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糖尿病的常见误区有哪些

 xcaq 2014-11-26

糖尿病的常见误区有哪些

2014-11-25 18:01:00 来源: 养生之道网 有0人参与

养生之道网导读:糖尿病的常见误区有哪些?尽管我国的糖尿病发病率逐年上升,很多人开始关注糖尿病。但是,即使是糖尿病患者也会对糖尿病有认识不深的情况,经常走进一些误区,致使治疗情况不如意。那么,糖尿病的常见误区有哪些呢?一起来看看。

一、糖尿病常识误区:

误区1:血糖恢复正常就是痊愈

有一些病情较轻的糖尿病病人,经过一段正规治疗,特别是适宜的饮食控制,血糖降至正常,甚至不用药也可将血糖维持在正常范围,就以为自己的糖尿病已被治愈了。其实这是一种误解。以目前的科学水平,糖尿病还没有根治的办法。也就是说人一旦得了糖尿病,就不可能真正治愈,哪怕临床症状可以暂时消除。所以,糖尿病病人千万不要放松警惕,轻易终止治疗而导致糖尿病症状卷土重来,贻误病情。所以,打持久战是糖尿病病人必须做好的思想准备。

误区2:糖尿病治疗只是降糖

糖尿病是以血糖增高为重要诊断指标的,但在糖尿病的治疗上绝不是仅仅降糖就可以了。

糖尿病是引起血脂代谢紊乱的重要原因之一。由于血脂异常可引起一系列慢性病变,所以有学者又将糖尿病称为糖脂病。同时糖尿病病人还易并发高血压和动脉硬化,其比率要高于正常人4~5倍,而且动脉硬化的进展很快。可使血压上升,甚至发生心肌梗死或脑中风等。所以,为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糖尿病治疗决不能单纯降血糖。

误区3:血糖降得越快越好

了解高血糖危害的病人都希望自己居高不下的血糖能迅速降到正常,能像正常人一样饮食。许多糖尿病病人以为自己的血糖是一下子升高的。其实人的血糖升高是一点点变化的,只是由于人体具有一定的耐受力,在病症发展的初期阶段往往不被觉察,所以,当病症被觉察时,血糖已发生变化很久了。如果此时要把血糖迅速地恢复正常,就像一个拉着重物艰难行走的人突然断了绳子会摔倒一样,人体对突然降低血糖是无法马上适应的。所以在治疗时一定要遵照医嘱,不要相信那些所谓“广告”,随意添加一些疗效不清、剂量不详的保健品,使血糖过快下降。

二、糖尿病的饮食误区:

误区1:只要加大口服降糖药剂量,多吃点没关系

一些患者在感到饥饿时常忍不住多吃几口饭,尔后再采取自行加大口服降糖药的方法,误认为饮食增加了,多吃点降糖药就可以把多吃的食物抵消。

事实上,这样做不但使饮食控制形同虚设,而且在加重了胰岛细胞负担的同时,可能增加低血糖及药物副作用的发生,非常不利于病情的控制。

误区2:调整饮食就是吃素

糖尿病患者中不少人都发生过程度不同的低血糖症状,除不合理应用胰岛素、药物使用不合理外,饮食调节不当也是重要原因。多数患者发现糖尿病后,都会采取控制饮食的方法进行治疗。但是少数患者把饮食调整简单地理解为吃素,并过度控制主食,从而引发低血糖或营养不良。

糖尿病患者对饮食的调整无需一步到位,应在医师和营养师指导下循序渐进地进行,以保证营养,保持热量平衡。患者切不要片面地变成只吃素不吃荤,这样容易造成营养素缺乏,对身体伤害更大。平衡膳食最重要,每天应摄入250克牛奶、一个鸡蛋、3两左右瘦肉或鱼,一斤蔬菜及适量主食。

误区3:少饮水可以少排尿

糖尿病患者常有口渴、喝水多、排尿多的表现。病友们常有一种错误的观点,认为患糖尿病后应该控制喝水,这样才能减少排尿的次数。

喝水多是体内缺水的表现,是人体的一种保护性反应。患糖尿病后控制喝水不但不能治疗糖尿病,有时会使病情加重,引起酮症酸中毒或高渗性昏迷,非常危险。糖尿病患者的多尿症状也并非体内水多,而是血糖升高所致。

喝水有利于体内代谢产物的排出,防止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发生,同时喝水可以改善血液循环,预防因血粘度增高而引发血栓的发生。所以糖尿病患者不要等口渴才喝水,要主动多饮水。但有严重肾功能障碍,尿少、水肿时应适当控制饮水。

三、糖尿病的用药误区:

误区1:血糖偏高,但算不上糖尿病,不必服用降糖药

空腹血糖的正常范围是3.9~6.1毫摩/升,餐后2小时血糖正常范围是6.1~7.8毫摩/升。所以,超过上述两个标准的人,其体内血糖调控机制已经存在缺陷。

有人说,我空腹血糖没有超过7毫摩/升,餐后2小时血糖没有超过11.1毫摩/升,算不上糖尿病,不需要服用降糖药。殊不知,血糖正常范围是根据对大多数健康人群的调查而设定的,血糖一旦超过正常范围,就有可能对微血管壁、周围神经等组织和器官产生损害,长期还可能导致动脉硬化、周围神经病变等多种疾病。另外,血糖偏高还会对分泌胰岛素的β细胞产生毒性,导致β细胞分泌胰岛素的功能进一步衰退,减低胰岛素分泌,血糖进一步升高,很快变成严重的糖尿病。

所以,一旦发现血糖超过正常值,就应严格控制饮食,如血糖值仍不能恢复正常,就要积极进行“干预治疗”,即服用糖苷酶抑制剂或胰岛素增敏剂,以防止并发症的出现,延缓和阻止糖尿病的形成。干预治疗一段时间后,应复查血糖,如果血糖水平恢复正常,则可停服降糖药。

误区2:虽为糖尿病,但无任何症状,用不用药都无所谓

患了糖尿病以后,如果不能将血糖长期控制在正常范围内,还可发生蛋白尿、冠心病、白内障、周围神经病变等一系列并发症,导致心、脑、肾等主要器官受损。因此,积极服用降糖药,将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是十分重要的。

误区3:使用降糖药会上瘾,会损害肝肾功能,能不用尽量不用:

有的人认为,自己血糖虽然偏高,但自觉身体良好,吃得下、睡得着,而一旦吃了降糖药就会上瘾,天天要吃药,顿顿不离药。我们可以肯定地说,服用降糖药是不会上瘾的,至于吃得下、睡得着,并不是衡量健康的标准,有许多疾病就是在吃吃喝喝中产生的,糖尿病就是其中之一,而且越吃得下,血糖就越高。对糖尿病人来说,适当服用一些降糖药,使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就可以减少高血糖对胰岛β细胞的毒性,防止胰岛功能进一步衰退,甚至使胰岛功能有所恢复,使糖尿病得以减轻。

四、糖尿病的心理误区:

误区1:悲观失望

一旦意识到真正患上了糖尿病后,有的患者悲观失望,尤其是年轻患者,刹那间觉得求学、爱情、事业都灰飞烟灭;有的人甚至自暴自弃、消极厌世,不积极配合治疗,放任病情的快速恶化;有的患者焦虑恐惧、惶惶不可终日,害怕糖尿病影响自己未来的工作和生活,害怕婚姻关系受挫,家庭不能团聚,害怕连累家人等等。

糖尿病患者中多的是已进入老年的退休者。他们原本梦想着在辛苦一辈子后好好享受生活,快乐地度过晚年。可现在却不仅这不能吃那不能吃,而且几乎天天得服药打针上医院,同时还深深担忧病情是否会加重。实际上绝大多数患者在被诊断出疾病后,都会悲观沮丧上好一阵子,而且难以自拔。

误区2:恐惧焦虑

由于糖尿病是一种难以彻底治愈的终身型疾患,而且随着病情的发展还会出现种种并发症,加上因缺乏相关知识或认识的片面化,一些病人产生焦虑、恐惧的心理也在所难免。他们恐惧被截肢而成残疾人,恐惧疾患带来的难以想象的麻烦,更恐惧折寿和死亡。而其实,糖尿病并非不治之症,其死亡率远比许多疾病都低得多。绝大多数病人的病情都可望得到有效控制,病人中的长寿者也比比皆是。

以上介绍的内容就是糖尿病的常见误区,糖尿病人有必要多了解糖尿病的相关知识,避免走进这些误区,延误治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