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潘天寿先生雁荡行

 遨游. 2014-11-26
    当代国画大师潘天寿先生原名天授,字大颐,号寿者,早年署懒道人、懒头陀、阿寿、懒秃、朽居士、心阿兰若住持、古竹圆丁寿者,晚年常署颐者、雷婆头峰寿者。

    他遍及雁荡各处景区,既观深山绝壑,又赏山花野卉、乱草丛篁。所写雁荡山诗画,都从高处、大处和最新处立意,很有特色。潘天寿先生雁荡行

    潘天寿写雁荡的几首诗,反映雁荡山的雄奇壮美。如《灵岩寺晚晴口占》:“一夜黄梅雨后时,峰青云白更多姿;万条飞瀑千条涧,此是雁山第一奇”。又如《展旗峰晚眺》:“似此峰峦信绝奇,写来出塞少陵诗;不禁我亦思名马,一抹斜阳展大旗。”巧妙地引用杜甫《后出塞》诗的典故“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赋予展旗峰以千军万马之势。在《雁湖》一诗中:“斯湖高天上,潋滟漾晴晖;欲结团瓢住,秋深待雁归。”雁湖是雁荡山西部峰巅的平湖,古时“方可十里,水常不涸”,徐霞客说是“鸿雁之家”。《大龙湫》一诗:“如钵一湫水,龙往意何云?莫最长酣睡,云中自有君”。诗人没有直接写瀑布,而是以浪漫主义构思,描绘出飞龙在天的高远意境。



 

《小龙湫一截》--潘天寿

 

  作品以写生的视野截取小龙湫险峻山势的一段进行表现,作者有意将重心移于画幅左侧,而右侧大部分留白,造成强烈的虚实、疏密对比。左方繁密的岩石树丛间的一挂瀑布,缓和了画面的紧张感;右上方一列参差起伏的款识使左右两边保持了一种节奏上的联系。作者巧妙地把浓烈、圆劲的苔点编织到奇崛的山石中,石青、石绿和浅绛设色也极为老到沉着。此画潘天寿先生作于1960年。

潘天寿先生雁荡行


   潘天寿龙湫飞瀑。

潘天寿先生雁荡行


潘天寿云:“荒山乱石间,几枝野草,数朵闲花,即是吾辈无上粉本。”传统花卉画以折枝为题材,而潘天寿则始将山花野卉摄入作品。《雁荡山花》是他有名的代表作,笔墨刚健,色泽清新,边角处理极妙,疏密虚实变化亦唯大手笔方能为之。

潘天寿在二十世纪中国美术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是与雁荡山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他三次赴雁荡山。今天我们十分熟悉的《灵岩涧一角》、《梅雨初晴》、《小龙湫一截图》、《雁荡写生图》、《记写雁荡山花图》、《雁荡花石图》、《小龙湫下一角》等潘天寿的名作,都与雁荡山密切相关,进一步奠定了潘天寿在中国现代美术史上的大师地位。潘天寿再造了雁荡山,雁荡山也成就了潘天寿的艺术。潘天寿通过雁荡山开创了中国画的新格局,也将他的艺术推向了新的高度 ——潘天寿的真正艺术面目由此开始充分展露出来。

雁荡山之行终于使他找到了自己的方式:山水与花鸟的结合。他说:““…… 予喜游山,尤爱看深山绝壑中之山花野卉,乱草丛篁,高下欹斜,纵横离乱,其资致之天然荒率,其意趣之清奇纯雅,其品质之高华绝俗,非平时花房中之花卉所能想象得之。故予近年来,多作近景山水,杂以山花野卉,乱草丛篁,使山水画之布置,有异于古人旧样,亦合个人偏好耳。”山水与花鸟的结合是潘天寿的一个重大创造,这种创造特别表现在使山水和花鸟的形式与形象更加突出,也因而发现了观察和进入自然的独特的视角。

潘天寿先生雁荡行


1963年作 雁荡山花
潘天寿先生雁荡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