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电影如何在公共场合拍摄的?

 pgl147258 2014-11-26

电影中那些在机场,地铁站等公共场合的场景是如何拍摄的?尤其有些在纽约机场等人流这么大的地方,是如何保证不影响正常交通的?还是说,其实那些只是他们搭起来的摄影棚,根本没有在飞机场等地拍摄。。

朱博文的回答(24票)】:

剧组中有许多小组,相互之间协调工作。

保证外景的使用,则属于制片组中「外联制片」的职责范围。

在寻找外景时,有几个人必须参与工作:导演、美术师、制景师、外联制片。

有时候摄像师也要参与这项工作,主要是从技术层面看外景是否适合拍摄,但导演也会在这方面留个心眼,所以摄像师并不是必须要参与选景的。

外联制片的工作开从阅读剧本开始,跟导演商量需要什么样的景,去哪里拍摄,场地使用成本等事情。并且一直落实到与合作方签完合同,剧组入场拍摄完毕。

一部电影可能会有很多外景,但不分内外,所有景在使用上的沟通协调,都是外联制片的事情。

因此,外联制片必须对拍摄当地的各种资源都非常熟悉,在关键环节上都「有人」。

至于机场、火车站、地铁之类的外景,也不例外,是剧组向机场租用的。

拍摄现场的秩序维护靠「场务」。

「搭景」成本往往要比「租用」高很多,除非剧本中有特殊要求,一般不会搭外景。

----------

我朋友圈里时不时就会出现一些关于剧组的段子,应该摘一些传上来。

来,娱乐一下。

剧组工作挺心酸,为了生活就得干。

工作人员有点乱,天南海北大团圆。

外联就像卖保险,天天去把业主缠。

统筹出个通告单,匆匆忙忙把家赶。

一天计划十页半,说是什么电子版。

制片要求全拍完,能省几天算几天。

投资都是超千万,有的甚至是美元。

每日拍到八九点,管你感冒又发炎。

导演好比指挥官,头脑清醒是关键。

拍完还要做宣传,收视票房愁出血。

执导频喊一二三,身边必备金嗓子。

遇到老外就完蛋,只能喊出瑞吐万。

必须配个翻译官,看似简单实则难。

演员也是苦力活,没事要把位置站。

起伏落伏要找准,否则挨批又白眼。

美女成名不容易,天天要把房门串。

群头负责找群演,情人不止一个团。

场记围着导演转,码号不能记错乱。

拿个麦克挂嘴边,协助导演分清闲。

摄影画面要看好,助理还要跟焦点。

灯光负责拉大线,一天到晚不停转。

二四六 K 加小辫,灯腿大线反光板。

录音不让大声喊,天冷也把空调关。

小助可以偷偷懒,大助还得举大杆。

人靠衣服马靠鞍,服装要把衣服穿......

惊讶发现后面巨长,而且很俗气,就这样吧,大家乐一乐就行。

【余柯儿的回答(12票)】:

@朱博文 的答案倾向于拍摄前的工作。

而在导演、摄影选好景,外联制片联络好场地之后,还有几个重要的角色需要介入——统筹和制片主任。剧组人员庞杂,除了与外界的协调沟通,还有组内的协作。

统筹

大部分情况下,给剧组使用的场地都会有时间限制(或人员限制/车辆限制 等),很少有无限制使用的场所。

如商场,有早晚闭店时间;街道,几点到几点人流量较大不宜拍摄;医院,哪块区域的哪个时间段不能使用等各式各样的限制。

所以这个时候需要统筹协调好各方,出发结束的时间、演员的时间、化妆的时间、场与场之间的进度安排,先安排哪场再排哪场,备选的方案等等,提前测算导演、摄影、录音、灯光(公共场所人员庞杂,录音、灯光都会遇到极大挑战)、服化、道具等各个组之间可能出现的问题以及协商解决方案。以便在出发——收工这段有限的时间内,合理有效的安排拍摄进度。

制片主任

需要协调的事情就更多了。

准备好一切相关的证件和各部门出示的证明材料、车辆的调配、设备放置区域、人员进出区域、演职人员休息区域、群演的安排、后勤保障(吃、喝、拉)、与被使用场地管理者(甚至是和警察配合)共同协调群众疏散、排除安全隐患等等。

在地铁、火车站、机场这类人流量密集的公共场所拍摄,是个大工程,其细致程度不亚于做后期特效,需要事前周密的部署,说白了就是不断的协调、沟通。但是,即使计划做的再好,也会有各类不可预知的情况发生。

祝各位剧组的朋友安好~

【蘇穎的回答(1票)】:

推薦可以去看看賈樟柯的電影。他很喜歡在公共場所拍攝,甚至他有部紀錄片就叫《公共場所》。

當然賈樟柯也很會運用和處理公共場所的所謂“故事外的人”。比如說他的電影《小武》最後幾個鏡頭,本來設定的結尾內容是小武被老警察鎖在路邊電線杆旁邊。但是現場拍攝時,路上圍觀的人羣很多,驅趕不走,賈樟柯就當機立斷,取了一個小武的主觀鏡頭,鏡頭裏那些圍觀的人羣圍城一個圈看著鏡頭,什麼表情的都有。賈樟柯對這個鏡頭的見解是,我們在看電影,電影中的人也在看我們。

這是獨立電影的一種。

【benny lee的回答(1票)】:

CG在现代电影工业的运作中正在占有越来越多的比例是不假,但是说到底,不管是艺术也罢商业作品也罢,都是受控于成本的,而且技术的运用也是受限于各种实际条件的,比如绿幕,比如MATTE PAINTING,美剧中的确在大量使用,但是大多数用作远景,或者中景,以及不复杂的近景或者焦外的前景,还有就是一些超现实景观——比如外星场景、未来的地球、末日。。。。等等等(因为这些在地球上你找不到实景)或者一些极其震撼的真实的环境中无法出现的景观环境,综合看的话CG的使用一是因为实景成本太高超预算,二就是没有这样的实景去拍需要“人造”的情况下,但是一些复杂的、以及人员流量较大的场景,比如车站、码头、历史建筑、特殊场所。。。。等等,想要一个完美的拍摄效果,CG的运算量和成本很明显不划算(同样的场景精细度不同、复杂度不同、是否有活动物体、人物入镜都会大大影响到CG的效果以及投资成本),这种情况下,租借实景,统筹拍摄就是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案——虽然这个工作量巨大、也很复杂的方案,但是在某种情况下不失为一个好的方案

写到最后突然想起一个事,很多影片当中有一些很经典的长镜头,如果这个长镜头本身要在一个特殊的场景中拍摄,那CG的搭建和人物的走位协调以及转场都是很头痛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本身就可以租借实景然后结合CG来进行运作,效率和效果都可以达到一个很好的程度

说到底就是钱的问题,你砸一堆钱进去让几千个CGER坐那给你画一部电影出来也是有可能的,比如《最终幻想》,只要你钱砸的够多,场景精细度神马的都是浮云

【Mr Peng的回答(0票)】:

导演有多大能耐,就选多大能耐的景。比如成龙去选景,想用哪里基本都好协调。

【张三的回答(0票)】:

一般三种选择,实景拍,搭棚拍,用绿幕后期做,要根据剧本和实际操作难度来选择,是过场戏还是重场戏,夜景还是日景,费用高低等来决定。实景拍好处是真实,缺点是操作难度高,录音师收音难 ,无关人员入画,受场地时间限制等等。后两种的好处是时间充裕,环境好操控,对演员表演有好处,缺点是不够真实。

【许琳的回答(0票)】:

我记得在微博上有一个视频,各种美剧和电影的剪辑,尤其是美剧几乎所有的外景全是特效做的,十字路口,山上草坪,医院外门,毕竟制作的成本会比实拍低很多。

原文地址:知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