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巧若拙 返璞归真

 醉意芳丛 2014-11-28

\

文-刘玉堂

  语言可以幽默,形象可以幽默,字的本身可以幽默吗?我认为是可以的,比如于明诠的书写。这也是几年前,我看他与南京画坛大鳄朱新建、吴维佳三人联展时最突出的印象。

  看完那次联展,即想为于明诠写点什么,原因就在于他的书写触动或契合了我的某种创作理念,勾起、激发了与之相同或相似的一些联想、灵感及观点。比方老子的“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比方庄子的“毁绝钩绳而弃规矩,之指,而天下始人有其巧矣。故曰‘大巧若拙’。”以及钱钟书的“智慧用不了了才幽默”等等。

  一直未动笔而现在才动笔的原因,则是这人太全面,诗书画印、吹拉弹唱,无所不通、皆有建树;也太博学,从理论到实践,从教材到创作,著述颇丰、得奖甚多,看得眼花缭乱,却不知从何说起。我将其方方面面的作品及著作大略地通读了一遍,又与之交谈数次,越发地确认了看其书展时的第一印象:他的字是幽默的,是大巧若拙、返璞归真的,是充满着书卷之气的。文学与艺术上的创作之道、书写之理,是相通的,不免就以我惯常的角度与方式,浮光掠影地写写他的为人与为文。

\

书法作品

  于明诠,中等个头,国字脸,长得很白净,穿得很板整,敦厚而儒雅,质朴又谦恭,说起话来多少有些矜持与羞涩。看上去不太像艺术家,至少不似那次联展时另两位艺术家那般“艺术”。我的印象与观念里头有一条,叫“真正的艺术常常是那些不像艺术家的艺术家们创造出来的”,心里遂生出一份格外的心仪与敬重。

  差不多所有成功的艺术家都在童年有过曲折的经历,很早就步入了充满磨难的人生之途,明诠亦然。他出生在鲁西北平原一个普通农村的大户人家,成分有点高,家教又甚严,又是同辈中的老大,稍稍懂点事儿,便被诸多有形和无形的规矩束缚着,这个不能说,那个不能做。故而直到现在,他印象最深的童年记忆,就是经常一个人独自发呆,“呆呆的,一呆就是小半天。”

  这个一个人发呆,一呆小半天的细节,我少年时也常有。外部世界对童年的刺激,比方别人的一个白眼或一声喝斥,那些无法言说或羞于提起的细枝末节,都可以让一个少年或自哀自怜、自暴自弃,或赫然发奋、暗暗较劲,艺术家的敏感就来自这里。明诠对此谈得很少,只说他从小就喜欢看小说。庄上有擀火鞭、爆竹的,经常从天津拉来一些从废品收购站买的大部头小说擀火鞭,他二三年级的时候就经常拿着用过的旧课本去那里换小说看。

\

2013年论书札

  还有一件事,即他十九岁师专毕业之后,分到该县二中做高中班主任,从高一带到高三,因教学得法,取得了该校从来不曾有过的高考好成绩。学校党组织发展他为新党员,可去他们村外调的时候,村里的支书仍以他家成分高而不同意他入党。好在学校的党组织不管那一套,什么年月了,改革开放都好几年了,还讲这个!照样吸收他入了党。

  我与他几次交谈,他始终在谈文学问题,谈对文学的挚爱,痴迷以及发表作品的快感。一个小小年纪即常常独自发呆的孩子,是很容易把文学当作规避不快、尴尬甚至羞辱的良方及栖息地的。

  进而就会浸入其间,追寻、神游,从此变得多思多情、多才多艺起来。他在大学的专业是政治,但对文学却一直锲而不舍,办文学社团、刻蜡板办文学小报,跑几十里路去听著名作家邓友梅的讲座,近似疯狂地写诗、写小说。他向我准确地述说1984年暑期阅卷的时候,他看了《上海文学》第七期刊登的阿城的中篇小说《棋王》,第一句话叫“车站是乱得不能再乱了。”他当时就笃定该篇肯定能得奖,后来果然就得了奖??给我一个突出的感觉及印象:文学在他的心目中始终是第一位的,或者先文学后艺术,先文化后书法。这应该既是他的艺术经历,也是他的创作理念或主张。

提示:以上为文章内容节选,如需查看全部内容,请购买完整杂志,版式更完整,内容更精彩!

声明:本文由《山东画报》http://www./(转载请保留)拥有版权或由合作伙伴授权提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