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气沉丹田之功效

 长林悠草 2014-11-27

  

 太极拳笔记之

气沉丹田之功效

在学练太极拳的过程中,往往要求习练者要“虚灵顶劲”、“含胸拔背”、“气沉丹田”等,在健身气功及武术桩功中,则要求习练者“意守丹田”或“意注丹田”。“气沉丹田”与“意守丹田”虽然说法不一,但其理大体相同,就是要求习练者意念集中于丹田之处,利用丹田之先天呼吸,达到调息内气、畅活气血、促进新陈代谢、实现强身健体之目的。在太极拳习练者中,相当一部分拳友,对“气沉丹田”不知其因、不晓其故,习练中也很少有人问津丹田之法,造访丹田之门,因而使科学之功法被束之高阁,流于形式,影响了健身的效果。本人对“气沉丹田”之说及“气沉丹田”之术了解十分有限,习练中也未能得其真法,今匆忙做此笔记,只为后日学习及与拳友交流之需,书之肤浅,在所难免。

一、丹田之简释

“丹田”一词源自道家,现已作为太极拳和气功的基本术语而广为流传。一般认为丹田是培养精气,调理神明之处,是精气归藏之室,是元气所注之所,是气之总机关,故古人称之为“性命之根本”。

丹田的形态学定位,众说纷纭。简而言之,丹田有上、中、下之分,两眉之间印堂处为上丹田,为练神还虚之舍;两乳之间膻中穴为中丹田,乃练气化神之舍;脐下三寸关元穴为下丹田,为练精化气之舍。此外还有前丹田、后丹田、顶丹田、底丹田及周身无处不丹田之说,这里不一一赘述。

上丹田、中丹田、下丹田分别储藏“精、气、神”三宝,人的体魄强弱,生死存亡,全赖丹田元气之盛衰。太极拳及健身气功所指的“气沉丹田”、“意守丹田”,指的都是下丹田。下丹田位于脐后脊前,前七后三的肾下方,下丹田也被称之为“正丹田”。古人认为下丹田与人体生命活动的关系最为密切,是“性命之祖”、“生气之源”、“五脏六腑之本”、“十二经之根”、“呼吸之门”等等,是真气升降、开合的枢纽,是汇集、烹炼、储存真气的重要部位。下丹田对人体健康如此之重要,自然也就成为了太极拳习练的重要环节,所以“气沉丹田”也被太极拳家称之为“太极拳之根本”。

二、气沉丹田之功用

丹田是任脉、督脉、冲脉三脉经气运行的起点,十二经脉也都是直接或间接地通过丹田而输入本经,再转入所属之脏腑,因此丹田与人体活动的关系最为密切。古人言“常守丹田,可成神仙”,可见“气沉丹田”与“意守丹田”对于健身强体,延年益寿意义重大。养生学和太极拳理论中所阐述的“气沉丹田”的健身作用,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实现培元固本

养生学家认为,丹田是真气升降、开合的基地,古人称之为“气海”。人的元气发源于肾,藏于丹田,借三焦之道周流全身,以推动五脏六腑等一切器官的功能活动,故元气为人之本源和物质基础。人体的强弱、生死存亡,全赖丹田元气之盛衰。“元气盛则千年寿,元气衰则命不长”。气沉丹田可调节阴阳、沟通心肾、培养真气,使真气在全身循环运行,畅通七经八脉,恢复先天之生理机能,促进人体的健康长寿。

下丹田前通脐、后通肾。脐是胎儿在母体中存活的根蒂,肾为人的精命之本,所以气沉丹田时,一吸则百脉皆合,一呼则百穴皆开,呼吸之间可不断增进元气,进一步调整经脉的畅通,起到培元固本的作用。

2、成就练养之需

太极拳以练为形,以养为本,练养结合,阴阳平衡,从而确保健身的效果。习练时坚持“气沉丹田”,实现虚静一统,天人合一,符合太极拳“以心行气,以气运身”的法则和“气血畅通,百病不生”的健身原理。

太极拳家通常以关元穴内部及其周围为丹田。太极拳谱《三十七心会论》曰:“腰脊为第一主宰……丹田为第一宾辅”,即是说后丹田(命门穴周围)为第一主宰,而前丹田(关元穴周围)为第一宾辅,这是太极拳特点所决定的,也是用劲时自然形成的,完全符合太极拳健身的原理。

太极拳论说:“命意源头在腰隙”、“刻刻留心在腰间”、“主宰于腰、形于手指”等等,都说明腰脊为太极拳精气的源泉,是劲力的发动之处。而太极拳又是以老子“虚其心,实其腹”为练养原则的。“虚其心”即须束肋含胸,“实其腹”则须气沉丹田。气沉丹田时指意注小腹关元穴周围之丹田,“以意行气,务令沉着,”使小腹有充实感。气沉丹田使腹心松静,而后气腾然,气能腾然则鼓荡,鼓荡则气遍周身而不滞;一呼而气沉丹田,一吸而气贴脊背,开合鼓荡、活泼变化,气动身随,忽隐忽现;丹田动则无有不动,丹田静则无有不静,内动导外动,外动合内动,内气潜转,劲由内换,久之必能精气大增,身体康健。

太极拳家认为,太极拳重在内劲,而内劲是在意气的引导下发于丹田,又回归丹田,以腰为轴、丹田内转、缠绕往来、以至无穷。杨式太极拳名家杨澄甫大师也说:“意之所至,气即注焉,气血流注,无附停滞,久久习练,则是真正的内劲”。可见气沉丹田是太极拳内劲产生的源泉和保证。

3、增进肌体功能

常言道:“天之大宝,只此一丸红日”,一丸红日高悬天空;“人之大宝,只此一息真阳,”一息真阳藏于丹田。从解剖学的角度来看,下丹田的左右是输尿管,上方是肾脏与肾上腺;左上方为脾胃,右上方为肝胆;正下方为小肠,再往下是膀胱,膀胱下方是睾丸和附睾;左下方是降结肠,右下方是升结肠;前分层空间有动脉静脉交叉处,后分层空间是太阳神经丛及性神腺,最后面对位的是腰椎骨下部则是骨盆。

正是由于下丹田所处的特殊位置,所以气沉丹田可调动全身各部位、各层次的相互联系,从而激发生命活力。又由于下丹田与肾、胰、肝、髓通过植物神经进行联系,性腺还与脑垂体发生连锁性条件反射,所以气沉丹田还可以增强性腺功能,增强植物神经功能,强化内分泌系统功能,同时可使人体的新陈代谢、免疫能力以及应急能力都会相应增强。

三、如何实现气沉丹田

气沉丹田虽然功法奇特,健身效果良好,但操作起来却简便易行,只要坚持,必获奇效。

一是以意沉气。太极拳是用意练意的拳,也是行气练气的拳,行拳时要“以心行气”,以意导气,先意动而后形动,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意到气到,气到血随”。要以意沉气,使之下达于小腹部的丹田处,而不使其向上浮起。要“吸气时想着命门,呼气时想着丹田”,只有以意行气,才能确保气沉丹田。

二是腹式呼吸。太极拳的气沉丹田是采取腹式呼吸的方法,而使气往下行,做到虚胸实腹,下盘稳固。腹式呼吸是为了不致因胸廓起伏太大而使气血上涌,重心上升。由于腹式呼吸可使丹田明显起伏鼓荡,因此能做到腹式呼吸,也就做了气沉丹田。

三是无过不及。以意行气,气沉丹田时,也就是说在做“意气运动”时,用意应在似有似无之间,用意不可太过,不要太勉强,要“无过而无不及”,绝不可急于求成,格外用意,勉强使呼吸与拳势配合,以致因憋气而造成偏差,从而影响健身的效果。

总之,不论哪一种功法,无论其内涵是否丰富,操作是否简单,只要坚持不懈,久之必能取得理想的效果。反之,如漫不经心,自由放任,将练功视做游戏,闲时戏之,平时弃之,其结果可想而知。 

            2012年10月5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