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揭秘:“反人类”作家屈远志的“理想国”

 昵称20620828 2014-11-25

揭秘:“反人类”作家屈远志的“理想国”

/韩启中  张夕瑶 

 

“即使你是地球的霸主,也有可能受到最弱小的蚂蚁的攻击。”屈远志如是说。这也是屈远志的“理想国”。在这样的国度里,没有绝对的弱者与强者,只有真理与正义才会战胜一切。

屈远志为了实现他的“理想国”,不惜坚决“背叛人类”,从世界的弱者(动物)的角度出发,来无情地揭露我们人类的狂妄自大和无限纵欲,并让那些受压迫的动物们奋起反击,并使人类成为了“阶下囚”。

 

“野性”、“灵性”与“人性”

她是被人类所生,但被森林里的豹子养大的小女孩;她虽然有着人类的身躯和面孔,但却有着如狼似虎的“野性”。同时,她还有着动物们的“灵性”,甚至比任何丛林动物都具有“灵气”。

伊娃有着人类的血统和智慧。正是这样的智慧,她使得她在残酷的森林环境中生存下来,并成为了众兽崇拜的“伊娃公主”。在野兽的眼中,她并不是一个人类,而已经成为了神的化身,她是动物们的“保护神”——这就是《丛林有公主》里的“伊娃公主”。

在《丛林有公主》里,伊娃是一个人类。是一个在没有意识到自己是人类的情况下,凭着生存的本性,和动物们和谐相处的人类。这也是人类与动物有史以来的首次和谐相处。

伊娃是一位在特定环境下,存在的一个特定的、介乎人类与动物之间的“人类”。直到一个迷失森林的小牧羊人的出现,才打破了她的平静而又狂野的生活,逐渐唤起了隐藏在她心底的“人性”。现在,让我们一起来走进着神秘莫测的丛林。

小牧羊人,羊娃子,在牧羊的时候迷失森林,他遇到了竖着黑毛的野猪“黑木耳”,见到了张着血盆大口的老虎“米虎儿”,不断追赶他的猴子“木吉”,大花豹“格林花”,无家可归的小黄鼠狼“戈果”,总会直立起来的“兔先生”,在空中飞来飞去的猫头鹰“丽莎”,以及野狼、麋鹿等众多生灵。他在这些即可怕又可爱的动物的追赶中,跑进了一个山洞,第一次看到了“伊娃公主”——正在趴在溪水边喝水的一个小女孩。但只是匆匆的一见,对方就像野兽一样跑开了。

当羊娃子再次置身于野兽的包围中,动物们还是没有吃掉他,而它们惊讶地发现,山头的浓烟和烈火正在向它们缓缓而来。在这危险一刻的时候,伊娃公主坐在豹子的脊梁上,正带领着众多生灵,从一个山头爬上了另一个山头,很快出现在了它们的眼前。

这时,伊娃公主说话了。她像人类一样,对着动物们说话:阻止着它们伤害眼前的人类,并迅速的逃离这儿。羊娃子惊讶极了,烈火很快就向它们席卷而来……显然,这火并不是从天上掉下来,是人们在寻找羊娃子的时候,顺便向森林里放的一把火。

不管它们是有意还是无意,这里的火,代表了人类的可恶与可憎,已经象征了动物与人类不可能走在一起。

但这里的伊娃,不仅阻止大家伤害人类羊娃子,而且在危难关头,还“顺便”把羊娃子送回了那有着金灿灿麦田的家园。

众多动物在无路可走的情况下,被迫经过人类的家园,虽然短暂的践踏了他们的麦田,但却和人类第一次爆发了矛盾——很快离开了这儿。它们的退却,却迎来了人类更大范围内的反击,森林里的火势更加猛烈了,枪声更加响亮了。

远远的山头,一轮明月当空,各种野兽在森林里疯狂地奔跑着,唯有伊娃她坐在豹子的脊梁上,静静地待在山头,看着空中那一轮明月,为她与动物们的未来而忧心忡忡,危险也在一步一步地靠近着她……

故事原本在这里可以结束了,但作家屈远志,却远比我我们相信中的更要“残忍”,他让人与动物非要决一雌雄:伊娃像一座竖立在山头的雕塑一样,竖立在豹子的脊梁上,然后身子动了一下,就向山头倒落下去。豹子的身躯也向山头倒落下去,她们的头颅相挨着,倾倒在山头上。在枪声中,伊娃和豹子格林花中弹了。

随后的故事更加“疯狂”。

伊娃和被抓获的众多生灵,被囚于牢笼中,抬进了人类的“狂欢地”——九层楼。这里虽然只有粗糙的山洞,但却是人类的天堂,简直就是现代城市的缩影。人类肆无忌惮的狂欢者,喝着动物的血,吃着它们的肉,看着动物们的互相杀戮。人类也因此而满身油腻、醉生梦死。

羊娃子到来了,他一层、一层地攀爬了上来,看到了那些四肢肥大的人类,也看到了那些因纵欲过度,守候坟墓正等待死去的人类。最后,看到了奄奄一息的伊娃……格林花死了,伊娃万念俱灰,她也想就在人类的囚困下死去,但羊娃子并没有让她得逞。

在九层楼的最高处,羊娃子惊讶地发现,第九层楼已经被高大的树木所撑翻了,透过浓密的树叶,只剩下空洞洞的天空。在这里,作者第一次鲜明地暗示着:人类的狂妄是无法和自然相抗衡的。

在这里,羊娃子为伊娃的悲惨遭遇流泪了,他的眼泪滴在了伊娃的眼睛中,伊娃第一次被人类所感动了。

在九层楼里,羊娃子的援救行动失败了。他在其他人类坚决反抗下,没有成功解救伊娃。但当伊娃被像猎狗一样,被拴在人类院落里时,羊娃子却成功了。

伊娃再次坐在了另外一个豹子的脊梁上,人类再次惊恐了。随后的故事,也许是人类有史以来见到的最可怕的事情:

浩浩荡荡的动物,在伊娃的带领下冲进了九层楼。人类也坚决地阻击了。在人类现代武器的摧残下,九层楼,这个人类的狂欢地,倒塌了,摔倒进万丈深渊中,伊娃也跟随许多生灵,一块掉进了万丈深渊中。

羊娃子经历千难万险,在悬崖下溪水边找到了奄奄一息的伊娃,并不惜一切挽回了他的姓名,也挽回了我们人类仅有的一点点“人性”。但这点“人性”,在接下来却荡然无存。

伊娃在恢复体力后,在众多动物的反对下,依然决定送羊娃子回家。这时,伊娃的“人性”中的善良、美好等显露无疑。

昔日的山头,已经不再是茂密的树木,而成了光秃秃的山头,是被风沙所冲刷的山头,一片死气沉沉,人类已经毁灭了动物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在一个山头上,在伊娃送羊娃子回家的路上,人类再次和动物们相遇了。伊娃在仇恨面前却退缩了,她想就此带离动物们离去。

苏珊奶奶代表着人类,已经答应了羊娃子的请求,和动物们和谐相处,可她很快反悔了,偷袭了伊娃和众多动物。我们的伊娃公主,她最后悲惨地倒在了血泊中,恳求羊娃子帮助实现她最后的愿望:带领动物们重建家园。

伊娃公主永远地闭上了她的眼睛,匆忙而又悲壮地走完了她的一生,但她的精神却深深地留存了下来。最后,人类惊讶地看到,山头的那个昔日的小牧羊人,坐在了豹子的脊梁上……

 

“心狠手辣”与“悲天悯人”

现实世界中,野兽一直是人类的眼中肉、盘中餐。我们人类对待这些纵横森林的生灵们,往往会用各种各样的圈套、武力去征服它们,去肆意杀戮它们,杀死了它们的祖辈,再杀死了它们的儿女亲人,食它们的肉,喝它们的血,让它们在妻离子散、在绝望中背井离乡,让它们所生存的家园也成为我们的领地……

现实世界中,动物们没有“伊娃公主”,它们只会在弱肉强食中,或被囚于铁笼,或任人宰割,或成为人类的玩物、摇尾乞怜。对于司空见惯了这些的人类,我们也许没有什么,我们习惯了对那些长着长毛家伙的肉体垂涎三尺,我们习惯了让那些不会说话的飞禽走兽们俯首称臣,任我们玩弄。

但是,这些都是应该的吗?弱肉强食没错,但我们就那么心安理得吗?我们早已习惯了吃它们的肉、喝它们的血,我们早已习惯了把它们的皮毛披在身上、踩在脚下。如果有一天,谁在大街上制止我们这么做,那我们一定会以为他是疯了。

《丛林有公主》的作者屈远志,他从小生存在秦岭深山老林里,在虎狼出没的地方长大,听惯了那些人与动物骇人听闻的大战,见惯了各种飞禽鸟兽的模样。他在少儿时,沉浸在山水间,对山林里时常出没的生灵,好奇至极。

令我们吃惊的是,少儿时的屈远志,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他想尽一切办法,在数不尽的日日夜夜里,和同伴们一块抓获了数不尽的飞禽走兽,然后尽情地玩弄、观赏,但几乎很少有在他手上存活下来的。

“我是在双手沾满(动物们的)鲜血中长大的。”屈远志回忆道。

如果我们没有看过《丛林有公主》,或者只单单从他少儿的“心狠手辣”来判断,我们会轻易的得出这样的一个结论:屈远志是一个狠毒的人!

但事实并非如此。人性又是何其的复杂!

 

稍微长大后的屈远志,他在针对动物这方面,和少儿时的所作所为,几乎是截然相反的。据他身边的朋友们说,印象中的屈远志,他是一个对人、对事是极其的“心慈手软”的人,几乎从来没有见到过他伤害什么小动物,在偶尔看到什么生灵从地上跑过,或者是从天空中飞过,他都会蹑手蹑脚地驻足停留,生怕打扰了它们。

在朋友印象中,最深刻的是,屈远志经常会停下走动的脚步,把目光投向天空中飞过的鸟儿,张望着,直到那小生灵消失在视线里——他仿佛是一个天生对动物有悲悯之心的人儿。

尤其是,在屈远志来远离故乡,来到西安这个城市之后,他对动物的悲悯情怀更加明显了。据与他认识6年的一位大学同窗好友回忆,屈远志在餐桌上很少吃肉,有一次他问道时,屈远志则对他说:他之前吃的肉太多了,现在恨不得把过去的都吐出来。

起初,大家都不理解。但时间长了,大家就开玩笑的说,屈远志太胆小,连吃肉都害怕。

又一次,我专门问起了屈远志:“你害怕吃肉吗?”

这个年轻人瞪大了眼睛,突然就大笑了起来,他笑的前仰后翻,但奇怪的是,笑着笑着就忽然变的严肃起来。最后,他告诉了我答案:他之前吃的肉太多了,天上飞的,地上走的,水里游的,他都想办法吃到。

另外,他也酷爱养动物,但每次养的什么鸟儿的、小动物的,都活不长。当眼睁睁着看着自己心爱的小动物,悲惨地死去的时候,他内心就痛苦极了,就下定决心,再也不养小动物之类的。可是,再次看到这些在山林里、在树枝上,活蹦乱跳的小家伙时,他就又忍不住去捉住它们……悲剧在一幕幕上演着。

那时的屈远志,毕竟还是太小了,他只会在山林里玩耍,陪伴他的除了极少的伙伴之外,就是各种各样的鸟儿和动物们了——这些就成了他生活中唯一的乐趣。

幼小的屈远志,对鸟儿、动物们的好奇心,简直另人难以置信。据了解,他总会隐藏在某一个地方,几个小时的一动不动的,等待着“猎物”的出现。天上、地下及水里的生灵,他都无一例外地精心研究过。为此,他经常忘记了吃饭、耽搁了上学,让父母大为恼火。

“那时,我的梦想是长大了成为一名动物学家。”屈远志回忆着。

屈远志的幼年,那是一段美好的时光。据他回忆,他在未上学之前,就跟随奶奶和村里的大人们,一块上山放牛、牧羊,见过了太多的动物。在时隔二十多年后,他仍旧能清晰地记着,小时候在哪个山头看到了哪一窝小鸟,又在哪片树林里发现了哪个野猪。

大多数作家,似乎都有一个共性:他们都有着极强的记忆力,总是能清楚、详细地回忆起青少年的事情。屈远志也不例外。

这段生活,屈远志至今难忘。《丛林有公主》里的男主人公羊娃子的原型,则来源于他少年时那段经历。

 

由此可见,屈远志在幼年时,他并不是真正的“心狠手辣”,只是太爱那些生灵了,以至于想把它们都据为己有,但又处理不当,加上自己年少无法克制自己,才酿成了一次次悲剧。因此,在他稍微长大之后,那种悲天悯人的情怀更加浓厚,他在更加理性之后,开始对过去的种种忏悔了。

屈远志的文学道路,是一个忏悔之路。

《灵魂不死》作品中,屈远志让一个年轻力壮的青年人,在神奇、美好的山林里,被一系列悲痛所折磨而死——作者借以商明珠这个年轻人,回忆过去的种种经历,其中有快乐也有悲苦,年少时也犯下了一系列的错误;作者设想商明珠逃避自己所犯的错误,但上天冥冥之中早有安排,他还是得为自己的所作所为而负责,最后以死亡来弥补过去的过错。

而《丛林有公主》中则表现的更加彻底。作者让那些昔日里遭受人类嘲讽和玩弄的动物们,找到了他们自己奋起反抗的可能:不论是老虎豹子,还是野狼麋鹿,它们在一面憎恨人类侵占它们家园、残害它们同胞的同时,开始主动向人类反共了,冲进了人类的狂欢地九层楼,它们的举动有史以来,第一次让人类害怕了。

 “我们(动物)与人类有徐海深仇!我们的仇恨不共戴天!”屈远志在《丛林有公主》中,借助伊娃公主之口这样说。这样的话语,赤裸裸地揭露了作者的心境:让那些昔日受过人类压迫的动物们,开始明目张胆地向人类对抗了。

“弱肉强食”的自然法在这里荡然无存了,这是何等的匪夷所思。

这是一部作者本人对年少轻狂的“忏悔之作”, 这是一部忽视“自然法则”的批判之作,这同样也是一部超乎我们道德、伦理想象的丛林小说。在这里,作者本人也堪称一位举世无双的“丛林小说家”。

但在另一部长篇小说中,屈远志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竟然赤裸裸地把人类放在了被审判席上,让动物们开始审判人类了。这就是他的那部惊天之作《人在外星》。

 

“反人类”与“理想国”

有人说,屈远志是一个怪异的人,他兴奋起来起来简直就可以把天捅一个窟窿,冷酷起来像沉睡千年的寒冰一样;他的思维简直也异于常人,总会以疯狂的想法和举动让人大跌眼镜。

他的近作《人在外星》以天马行空的形象力,把人类与动物有史以来,第一次平等地放在一个世界中,让他们在异域里审视着自己在地球上的种种过往。

在这里,昔日的地球霸主不再强悍,过往的弱者也不再那么卑微,他们开始用着各种不同的语言和行动,在变幻莫测的未知外星上,时而相互攻击、时而相互合作,还公然搞起了“审判人类”的活动——这让我们人类的颜面又存于何地?

屈远志的疯狂远不止于此,他在作品中无情地鞭策那些作恶多端的人类,让他们在诡异多变的外星上被“凌辱”、“审判、“控告”,让人类在“地狱之门”里受难,在“罪恶之河”里洗剂,在“宇宙学院”里“重铸”,在“七彩星”里迷失自我……

如此赤裸裸的“控告人类”,这可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我们不仅会问:屈远志还是一个人吗?他究竟为何会要做出这样“大逆不道”的举措?他真的是一个“反人类”的疯子吗?

 

据《人在外星》中描述,外星上有着奇奇怪怪的生灵,他们奇形怪状,或高大、或矮小、或空中飞行,或地下蠕动,或人面兽神等等,虽然在人类看来,都面目狰狞可怖,都各怀心思,但相比这大千宇宙中的风云变换,简直是那么的渺小与荒唐可笑。

人类游走于各大星球上,得以从宇宙的视角,来重新审视他们在地球上的所作所为。这时,他们才发现,人类在宇宙上的杀戮与肮脏显得那么的微不足道,显得那么的触目惊心。

阿尔法,是偶然间被“外星人”带离地球的人类,他的过往是一个牧羊者,还对这个世界不是很了解,以至于才在外星上发现“城市的肮脏”和“人类的狰狞”。

作者在这时是残忍的,他虽然安排了这样的一个懵懂的小男孩,但还是让他过早地浸染世间的污浊与肮脏。但也正是这样的一个小男孩,才让我们看到了“希望”:人类冲出重重雾霭的希望。

水明月、星巴克、巴比伦、复活公、圣地多哥等等一些列个性鲜明的“外星人”,他们在无边无际的宇宙中都迷失了,唯有阿尔法这个小男孩,仍旧一往无前地探索着,他为了他心中的梦想而前进着。

阿尔法的梦想,是想在浩瀚宇宙中寻找到自己的“理想国”。尽管他或被外星生灵驱使、或自己乘坐极速飞船游荡,在历经八大星球之后,他还是没有寻找到属于自己的“理想国”。他所要追求的是一种人类与万物和谐相处的纯洁之地,是一个没有仇杀与等级分别的平等、自由之地。

这样的地方,他在苦苦地追寻着。在他的意识里,只有自己生活过的童年的地方,才是这样的地方。可是,有一阵他似乎是回到了类似“地球”的地方,看到了那些自己追寻的东西,却发现那并不是自己想要的。

阿尔法最终还是没有找到自己想去的“理想国”。因此,他只想回家,但家已经是回不去了。

这样的“理想国”,也正是作者屈远志苦苦追寻的理想国。

纵观屈远志的几部作品,我们不难看出,这位年轻的小伙,他从一开始就想通过作品,向大家努力地说明,只有在自由、平等的社会里,大家才会和睦共处。他的作品至始至终也就贯穿着一个主题: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

“即使你是地球的霸主,也有可能受到最弱小的蚂蚁的攻击。”屈远志如是说。这也是屈远志的“理想国”。在这样的国度里,没有绝对的弱者与强者,只有真理与正义才会战胜一切。

屈远志为了实现他的“理想国”,不惜坚决“背叛人类”,从世界的弱者(动物)的角度出发,来无情地揭露我们人类的狂妄自大和无限纵欲,并让那些受压迫的动物们奋起反击,并使人类成为了“阶下囚”。

屈远志,这位人类的“反叛者”,他怀着悲天悯人的情怀,以巨大的悲愤和勇气,严重地挑战了我们世俗人眼中的“底线”。他是有史以来最胆大包天的“反人类”作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