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也谈“创业先锋班”创业的人数是“零”

 wlr6688 2014-11-27
也谈“创业先锋班”创业的人数是“零”

在日前举行的第三届(中国)天使投资与创业教育高峰会上,中国创业智库理事长、清华大学DMC创业教育项目核心专家赵延忱透露了两个有些令人遗憾的数字:国内最早尝试开办“创业先锋班”的一所知名高校,毕业5期学生,毕业生创业人数为“零”;2012年,经教育部批准设立创业相关院系的两所大学,如今学生临近毕业,选择创业的人数也是“零”。
看到这则新闻,让我不禁想到有教育家提出的这样一条口号:“让学生在学校成长三年,使学生受益三十年、中华民族受益五百年!”,像这样的空洞口号还有很多,虽然作用不大,但误人子弟不浅,现在很多人总是人为的夸大教育的作用,教育虽然很重要,但也并不能包罗万象,教育需要伴随人的一生,活到老学到老,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学生时代的集中学习,就如人生下来需要吸母亲的奶长大一样,母亲的奶对每个人的成长都很重要,但也没有谁一生都仅仅依靠母亲的奶而长大。学生时代的学习仅仅为我们的成长提供了基本的知识和技能,最终自己成就如何?取得何种业绩主要还是靠他们自己去发展。
曾记得一位老师说:“我当年初中毕业教初中,也没学过系统的教育理论、管理理论,后来不仅成了骨干教师,还成了学校的领导,写了很多教育理论文章,还经常在报刊杂志发表。”现在很多人非常注重学历,总认为学历越高能力越强,也许有一定的道理,学历高的人如果工作后继续努力,继续坚持学习可能确实比一般人取得成就容易一些,就如出身富裕家庭的孩子比出身贫困家庭的孩子发展起点高一些一样,但最终的成就还需要后天的努力,出生就是皇帝的人后来也可能连当百姓的资格都没有!
也就是那位初中毕业教初中的老师,他的成就也并不是因为他的学历低,相反而是在他工作后坚持自学,不仅获得专科文凭,还获得本科文凭,平时注重搜集教学中的案例,将其整理成教学论文,他虽然学历起点低,但通过不断学习,其实际能力已经远远超过学校其他高学历老师。
有一次,一位曾经教过的学生说:“老师,有些学霸真的无可救药,他们的脑筋也许一辈子都转换不过来,我们单位一位学霸武汉大学毕业,平时和我们交谈就是他在读书时获得过多少奖,得过多少次第一名.....。但就是不研究自己的工作,工作了十几年,没有工作业绩,反而经常抱怨自己怀才不遇!安排他的工作这也做不好,那也做不好,他说自己适合当领导,试探性的让他在单位担任一个小组长,结果和自己的组员天天闹矛盾!”
其实读书、工作都是人生发展的不同阶段,他们之间有联系,但不是绝对的联系,读书成绩好的不一定工作业绩突出,工作业绩突出的不一定当时读书成绩好,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的联系点那就是都必须坚持主动学习、勤奋刻苦、认真研究、仔细分析、适应社会、扬长避短、适应各种不同类型的考试,并最终取得优异成绩。
教育重在培养学生一些基本的生活习惯和技能、自学能力、适应能力、辨别能力和善良,其余的能力大都可以在社会中自己去学习研究,但很多时候我们往往过大的夸大教育的功能,加重了教育的负担,将教育过于功利化,甚至将教育当做谋财的工具。
曾记得一位同事上了一个又一个写作培训班,理论知识学了不少,就是写不出一篇好文章,后来他当了办公室主任,天天需要写作,在工作的逼迫下,不久就能写出一篇篇华丽的篇章,还经常有文章在报刊杂志发表,成了当地小有名气的作家。
生活中很多东西不是教育出来的,而是生活逼迫的结果,就如创业培训班,不一定能培养出优秀的企业家,但很多人在生活的逼迫下,却出人意料的而成为了企业家。
有一位邻居非常疼爱自己的儿子,为孩子未来的房子、工作、甚至妻子都考虑周到了,结果长大后的孩子因为赌博将房子买了,工作辞了,和妻子的婚离了,眼看一无所有已经在世上无立足之地了,在父母气急败坏中,这个孩子为了生存,从头开始自己租地搞农业开发,成为了当地的富翁,他的父母后来见人就说:“千万不要替孩子考虑得过于周到,把他们养大成人就算完成任务了,我们替他们考虑的生活都不是生活,只有他们自己需要的才是生活。”
老人的话不一定正确,但也有一定的道理,就如教育,我们总想通过教育培养出什么杰出人才,结果发现很多时候事与愿违,甚至是一厢情愿、劳命伤财,其实很少有杰出人才是靠教育培养出来的,绝大多数是因为他们个人努力和追求的结果,但教育的作用也不可忽视,至少在他们追求的过程中发挥了促进和辅助的功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