病后气虚体
弱,可与人参同用;属中气虚弱、食少便溏或泄泻,可与白
术、茯苓、甘草同用;属气虚血亏,可与当归、熟地同用;
属气虚阳衰、畏寒多汗,可与附子等温里药同用;属中气下
陷、久泻脱肛、子宫下垂,常与党参、白术、炙甘草、升
麻、柴胡等同用;属气虚不能摄血的便血、崩漏,常与党
参、白术、当归、龙眼肉、酸枣仁等同用。用治表虚自汗,
多与浮小麦、牡蛎、麻黄根等同用;阴虚盗汗,多与生地、
pic-68

熟地、黄柏等同用。用治气血不足的痈疽不溃或溃久不敛,
多与当归、川芎、穿山甲、皂角刺,或熟地、当归、党参、
白术、肉桂等同用,以透脓托疮生肌收口。用治气虚失运,
浮肿尿少,多配伍防己、白术、茯苓等同用,以加强健脾益
气利尿消肿之功。此外,治气虚血滞,半身不遂,常与地
龙、川芎、当归、桃仁、红花等同用;治气虚津亏的消渴
证,又与生地、山药、五味子、天花粉等益阴生津药同用。
  【用量用法】一般川一20g,大量30一60g。固表止汗、
托疮生肌、利尿消肿宜生用;补中益气升阳宜蜜炙用。
  【使用注意】本品性质温升,可以助火,又能补气固
表,故外有表邪、内有积滞、气实胸满、阳盛阴虚、上热下
寒、肝旺多怒,以及痈疽初起或溃后热毒尚盛者,均不宜
服。
  【现代研究】本品主要含甙类、多糖、氨基酸及微量元
素等。具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利尿、抗衰老、保肝、降压
作用;能增强心肌收缩力,还有促雌激素样作用和较广泛的
抗菌作用。黄芪多糖具有提高小鼠应激能力、增强免疫功
能、调节血糖含量、保护心血管系统、加速遭受放射线损伤
机体的修复等作用。
  【附方】
  1.参芪膏:人参、黄芪,用于病后体弱、脾气亏虚、
气短乏力。
  2.芪术膏:黄芪、白术,用于中气虚弱、食少便溏或
泄泻。
  3.当归补血汤,黄芪、当归,用于气虚血亏证。
  4.芪附汤:黄芪、附子,用于气虚阳衰证。
  5.补中益气汤:黄芪、白术、陈皮、党参、甘草、当
归、升麻、柴胡,用于中气下陷、脏器脱垂。

PIC-69

 6.归脾汤:见人参条,用于劳伤心脾、气血双亏所致
的心悸失眠或气不摄血的便血崩漏证。
 7.牡蛎散:黄芪、煅牡蛎、麻黄根、浮小麦,用于表
虚自汗症。
 8.当归六黄汤:当归、黄芪、生地黄、熟地黄、黄芩、
黄连、黄柏,用于阴虚盗汗。
 9.透脓散:黄芪、当归、川芎、穿山甲、皂角刺,用
于气血不足、痈疽不溃。
 川.十全大补汤:党参、白术、茯苓、甘草、当归、川
芎、熟地、赤芍、黄芪、肉桂、生姜、大枣,用于气血亏
虚、痈疽久溃不敛。
 11.防己黄芪汤:防己、黄芪、白术、甘草,用于脾虚
失运、浮肿尿少。
 12.补阳还五汤:黄芪、当归、川芎、赤芍、地龙、桃
仁、红花,用于气虚血滞、半身不遂。
 13.玉液汤:生黄芪、天花粉、葛根、知母、生山药、
生鸡内金、五味子,用于消渴证。

                白术

   【歌诀】白术甘温,健脾强胃,止泻除湿,兼祛痰
痞①。
 【译注】白术味甘苦,性微温。甘温补气,苦燥湿浊,
有补益脾胃之气、燥湿化浊止泻的作用。可用于脾胃虚弱不
能运化水湿而引起的泄泻、水肿,以及痰湿停留而致的胸腹
胀满的“痰痞”证。
 此外,本品补脾胃、实肌腠,还有固表止汗的作用,用
于卫气虚、肌表不固的自汗证。又能健脾和胃安胎,应用于

pic-70

脾胃虚弱、水湿内停引起的妊娠呕吐、眩晕以及两足浮肿的
胎气不和等证。
  注:①痞(pi):积聚成块,称为痞块;胀满不痛,称
为痞满,这里作痞满解释。
  【应用】用治脾虚食少便溏、脘腹胀满、倦怠无力等
证,常与党参、茯苓、炙甘草同用;若为脾胃虚寒、脘腹冷
痛者,可加干姜、附子等以温里散寒;兼积滞者,可加枳
实、炒神曲、鸡内金等,以消积导滞。用治脾不健运、痰饮
水肿,多与桂枝、茯苓、猪苓、泽泻等同用。用治表虚自
汗,多与黄芪、浮小麦、麻黄根同用。用治妊娠脾虚气弱,
胎动不安,兼内热者,常与黄芩同用;兼气滞胸腹胀满者,
可配苏梗、砂仁、陈皮、大腹皮等;兼恶心呕吐者,可配半
夏、生姜等药;兼胎元不固,腰酸腹痛者,可配杜仲、阿
胶、川断、艾叶等药;兼血虚头晕心慌者,可配熟地、当
归、白芍等同用;若为气虚重证而见少气无力者,又当与党
参、炙甘草等补气药同用。
  【用量用法】5~l5g。炒焦者名焦白术,土炒者名土炒
白术,均可加强燥湿作用。补气健脾宜炒用,燥湿利水宜生
用。
  【使用注意】本品燥湿伤阴,故只适用于中虚有湿之
证,如属阴虚内热或津亏液耗、燥渴便秘者,均不宜服。
  【现代研究】本品含挥发油,主要成分为苍术酮,白术
内酯A、B及糖类。有强壮、利尿、降血糖、抗血凝作用,
并能保护肝脏,防止四氯化碳所致肝糖原减少的作用。
  【附方】
  1.四君子汤:见人参条,用于脾虚脘满、食少便溏。
  2.参苓白术散:人参、白术、白茯苓、甘草、山药、
莲子肉、白扁豆、缩砂仁、薏苡仁、桔梗、大枣,用于脾胃

pic-71

气虚、湿盛泄泻。
 3.附子理中汤:附子、干姜、党参、白术、甘草,用
于脾胃虚寒、脘腹冷痛。
 4.枳术丸:枳实、白术,用于脾胃虚弱、饮食积滞。
 5.五苓散:茯苓、猪苓、白术、泽泻、桂枝,用于痰
饮水肿。
 6.玉屏风散:黄芪、白术、防风,用于虚人易感、表
虚自汗。
 7.当归散:白术、当归、芍药、川芎、黄芩,用于怀
胎蕴热、胎动不安证。

      茯苓(白茯苓、赤茯苓) 附:茯苓皮

  【歌诀】茯苓味淡,渗湿利窍,白化痰涎,赤通水道。
 轮【译注】茯苓味甘淡,性平。甘平和缓,淡而渗利,有
利水渗湿的作用,使停留在体内的水湿从尿道排泄,故可治
痰湿不化及小便不利等证。本品分赤、白两种,白茯苓善于
化痰涎,赤茯苓则长于利小便、通水道。
 此外,本品利水渗湿还常用于因水湿潴留引起的水肿胀
满;其甘平和缓而能补,既能祛邪,又可扶正,尚有健脾补
中、宁心安神的功效,用于脾虚不能运化水湿而致的泄泻以
及水饮凌心引起的惊悸失眠等证。
 【应用】用治水湿停滞的水肿胀满、小便不利等症,常
与猪苓、白术、泽泻、桂枝等同用,以加强利水之功。用治
脾虚不运的神疲食少、腹胀肠鸣、大便溏泻等症,常与党
参、白术、山药、莲子肉等同用;若治脾虚水湿停滞的痰饮
眩悸证,又常与桂枝、白术、猪苓、泽泻,或半夏、生姜等

pic-72

药同用。用治惊悸失眠,属心脾两虚者,常与党参、当归、
龙眼肉、酸枣仁等同用;属心气不足或心肾不交者,又常与
人参、龙齿及远志、菖蒲、朱砂等同用。
  【用量用法】煎服,6~l2g。宁心安神用朱砂拌。
  【现代研究】本品含茯苓聚糖、茯苓酸、蛋白质、脂
肪、卵磷脂、胆碱、组胺酸、麦角甾醇等。具有利尿、镇静
和降低血糖的作用。
  【附方】
  1.五苓散:见白术条,用于水肿胀满、小便不利。
  2.参苓白术散:见白术条,用于脾虚湿盛、食少便溏。
  3.苓桂术甘汤:茯苓、桂枝、白术、甘草,用于痰饮
眩悸。
 4.小半夏加茯苓汤:半夏、生姜、茯苓,用于痰饮内
停、呕恶眩悸。
  5.归脾汤:见人参条,用于心脾两虚、惊悸失眠。
  6.安神定志丸:石菖蒲、远志、茯苓、茯神、龙齿、
人参,用于心气不足、惊悸失眠者。
  【附】茯苓皮:功专行皮肤水湿,治皮肤水肿常与桑白
皮、生姜皮、五加皮同用。用量15~30g。

                        甘草

  【歌诀】甘草甘温,调和诸药,炙则温中,生则泻火。
  【译注】甘草味甘,生用性微寒,炙用性微温。其甘平
和缓,与方中寒热温凉各类药物同用,可调和各种药物的偏
性,使诸药能更好地发挥作用。本品炙用功善温补脾胃,益
气和中,还可养心气、止惊悸以及润肺燥、止嗽咳;生用偏
凉能泻火解毒、消肿利咽。

pic-73

 此外,本品甘能缓急止痛,还用治各种急症、痛症。
  【应用】用治脾胃虚弱,中气不足,气短乏力,食少便
溏,多配伍党参、白术、茯苓同用。用治心气不足,心动
悸,脉结代者,配伍人参、桂枝、阿胶等药。用治气喘咳
嗽,属风寒犯肺者,多与麻黄、杏仁同用;属肺有郁热者,
可在上述配伍基础上加入大量生石膏,以清宣郁热。用治脘
腹或四肢挛急作痛,常与芍药同用。用治痈疽疮毒,常与银
花、蒲公英等清热解毒药同用;若为咽喉肿痛,又常与桔
梗、牛蒡子等同用。用治食物或药物中毒,可单用本品水煎
服,或与绿豆同用,以加强解毒之力。此外,与毒副作用强
烈的药同用,或入寒热并用的方中,有缓和药性、调和百药
的功效。
  【用量用法】2一10g。清火宜生用,补中宜炙用。
 【使用注意】本品甘缓壅气,能令人中满,故湿盛胸腹
胀满及呕吐者忌服。反大戟、芫花、甘遂、海藻,均忌同
用。久服较大剂量的甘草,每易引起浮肿,使用也当注意。
 【现代研究】本品含甘草甜素,是甘草次酸的二葡萄糖
醛酸甙,为甘草的甜味成分;此外尚含多种黄酮类。有类似
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对某些毒物有类似葡萄糖醛酸的解
毒作用,对组织胺引起的胃酸分泌过多有抑制作用;并有抗
酸和缓解胃肠平滑肌痉挛作用。甘草黄酮、甘草浸膏及甘草
次酸均有明显镇咳祛痰、抗炎、抗过敏作用。
  【附方】
 1.四君子汤:见人参条,用于脾胃虚弱、气短乏力。
 2.炙甘草汤:炙甘草、人参、阿胶、桂枝、干地黄、
麦冬、麻仁、生姜、大枣,用于心动悸,脉结代证。
 3.三拗汤:麻黄、杏仁、甘草,用于风寒犯肺、气喘
咳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